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年轻人的人生指南,摆烂后悔一辈子,自我砺炼才是生存之道

给年轻人的人生指南,摆烂后悔一辈子,自我砺炼才是生存之道

首页休闲益智摆烂发育游戏无广告更新时间:2024-10-24

人的一生中可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经常担心犯错误。

人要出头,不可强出

人都有出头的*,但出头不可强出,这样,就可以降低损伤,与周围的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每一个在茫茫人海中碌碌奔走之人都希望自己有出头之日,希望自己成为人上之人。我国古代有句俗语:“烦恼皆因强出头”。这句话可以说是世间生存的经验之谈。

首先,人想出头,这是天经地义之事,只有那些白痴、傻子,或者那些躯体仍在,但实质生命已去之人才不想出头。在现代社会,人们每天都面临无数的自我压力与竞争环境,要想摆脱出人头地的*是很难做到的。

既然人人都想出头,但为何要说“烦恼皆因强出头”呢?让我们从“强”字说起;这里的“强”有二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勉强”,也就是说,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却勉强去做某些事情。固然勉强去做也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成功,但这种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通常的结果是:失败了,折损了自己的斗志,也惹来一些嘲笑。当然,我们并不是嘲笑正常情况下的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在别人眼中,你的失败却是能力不足、自不量力的同义语,这种失败是一种致命伤,而且还会成为一个人生烙印,跟着你一辈子。这就是你强出头的烦恼。

第二个意思是强力,也就是说,自己虽然有足够的能力,可是客观环境却还不成熟;所谓客观环境是指天时和人势,天时是大环境的条件,人势是周围人对你支持的程度,也就是一种人气。大势如果不利,以本身的能力强力出头,虽然不是毫无成功机会,但会多花很多力气;如果缺少人势,而你偏要强力出头,必会遭到别人的打击排挤,也会伤害别人,埋下仇恨的种子,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也是强出头的烦恼。

所以,这里我们奉劝你一句:人要出头,但不要强出头。而且你还应当谨记两点:●本身能力不足时,就不要想出头。

●天时不利,人势不足时,就不要想出头。

不强出头,自然可以减少自己的损伤,可以和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也可以透过冷静的观察,掌握大环境的趋势和脉动,等到各方面条件皆已成熟时,自然便可脱颖而出!

其实,人只要有能力,又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别人自然乐意抬他出头,因为这样一可做人情投资,享受他出头后的人情回报,二可使自己的生存圈变得单纯,免得和他长处,感受到他各种条件的压力。所以,只要你是强者,用不着你去强出风头。

一个身为下级的人,本来就有些不得已去做的事情。只要按实际情况去办,忘却自身的一切,尽管去办就是了。还有一种情况,凭智慧心机争斗的人,开始来明的,到后来就来暗的;到最后急于求胜时,就诡计多端。合作的事情,开头总能互相信任,往往到后来就互相欺诈了。事情开头简单,待到要完成的时候,肯定就越来越艰难了。

人们说话,就像刮风起浪一样,时起时伏,人们做事也必然有得有失。刮风起浪,水面动荡不已,行为得失就容易引发危险。有的人愤怒,并不是别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花言巧语,说话一边倒引起的。

野兽临死的时候乱吼乱叫,还会产生吃人的念头。任何事情都一样,如果要求苛刻琐细,别人受不了,就会使出坏主意对付你,而你自己还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这样。

常言说:不要改变一级的命令,不要勉强求得成功。说话处世,超过了限度,就意味着添油加醋。改变命令,勉强取胜,就会给行动带来危险。

一件好事要能办成功,在于长期的努力。一件坏事要是出现了,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

顺着事情的自然规律,让心境悠游自适,一切事情都在不得不做的情况下去做,绝不要无事找事地主动去做,使心灵始终保持虚静,这就是最佳状态了。

没有必要劳力伤神,总想把事办得让人刮目相看。这样即使传达君主的话,也就复述一遍,有什么困难呢?灾祸又会从哪儿来?

