网暴“赵姐”的人,下一个被网暴的就是你

网暴“赵姐”的人,下一个被网暴的就是你

首页休闲益智爆梗汉字更新时间:2024-10-31

文 贾辉

谁也没想到,旨在防疫的流调信息公布,却成了滋生网络暴力的温床。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赵姐”。/《搜索》

两天过去了,成都20岁确诊女孩终于离开了热搜,但关于她的流言蜚语依然活跃在各种微信群、论坛、贴吧。

12月7日,成都郫都区的一对夫妻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次日,夫妻二人的孙女赵某也被确诊,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成都发布 随即公布了赵某近14天的活动范围:

“该患者近14天内,行踪比较复杂,曾去过郫都区中冶中央公园(其父母家)、锦江区嗨蓝调美甲店、老街盘盘麻辣烫、Amusing Club酒吧、Playhouse酒吧,成华区海雾里小酒吧,金牛区赫本酒吧等地。”

这一句话,激起了网友们疯狂的想象和谩骂:

“成都新毒王,以一己之力,干倒成都5个主城区。”

“一个晚上去4个酒吧,这转场王的私生活也太乱了吧。”

“明知道自己感染了新冠还到处跑,没有一点责任心。”

然而,在这些无端的谩骂停止之前,居然是“受害者”先出面道歉了:“向成都市民致歉,我当时并不知道奶奶已确诊,我的工作就是在酒吧负责气氛和营销。”

12月9日,成都确诊女孩@鱼丸不好 在微头条发声。

类似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每当有确诊者的流调信息公布,好事者就像蝗虫一般聚集,寻找信息中的蛛丝马迹,以窥探他人隐私为乐,甚至添油加醋地大做文章。

那些沉迷在网暴狂欢中的人,就不怕下一个被网暴、被“人肉搜索”的就是你自己?

无辜的赵姐,为何遭全网谩骂

在得知自己确诊新冠肺炎后,赵某第一时间配合防疫部门的流调工作,如实上报自己的行踪,在医院积极治疗、隔离。官方第一时间通报确诊患者的活动范围,意在提醒周边群众注意自查和规避,防止疫情扩散。

谁也没想到,旨在防疫的流调信息公布,却成了滋生网络暴力的温床。

先是网友根据公布的活动轨迹,制作了一张图文并茂的“地图”,显示她在两天内曾出现在成都多个区县,并在多家酒吧逗留。

后来,一篇类似官方通报口吻的文字在网上流传,赵某的真实姓名、详细地址、身份证号码、更多细节的行踪描述都被泄露了。

自此,疫情通报逐渐演变成一场“荡妇羞辱”,赵某的个人隐私被扒得一干二净,不计其数的网民开始了对一个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女生的攻击、谩骂、羞辱。

明明只是在酒吧负责气氛和营销工作,所以才要在一晚上辗转多个酒吧,却成了网友口中的“转场王”,被贴上了“不检点”“外围女”“失足少女”等莫须有的标签;

并不知道奶奶已经确诊,只是按时出门上班、外出娱乐的赵某,却被网友想当然地指责成了“明知道自己感染了,还到处晃的成都毒王”。

各种毫无来由的移花接木、恶意杜撰越来越多:

某女子的朋友圈的动态定位和发布时间和赵某已公开的行动轨迹相近,就被误以为是赵某,女子的照片并没有打码,就被无数人疯传;

网传赵某朋友圈截图系冒用,当事人已报案。

还有网友声称找到了赵某的照片,一些官方媒体未经证实就发布了,不少网友信以为真。后来赵某出来澄清,说照片是冒用。

似乎没有一个人在乎成都的防疫措施进行得怎样,而更热衷在各种小道消息里窥探别人的隐私和八卦。

今天,局势出现了反转,官方媒体如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发文力挺赵某、散布泄露赵某个人隐私的王某已被警方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跟更多隐私被泄露的确诊者相比,赵某已经算是十分幸运了。

