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我三十年光阴,可超越八大山人。”范曾这样信心满满的自评,却被网友痛批:范曾和八大的差距隔着一条银河。
▲ 八大山人《荷花图》
想来,批评范曾的人认为,名利双收的范曾应该知足常乐安度晚年, 不应该老这么颠倒妄想。
▲
范曾
但范曾就是这么自信,这么敢想敢说,对于自己的绘画成就,范曾曾不止一次地公开宣称:“画分九品……四品,已成大师,凤毛欧伯;五品,谓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称魔鬼,从未看到……我是坐四望五,以待来日。”
公开自封大师的本来已属勇气可嘉,公开宣称已超越大师境界者,范曾可谓前无古人。
▲
气定神闲的范曾
正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范曾的境界比起八大,着实差了太多,但是比起死画画不会逢迎的“穷酸画家”,范曾的经济实力可又强了太多个零。
说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徐悲鸿曾创作过一幅相关题材的作品:徐先生根据民间流传的六朝人诗意的内容,“别人骑马咱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一见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余”,创作了一幅《六朝诗意》白描底稿。
▲
徐悲鸿 范曾《六朝诗意图-知足常乐》
时隔77年后,徐悲鸿遗孀廖静文先生邀请范曾将其按照原稿补充完成,“从而使现、当两代艺术大家得以神交于《六朝诗意图—知足常乐》,成就一段千古佳话和一件弥足珍贵的千古绝品。”2011年12月23日,在上海宝龙拍卖会上,由徐悲鸿底稿、范曾补景的《六朝诗意图-知足常乐》以4370万天价成交。
▲ 《六朝诗意图-知足常乐》局部
范曾呢,意犹未尽又在画面左上角长题“锦锈少年不知愁,策蹇山林羡骥裘。独驮堪怜人寄世,伤心莫忘此回头”这一千古名句!并注明“岁丙戌仲夏,静文先生持悲鸿六朝诗意稿嘱题。江东范曾”。紧随其后又写道:“贡句‘锦锈少年’原为‘少年锦锈’,谨志。十翼又题。”
范曾为完成这幅作品,专门刻制了三枚印章,一枚是钤于右上侧的“高山仰止忆悲鸿”长方形白文印,另一枚是钤于左侧下方的“追陪先贤”朱文印,还有一枚则是钤于左上角题识前的“恐修名之不立,唯昭质其未亏”椭圆型朱文印。前两枚“高山仰止忆悲鸿”和“追陪先贤”不言而喻,表达了范曾先生对徐悲鸿的敬仰、钦佩和缅怀之情。而后一枚印印文则是借用屈原《离*》中的“……恐修名之不立,……唯昭质其(犹)未亏”之名句,寓意为“只怕是(补画)美名未能树立,唯有(徐悲鸿原作)高洁的品质未受影响”。体现了范曾仰视大师的谦逊之情。
▲
《六朝诗意图-知足常乐》局部
自古以来,顶级大家合作的艺术作品并不鲜见!如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幅山水;张大千和溥心畬的合作也被传为美谈,不过这些,都是两位大家同时创作。而由两位大家一前一后,跨越两个世纪“神交”合作而成的天价名画却极为罕见!《六朝诗意图—知足常乐》就是仅有的一幅!
不仅如此,其实多年来,画家范曾除了为徐悲鸿补画,还为很多国画大家的名作题写了抬头和补记。
▲ 范曾为国画大家的名作题写的抬头和补记
不仅如此,范曾也曾为赵忠祥补画。范曾和赵忠祥的渊源也很深,范曾作为第一位送画给赵忠祥的画家,后来二人合作过十多张作品。
▲
赵忠祥作品
范曾笑称:“忠祥真有人缘,我们两位大家给他补画。他画了两头小丑驴,黄胄补了一头驴,我添了一小人。”范曾的儿子定居在巴黎,潜心创作中国画,很多作品上也都有范曾的题跋。
综上可见,范曾非常热衷于为人补画。其实,青年范曾的发迹,也是源于别人帮他补画,尝到了被补的甜头,范曾自然乐此不疲。
▲
范曾《文姬归汉》
有人批评范曾的座右铭是“外靠奸商、内靠官僚”。曾在机场痛打范曾的台湾名人画廊负责人胡云鹏曾说,“范曾的艺术是托人家的命活着的”:1962年范曾在央美的毕业创作《文姬归汉》就是一个典型。
▲ 郭沫若为《文姬归汉》题诗
范曾在央视《艺术人生》栏目中盛赞自己的《文姬归汉》:“郭沫若看到这画后,高兴得‘夜不能眠’,就题了很多(辞),而且说‘以后画多少给题多少’”。
▲ 郭沫若为《文姬归汉》题诗 局部
那么,真相果真如此吗?那么,郭老为何给范曾题了画?又为何在以后一幅都没有再给题呢?为何后来范曾为了接近郭沫若,使劲巴结其子女,其子女却坚称“并不认识范曾,很讨厌看见他”?
▲ 郭沫若为《文姬归汉》题诗 局部
原来1962年郭沫若先生的《蔡文姬》话剧全国热演,范曾主动迎合了郭的“蔡文姬”情结。当时范曾带着画在郭家门口守候数日,才终于碰见郭沫若,并提出题画请求。
▲ 《文姬归汉》局部
郭沫若一看“蔡文姬”,既可以肯定自己,又能提携青年,何乐而不为?于是就像偶像为粉丝签名般,满足了范曾的请求。
▲ 《文姬归汉》 局部
郭沫若题诗长达四十八句,且有简跋,云:“一九六二年七月八日,江左小范作《文姬归汉图》索题,因成此诗。”诗云:
汉家失统驭,四海繁兵马。千里不闻鸡,兽多人转寡。
我蒙贤王救,寄身穹庐下。相随十二年,相爱无虞诈。
马洼淳且芳,其味如甘蔗。悲壮胡茄声,肯从琵琶亚?
本拟踵明妃,青冢留佳话。曹公遣使至,要我回车驾。
纂修续汉书,继承先文雅。愧无班姬才,倍觉责大嘏。
圣人作春秋,辞难赞游夏。垂世千百年,褒贬乱贼怕。
我愿学齐史,笔削不肯假。生死皆以之,用报知音者。
感君识此心,慷慨无牵挂。盛装送我归,转教难割舍。
儿女向我啼,羌笛声喑哑。踌躇复踌躇,顿觉天地窄。
君是好男子,笑我欠潇洒。胡汉本一家,千秋眼一眨。
何为临歧路,泪眼如杯斝。史成卿再回,儿大来相迓。
莫用再踌躇,珍重香罗帕。感君慷慨意,纵身随大化。
▲
《文姬归汉》 局部
追对了热点的范曾,乐不可支地拿这幅作品参加了毕业展览,作品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从此24岁的范曾名声大振。开始成就了羡煞无数画家的功名之路!
由此可见,范曾生命中的精明和自信,在中国画坛可谓前无古人,但又不敢说后无来者。
▲
范扬作品
原来,他的亲侄子范扬也公开宣称自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画家:“石涛第一,我第二。”
▲
青年范曾带少年范扬在北京游玩
好吧,看来我们的勇气和自信,相比范氏叔侄,才是真的差了一条银河的距离啊!
祝福这对叔侄!
走寻作品,转载请注明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