能做事,达到目的即可,不必节外生枝,画蛇添足,人我两安,这正是办事的最好办法。

把握自己是如此,面临凶残无比的人又怎样?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中学时代,我们就从课本上学过孟子的下面这篇文章,古人的此番教诲确实深刻,可惜当时我们没有太多的人...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段话的意思大致是这样的:舜是从田野间出生成长,而后当上天子;傅说原是一位筑墙工人,后被举用为相;胶鬲原是贩卖鱼盐的商贩,后来被人举用;管夷吾最早在狱官里看管囚犯,后被举用;孙叔敖是在海边被举用的,百里奚是在市场上被举用的。

所以,当上天要把重任交给一个人时,必定会先困苦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躯体,穷乏他的身家,扰乱他,使他的所作所为都不顺遂,以此激发他的心志,坚忍他的性情,增加他所缺乏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发生错误后才能改正,人因困顿不畅,思虑拥塞不通,然后才能奋发振作;察看人家的脸色,发掘人家的声音,才能通晓别人的真伪。

国内没有守法的世臣和辅助贤士的诤谏,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然后我们知道:在忧患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在安乐的环境中便会灭亡。

这段话既讲出了治国的大理,也说明了做人的准则,值得我们谨记在心里,至少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以下几个道理:

●王侯将相本无种,英雄不怕出身低——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社会,很多贤人智士能够有所作为,他们都出自于贫寒低微的家庭,由此可见,成功并不一定非得出世于一个显赫的家世!尤其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得靠自己的能力与本事而生存,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努力,你就能有出头之日!

●人穷不能志短——困苦与逆境并非完全不利,许多成就大业者都成长于一个贫穷困苦的环境之中,然而他们最终还是克服和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最终获得了成功。无数事实说明,逆境有时正隐含着更大的成功因素,只要你用自己的毅力和精神加以克服,不利的因素就能转化为成功的种子。如果你精心培育,就会随之开花结果。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一旦陷入贫穷,或遇到困境,他们要么哀叹命运不公,消沉懈怠;要么羡慕他人、嫉妒他人;要么自怜自悲、缺乏自信,在他人面前抬不起头,说不出话。俗话说,穷不灭志,富不颠狂。这句话应该作为现代人——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做人的道理。

●贫穷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心志和能力——当然,有的人生来贫穷,其实这并不是“上天”的意思,我们自己也无法选择,但有一点可以相信:凡是在困苦的环境中没被击倒,并且更加奋发自强者,都能有百折不挠的韧性和坚持到底的毅力。恶劣环境的一再试炼,也提升和强化了他的能力与见识。这正是一个人担负重大责任时的必要条件!所以一个人只要从困苦中走出,他就能承担大任,这就是成功的本钱!相反,一个生来富贵优越者是很难体验到这些的,如此看来,穷困也许还是你成就大业的一种资本呢!而这种资本并非人人都有。

●过于安逸舒适可能使人缺乏斗志——也许有人会反驳,难道安逸舒适不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生活目标吗?这又有什么不好。对于这一观点,应该辩证去看。当然,日子过得舒服不是坏事,我们也应该力争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这样才是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改善的表现。

但是,自古以来人们就懂得一个“居安思危”的道理,一个人如果缺乏危机意识,就很容易退步,赶不上时代的脚步,经不起环境的变动。大至一个国家的灭亡,小至一个公司的*、某个人被人迎头赶上、家道中落等等,大都因为如此!所以,当你获得成功,当你拥有财富时,切不可忘乎所以,过度奢华,甚至丧失做人的根本。

因此,行走于人性丛林中的每个人都应该记住:如果你正在遭受困苦,这并不完全是件坏事,因为老天要把重任交给你,他正在磨炼和考验你!

做好人而不充好人

充好人,只能在家里表现,在人际交往中,滥充好人反而会降低自己的身份与价值。

在人际交往圈中,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好人,欢迎好人,期望遇到好人,也想让自己成为好人!因为好人不具侵略性,不会伤害别人,甚至有时还会为了别人的利益而让自己吃亏!这种好人岂止用一个“好”字形容,简直可以说是一种伟大的人性。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好事难为,好人难当。那么到底做好人是好还是不好呢?

事实上,要让自己做一个好人还是坏人,这是由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的,而不是意志可以决定;换句话说,有人性本善,有

人性本恶,而受教育及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性本善的人有时也会呈现恶的一面,而性本恶的人有时也会不那么恶!性格形成的障碍和弱点,并不是想改变就可以改变,因此对于做好人是好还是不好这一问题,我们只能这样回答:做好人是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的,想不做都不行,而做好人也有其人际关系上的价值,做好人是值得称道的,但是有一点我们要引以为戒:不可滥充好人!