道歉的不该是赵姐

是每一个网暴的人

因配合防疫工作,公布个人活动轨迹,招致网络暴力、流言蜚语的,远远不止“赵姐”一个人。

今年4月,哈尔滨发生群体性感染,网上便沸沸扬扬地热议着“哈尔滨硬核爱情故事”,称疫情是楼栋之中的男女邻居之间“出轨”引发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图、狗血剧情在社交媒体流传。

然而,这个彻头彻尾的谣言,从故事的第一环就对不上了,关键人物韩某是女的,而且与邻居曹某并不相识。

今年11月,上海出现了一例本土新冠确诊病例,随后不久,一份文档在社交媒体开始流传,里面详细记录了这名确诊者的个人信息,甚至包括父母、女友等人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身高体重等信息。

好事者甚至从确诊者的行动轨迹中,嗑起了CP:“为什么人家愿意每天坐好久的地铁,陪女朋友吃饭,太幸福了!”

对确诊患者的*扰,不仅发生在网络上,更发生在现实生活中。

今年11月,一份来自非正常渠道的天津确诊患者调查报告在社交媒体传播,里面记录了确诊者杨某和家人的详细住址、手机号码等信息,还包括他在不同场合接触过的人的姓名和手机号码,朋友赵明的住址和手机号也因此被泄露了。

赵明的手机开始不停地响,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上来就质问他居住在哪个小区、哪栋楼、哪一户。

面对暴露隐私、传播谣言的指责,热衷“吃瓜”的网友甚至还理直气壮:“隐私哪有疫情重要?”

互联网便利了信息交流,也带来了泄露个人隐私的顽疾。/图虫创意

在愈演愈烈的网暴暴力狂欢中,我们显然忽略了更多值得关注、值得追问的问题:

哈尔滨爆发的群体性感染,所暴露的归国人员居家隔离政策的漏洞如何解决?

本应只供流调人员内部流通的公民信息,为何一再泄露?

如何加强数据信息安全管理,保护确诊者隐私?

我们似乎忘了,病毒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不应该再将矛头指向不幸的确诊患者们,别再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了。

网暴狂欢何时休

网络暴力的狂欢过后,受害者的伤痛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疗愈?答案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

《中国新闻周刊》曾去探访首例SARS报告患者黄杏初的生活。

黄杏初从广州治愈回到家乡广东河源紫金县后,因为被媒体报道为“非典”患者,再加上一些报道不准确的内容,黄杏初难以再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治疗“非典”欠下的债务也无力偿还,全家陷入了困顿。

而黄杏初所在的小村子,也被外界当成是“非典”发源地,5000亩的西瓜都该收成了,却卖不出去,没瓜贩敢要。

没有人在意真相,事实上黄杏初是输入型病例,并没有在村子里造成任何传染,这里的人和产品都很正常。

确诊者是无辜的,不应该被舆论二次伤害。/图虫创意

在传播确诊者的个人信息、添油加醋的猎奇故事时,我们有过一秒的犹豫吗:这会不会是谣言?这会不会对他人的生活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电影《搜索》就给出了网络暴力的最坏结局,网络暴力不是无足轻重的玩笑,而是能成为取人性命的锋利武器。

刚发现自己罹患癌症,呆坐在公车上的叶蓝秋,没有及时给老人让座,被记者拍下传到网络上,就招致了一系列的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被扣上各种罪名、标签。

接踵而至的辱骂短信、毫无来由的谩骂指责,最终比癌症先压垮了叶蓝秋,她选择用自*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正如伏尔泰所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如果人人都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只关心故事是否劲爆、自己的情绪能否发泄,继续沉溺在网络暴力的狂欢中,下一个受害者,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参考文章

[1] “哈尔滨硬核爱情故事”,假的!丨新京报

[2] 首例SARS"报告患者"的困顿生活丨中国新闻周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