所谓滥充好人,至少有以下特点:没有原则、没有主见、不能坚持原则的好人,这种人不知是性

格因素,还是有意以好人的姿态去讨别人欢喜,反正是对他人有求必应,也不管自己该不该去做;有时候,他也想坚持,可是别人声音一大,马上就软下骨来;因为缺乏原则与坚持,导致是非难分,当事情不能妥善解决的时候,便以牺牲自己来成全大家;他有时也想坏一点,可是还不到坏的程度他就开始自责,检讨自己……。

这种滥充的好人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好好先生”一样,其得到的效应和真正的好人是不同的。好人是有原则的,所以当他人颂赞好人时,往往带着几分敬畏。但滥充的好人则不然,他在人际关系中,往往得到的是“不能担此大任”的评语,而且别人因为深知他的弱点,甚至会算计他、陷害他,得寸进尺,随欲索求,反正他不会反抗,不会拒绝!于是所有人都从他那儿得到了好处,唯独这个滥充的好人一点好处都没有!

照此看来,滥充好人实在不宜,那么怎样才能判断自己真正是个好人,还是在滥充好人呢?

那些滥充好人者应该怎么办?

前面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自己的行为,因此,滥充好人者可以从以下心理方面试着改变自己:

●了解自己滥充好人的苦果。

●了解拒绝和坚持并不一定会得罪别人,而且还能保护自己。〖ZK)

●学会拒绝和坚持。

●如果自己跳脱不出性格的限制,可请旁人不时暗示你、鼓励你,以强化你不滥充好人的动机和决心。

既然如此,当你下次面临他人的求助时,当你又再次施舍自己的仁善友爱之时,请考虑一下,你是否真正是一个好人?

改变环境,改变自己

与其费尽心力去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在社会上行走,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人意的时候,这好比开车总会遇到崎岖不平的路面一样。当你碰到这种情形时,应该怎么办,就拿开车来说吧,你至少有几个处置方式:1.停车不开,等施工单位来把路填平了再上路。

2.自己下车把路填平。

3.慢慢开过那段路面。

那么这三种方式哪种最为可取呢?其实都各有利弊:●第一种方式最省人力,但问题是,等施工单位要等到何时?除非施工人员就在身边,可以立即填平路面,否则等下去不是办法,那太消极了。

●自己填平路面看来最积极,但花费的心力也最大,也很费时间,也许路未填平人已经累倒了。不过要是真把路填平了,那可是一片坦途。

●慢慢开过那段路面,虽然也要忍受颠簸,但相对来讲不花时间,不用费很大心力。

说上面这些道理,是为了以“开车走过崎岖之路”来说明人生中的不如意之事。

人生中的不如意除了不可抗力的意外之外,多半来自于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的不协调,例如学非所用、人际关系的紧张、大才小用等,而这些不协调中有些是来自于主观认知和客观的现实有差距,例如自认为自己被“大才小用”,其实他根本就是“小才”。例如人际关系的紧张,并不是别人不理你,而是自己太倨傲……。

因此,当你碰到不如意时,也可以像开车经过崎岖路面一样,采取三个处理方式:1.等待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替你解决问题;2.自己来改变客观环境;

3.改变自己,配合客观环境。

第一种方式是不可等候,也是不可靠的,因为这个人不知道在哪里,就算他出现了,也不一定会替你解决问题,因此人面对不如意事时,只能采用第二、第三个方式——改变环境,或是改变自己!

要改变环境很难,因为每个人都有你不易攻破的自我,如果你有旺盛的企图,坚强的意志力和相对优越的条件,你当然可以去改变环境,但若“形势比人弱”,你要改变环境,那就会非常辛苦,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有可能心力交瘁,终于失败!

因此,如果你无力改变环境,那就不如改变自己。这就好比路难填平,那就不如慢慢把车开过去一样!

当然,“改变自己”得有几个过程,如:●检视自己和环境不协调之处,为了避免一厢情愿的看法,最好也请别人来检视,旁观者清,群医会诊,往往能找出病因。

●改变自己待人处事的态度与方法,以减低和客观环境的冲突,达到和谐的境地,好比开车经过崎岖之路,把车速放慢,排档放低,这就可以“化险为夷”了!

在崎岖之路上行驶时,如果你不仅不想办法,还要开快车,很有可能车毁人亡,遇到不如意事还要一意孤行,不知调适,改变自己,则很有可能为自己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当你身处不利之境而又感到无能为力时,不如调适和改变一下自我。

莫让时间付诸东流

让生命的每分每秒都发挥最大的效益,宁可让人说自己是一位“工作狂”,也不要成为一位“懒汉”!

如果说上帝对人类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但至少有一点是绝对公平的——它给予每个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尽管上苍如此公平,但人世间还是并不平等:有的成为富人,有的人成了穷人;有的人一生成就卓著,有的人则一生厮混。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有的富有,有的贫困;有的博学,有的无知,出现差异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很明显,这就是他们对待时间的态度。有的人把24小时变成48小时,而有的人则让时间白白流逝!让我们先来看看A君每日的生活情形吧!

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先做早操,然后吃早点、看报纸,接着开车去上班,车上他听的不是路况报导或是流行音乐,而是语言录音带,有时也听演讲录音带。由于早出门,因此不会塞车,到达办公室差不多7点半左右,他又用上班之前的一段时间把其他报纸看完,并且做些剪报,之后准备一天上班所需要的资料。中午他固定在饭后小睡20分钟,下午继续工作,到了下班时,他会利用一个多小时看书,在7点左右回家,因为不堵车,半小时可回到家吃晚饭。在车上,他仍然听语言录音带或演讲录音带。吃过饭后,看一下晚报,和太太小孩聊一聊,便溜进书房看书、做笔记,一直到11点上床睡觉。

这位A君看起来有点近乎“工作狂”的味道,但他的成就与其同龄人相比可谓非凡,他事业有成,家庭和美,令很多人望尘莫及。其实A君并没什么法宝,他只是不让时间白白地流逝罢了。而这正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并未意识到的一种通病。他们往往与A君相反,每天上班得过且过,上班时就想着下班的事,一下班要么定坐于电视机前,要么手拿一本闲书,或者迷恋于游戏机前。到了睡觉时间则一觉天亮,如此日复一日!

世界上最容易之事莫过于打发时间了,发个呆,看一下电视,玩玩电子游戏,一个晚上很容易就打发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之岁月已逝,而你的成就与人一比,就明显有了差距!

因此你也有必要把一天变成48小时,让你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发挥最大的效益!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好好地把你的时间做个规划,并且认真地去实践就行了。

学校上课都有功课表,公司都有上下班的时间,其实这就是最基本的时间规划,你也可参考这种方式,把你一天当中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列成一张表,每天按表作息!一开始你会很不习惯,又因为没有人督促,所以你很有可能会“偷懒”,如果你偷懒,那么你就失败了!所以你必须坚持,再透不过气也不可松懈,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成为习惯,然后你的时间会开始“繁殖”,一天变成30小时、36小时、48小时,甚至更多!也就是说,你的时间效益提高了!

另外,由于你的生活作息按表进行,你会发现自己因为时间效益的提高,时间也多出来了。如果有这种情形,你可把作息时间作个小调整,将多出来的零碎时间凑在一起,使之成为完整的“块状时间”,你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再作其它事。不过再怎么调整,总是会有一些无法控制的时间,例如塞车、等人、等车等等,像这种时间,有人用来阅读,有人用来背英文单词,有人用来听语言录音带,总之,虽然时间零碎,也不让它白白流逝!

那些事业上卓有成就的人都很重视时间的利用,特别是零散的时间,因此如果你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在年轻的时候训练自己利用时间,追求时间的效益,把一天变成48个小时——用来做事,也用来充实自己!

一天有48小时,也代表生命的延长,别人只能活80岁,你却活了160岁!因为你一辈子做的事是他们的二倍,或者更多!

莫让时间付诸东流,请君听听古人的《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珍惜时间,从现在开始吧!

每日反省自己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圣人都是如此,何况我们每一个普通之人呢?

现代人多了一份自信心,却少了一种“自省”的精神。

他们喜欢得到他人的称赞夸奖,更少有可能去自己反省了。在我们上学之时,老师可能经常教诲,“每天反省自己”。这确实是一句颇有价值之言,你如果能好好照着去做,一定受益匪浅。

所谓“反省”,就是反过身来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犯了哪些错误,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为什么要自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主观原因,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个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而年轻人更缺乏社会历练,因此常会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只说好话,看到你做错事、说错话、得罪人也故意不说,因此这就更需要你自己通过反省来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如果你觉得一天三省没有时间,那么一天一次,二天一次也可以,反正要记得时时反省就行了。

那你每天应该反省些什么呢?是不是专门要弄得自己不高兴,跟自己过不去?不!以下几个方面就值得你去自省:

●人际关系。你今天有没有做过什么对自己人际关系不利的事?你今天与人争论,是否也有自己不对的地方?你是否说过不得体的话?某人对你不友善是否还有别的原因?

●做事的方法。反省今天所做的事情,处事是否得当,怎样做才会更好……。

●生命的进程。反省自己至今做了些什么事,有无进步?是否在浪费时间?目标完成了多少?

如果你坚持从这三个方面反省自己,那一定可以纠正自己的行为,把握行动的方向,并保证自己不断进步。

那么,一个人要是不反省自己,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呢?

当然,不反省的人也不一定会失败,因为一个人的成败和个人先天条件、后天训练以及时运有关系,天底下也有从不反省自己,却飞黄腾达之人。但话说回来,你怎么知道他人从不反省自己?看看那些“伟人”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都有反省的习惯,因为只有反省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不会做错事!咱们都是凡夫俗子,智慧本不如“伟人”,因此反省就格外重要了,如果可能的话,更应把“反省”当成每日的功课。

那么,一个人应该怎样反省呢?

事实上,反省无时无地不可为之,也不必拘泥于任何形式,不过,人在事务繁杂的时候很难反省,因为情绪会影响反省的效果。你可在深夜独处的时候反省,也可在林中、海滨,甚至咖啡屋,在你自己独处的时候反省,也就是在心境平静的时候反省——湖面平静才能映现你的倒影,心境平静才能映现你今天所做的一切!

至于反省的方法,则因人而异。有人写日记,有人则静坐冥想,只在脑海里把过去的事放映出来检视一遍。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只要真正有效就行,自省也不能流于一种形式,每日看似反省,但找不出自己的问题,甚至对错不分,那就很值得注意了。

你有反省的习惯吗?趁早培养吧,它能修正你做人处事的方法,给你指引明确的方向……而且,它不是让你在众人面前进行自我检讨,也不会让你花一分钱,那何不为之!

勤能补拙

当你走上社会之后,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很“拙”。而“勤”能使你发出亮光,引人注目。

俗话说:“勤能补拙”。在学校,我们经常听老师向我们念叨此话,当你走上社会之后,这句话仍有必要谨记在心。

当你走上纷繁复杂的社会之后,首先要认定自己是“巧”还是“拙”。也许你感到自己在茫茫人海中是多么渺小,你原先学到的一点东西也确实是沧海一粟。当然,刚刚走上社会之后,承认自己“拙”的人并不太多,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不是天才,至少也是个有用之才!但现实生活中,真正能一步冲天的年轻人真少!有的不仅冲不起来,还跌下来摔了跟头。为何如此?一曰知识不够,二曰能力不足!

其实,对于这两种不足,都可运用一个办法加以补救——“勤”。

一个人的能力,尤其是专业知识、工作规划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是三二天就可以培养起来的,但只要“勤”,就能有效地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所谓“勤”,就是要勤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刻也不放弃,一个机会也不放弃地学习,不但自己加强学习,同时也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别人休息,你在学习。别人去旅行,你去学习。别人一天只有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你则有十六个小时,那就等于一天当二天用。

这种密集的、不间断的学习效果相当显著。如果你本身的能力已经高于基准的水平线上,加上你的这种“勤”,你很快就会在所处的团体中发出亮光,引人注意!

还有一种人真是能力不足,也就是说,他的先天资质就是不如他人,学习能力也比别人差,这种人要和别人比较长短是很辛苦的,而应该在平时多多自我反省,认清自己的能力,不要自我膨胀,迷失自我,否则这种人一辈子最悲哀的事便是:失败、失败、失败!

如果一个人真正认识到自己能力不足,那么为了生存,也只有通过“勤”才能补救,如果每天痴心妄想,不说出人头地,哪怕连保个饭碗恐怕都很难!对能力真正不足的人来说,“勤”便是花比别人多好几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不怕苦不怕困难,也只有这样,才能保住饭碗!

其实“勤”并不只是为了补“拙”,即使是聪者智者也不能离开一个“勤”字。在一个团体里,一个始终做到“勤”的人会为自己带来很多好处,如:● 给自己塑造一种敬业的形象——当其他人混水摸鱼而你在兢兢业业地

勤奋工作,这种敬业精神就会成为他人眼里的焦点,大家都认为你的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 容易获得别人的谅解——当工作出错时,有些上司喜欢找个替罪羊,如果你很“勤”,别人不大会找到你头上,因为人们一般不会找一个勤于工作的人来替罪;如果你确实做错了事,一般人也不忍心指责你,他们总是认为,人家已经那么认真了,出了点错,下次再改吧!

● 容易获得主管的信任——当主管的喜欢启用勤奋的人,因为这样他比较放心,如果你真的能力不足,但因为勤,主管还是会给你合适的机会。当主管的都喜欢鼓励肯于上进的人,此理古今中外皆同。

如果你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故事,就会发现,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机遇与天资外,真正离不开的还是一个“勤”字。“勤”不仅能补“拙”,更能助你一臂之力,让你迈向成功。从现在开始,让你变成一个“勤”一点的人吧!

做人做事不必面面俱到

想面面俱到,不得罪任何人,又想讨好每一个人,那绝对是不可能的!〖HK

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相信你读后一定颇有启发。

一天,父子俩赶着一头驴进城,子在前,父在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竟然不骑!”

父亲觉得有理,便叫儿子骑上驴,自己跟着走。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路!”

父亲赶忙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驴背。走了一会,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不怕把孩子累死?”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这下子总该没人有意见了吧!谁知又有人说:“俩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

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一前一后用棍子扛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一下,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很多人做人做事就像上述故事中所讲的父亲,人家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谁抗议,就听谁的!结果呢?大家都有意见,而且大家都不满意。

一般来说,这么做事的人有以下几种心理:●不想得罪任何人,甚至想讨好每一个人,至于是非对错,不管啦!

●本身就是没有主见之人,无法分辨是非对错,所以谁说得有理,就听谁的。

不管是什么样的心理,但你要知道一点:想面面俱到,不得罪任何人,又想讨好每一个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在做人方面,你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的面子和利益,你认为顾到了,别人却不一定这么认为,甚至根本不领情也有可能;在做事方面,你也不可能顾到每一个人的立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需要都不同,你要让每个人满意,事实上,就会有人不满意!最后的结果只有两个:

1.为了面面俱到,反而把自己累死。因为你总是怕对方不满意,还得小心察颜观色,揣摩他的心思,这多辛苦啊!恐怕非神经衰弱不可了。

2.别人摸透了你想面面俱到的弱点,便会软土深掘,得寸进尺地索求,因为他们知道你不会生气,于是你就变成人人看不起,给人好处别人还不感谢的天下超级大笨瓜!

那么应该怎么才能让大家尽量满意呢?

做你该做的!也就是说,你认为对的,你就不受动摇地去做,参考别人意见时要看意见本身,而不是看别人的脸色。这么做有时确实会让一些人不高兴,但如果你不受动摇,就可赢得这些人事后的尊敬,毕竟人还是服从公理的,除非你的坚持纯是为了私心!

这么做,会有人称赞你,也会有人骂你,但如果你想面面俱到,恐怕结果是——每个人都笑你!

正视弱点,防范陷阱

人性丛林中伏设了不少陷阱,而陷阱大多根据人的弱点而设,只要正视自己的弱点,光明正大,脚踏实地,不痴心妄想,便可避免踏入陷阱。

人性丛林固然有光明的一面,但也有充满诡诈、欺骗的黑暗面。为了生存,人有什么事做不出来?这是人性之常理,没什么好奇怪的。

在众多求得生存的方法中,有一种让人防不胜防,那就是陷阱,如果你看过猎人所设的陷阱和鸟兽误入陷阱而被捕的情形,你就了解人类社会中陷阱的可怕,所以在社会上行走,如何认识陷阱、避免踏入陷阱,你对此不可不知。

说实在话,要认识陷阱相当不容易,因为陷阱都是经过设计、伪装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像猎人的陷阱一样,上面都盖上了树枝草叶,让路过的动物看不出来。

要识别他人的陷阱并不容易,但要了解陷阱的本质却不难。

陷阱形形色色,无法归类,但制造陷阱只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

例如,有的人好色,一看到美色,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几近丧失理智。因此他人会利用这点铺设陷阱,而施用美人计。

因此,如果你有好美色的性格,那就要小心踏入“美人计”的陷阱,很多大人物下台都是因为好色,实可镜鉴。

人性的弱点除了好色之外,还有很多,例如:●好财。一听说有钱可赚,不管是不是不义之财或卖命之财,就立刻昏了头脑,根本不考虑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是不是有风险。有些政坛人物因金钱丑闻而下台,其实就是落入了好财的陷阱;商人为贪大利而合伙,结果对方一走了之,女人贪钱而失身,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些都是运用人性中“好钱”而设计出来的陷阱。

●好赌。麻将也好,赌场也好,反正一听说有赌局,精神就来了。利用这种好赌弱点而设计的陷阱便是祭出老千,把你的钱赢光,而你只会怨叹自己赌运不好手气差。电影常有类似的故事,其实并不只是故事,这种老千陷阱根本就是事实!

以上三种人性的弱点最易让人迷失理性,因此也最容易被人利用而设计陷阱,而一入这种陷阱,损失也最大。此外,诸如心肠太软、耳根子轻、易怒、好吃、贪杯……也都是别人设计陷阱的“材料”,那该怎么办呢?都不要与别人交往了?

首先要说的是,社会上的陷阱固然处处有,但也不是时时会碰到,如果你光明正大,脚踏实地,不痴心妄想,便可减少落入陷阱的机会,而最重要的是要正视和了解你的弱点。

也就是说,要知道自己的弱点何在,因为这是你防卫力量最弱的地方,如果你不能去除这种弱点,至少不要让别人知道,否则“敌人”就对你下手了。

场面之言,可说不可信

“场面之言”不是险恶,也不是欺骗,而是一种“必要”的应酬。但听到他人的场面之言,你不可全信。

某甲在一家事业单位供职,十几年一直没有升迁机会,于是,他通过朋友牵线,去拜访一位主管人事的领导,希望能调到另外一个单位,因为他知道那个单位有一个空缺,而且他也符合资格。

那位领导表现得非常热情,并且当面应允,拍拍胸脯说:“没问题!”

某甲高高兴兴地回去等候消息,谁知半个月、一个月、二个月过去了,一点消息也没有,打电话去,不是某甲“不在”,就是“正在开会”,他后来去问朋友,朋友告诉他,那个位子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他很气愤地问朋友:“那他当初为什么对我拍胸说没有问题?”他的朋友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现代社会是一个离不开交际的世界,因此在人际交往和应酬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此例中的某甲为何弄得这种结果,关键在于,那位领导说的是一句场面之言,而某甲却信以为真!

“场面之言”是日常交际中常见的现象之一,而说场面话也是一种应酬的技巧和生存的智慧,在人世间生存的人都懂得去说,也习惯于说。这并不是罪恶,也不是欺骗,而是一种必要的应酬。

一般来说,场面之言有以下几种:●当面称赞他人的话——诸如称赞他人的孩子聪明可爱,称赞他人的衣服大方漂亮,称赞他人教子有方等等。这种场面话所说的有的是实情,有的则与事实存在相当的差距,有时正好相反,而且这种话说起来只要不太离谱,听的人十有八九都感到高兴,而且旁人越多他越高兴。

●当面答应他人的话——诸如“我会全力帮忙的”、“这事包在我身上”、“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等。说这种话有时是不说不行,因为对方运用人情压力,当面拒绝,场面会很难堪,而且当场会得罪人;对方缠着不肯走,那更是麻烦,所以用场面话先打发一下,能帮忙就帮忙,帮不上忙或不愿意帮忙再找理由,总之,有缓兵之计的作用。

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场面话我们不想说还不行,因为不说,会对你的人际关系造成影响。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记住,说归说,千万别轻信场面之言。

对于称赞或恭维自己的场面话,你要保持冷静和客观,千万不要听了一二句话就乐昏了头,那样会影响你的自我评价与判断。冷静下来,反而可看出对方的良苦用心。

对于拍胸式的答应许诺的场面话,你只能保留自己的态度,以免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只能姑且信之,因为人情的变化无法预测,你既然测不出他人的真心,就只好抱持最坏的打算。要知道对方说的是不是场面话也不难,事后证实几次,如果对方言辞闪烁,虚于应酬,或避而不见面,避谈主题,那么对方说的就真是场面话了。对这种场面话,你自己要有清醒的头脑,否则可能会坏了大事。

不要转嫁责任

事情不对劲的时候,惟有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正途。

找出做错事情的当事人,并对这个人加以责备。但很多人却对此举动深感愧疚,觉得心里不舒服。

一般来讲,责备别人也会造成与别人的摩擦。在受到别人责备时,大多数人都会产生一种防御心理。如果觉得别人的责备对自己不公平,大多数人就会反击对方,为自己辩解。甚至当自己觉得歉疚时,也会找理由替自己开脱罪过。大多数人都会把责备当成是对自己的攻击。

另外,责备别人的人通常会忘记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两个人争吵的时候,没有一方是百分之百的绝对有理,而另一方就百分之百的绝对没理。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两个人长时间争吵不休,那么这两个人就应该扪心自问: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或者我到底是怎样把问题越弄越大的?如果能停下来反省一番,争吵的双方就能从错误中学到教训。

常常指责别人,说别人不是,并不能使争吵的双方学会去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也不能使双方冷静超然地看待事情。

责备别人还会因此伤了别人的自尊,尤其是小孩子。我们通常会用下面这些话来责备别人:你很坏!你很笨!你错了!你很脏!你很自私!……。大多数心理治疗师都发现,很多病人会责备自己,觉得自己样样都做不好。如果我们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就会发现,无独有偶地,这些病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恰好碰到了爱骂人的老师或父母,而使自己受到了不良的影响。

不管是责备或指控,还是斥责或侮辱,这些行为对别人或自己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不仅如此,它们还会使我们无法对冲突提出任何建设性的解决之道。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培养自己反省的习惯。当事情不对劲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扪心自问:我到底应该对事情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在此我们愿意不厌其烦地提醒读者:当冲突发生的时候,没有一方是绝对百分之百有理,而另一方则是绝对百分之百没理。

当然,我们不是要鼓励每个人在事情出差错的时候都怪罪自己,因为怪罪自己和怪罪别人一样,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我们要鼓励的,是每个人都把自己该负的责任承担起来,

而不要随便怪罪别人或自己。如果我们不那样做,事情的结果不就会好多了么?

当你和别人之间产生摩擦的时候,你们两个人都该问问自己:我们应怎样解决这件事情?我们应怎样避免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如果你们还一味地怪罪对方,指责对方的不是,那么事情永远也不会有得到解决的一天。唯有双方敞开沟通的大门,问题才会有解决的希望。

请记住:指责自己或别人,只会使问题永远也没有解决的一天。与其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一味地指责对方,倒不如试着要对方约束一下行为,还来得有用些!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富贵不会成为自己骄纵的本钱,贫贱也就不会成为自己生活的负担。

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却有贫穷富贵之别。但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均不可丧失一个做人者的气节与品性,有的人生活贫穷时,正直善良、乐善好施,而一旦生活富裕起来,便人性大变,仿佛忘了自己的根本。他们自恃高贵,看不起他人,甚至横蛮无理。还有一类人,他们由于自己很穷,便穷得没了志气,丧失了自尊。不惜一切求助他人,甘为他人阶下之囚。对于一个真正的人来讲,此两类均不可取。下面的这则故事源自古代,它更好地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鲁国国王想学习三皇五帝的学说,从事三皇五帝的事业,敬重贤能之士,亲自去做一些实在的事情。想虽然是这样想的,但鲁王又总是忧心忡忡,觉得自己安全没保障,架子也放不下来。

楚国贤人熊宜僚来鲁国,看穿了鲁王的心思,便建议说:“大王去南越吧。那里的民风古老纯朴,人无私心,人们行为举止,很随意。您去那里,可以抛掉庸俗的念头,修成大道。”

鲁王着急了:“那儿山高路远,没有车船,我可怎么办?”

熊宜僚说:“不要以为自己是国王,就放不下架子,也不要安于自己的高位就迈不开脚步。

您本人不就是一辆用不坏的车子吗?您的头颅是车把式,您的体力是架车的马匹,您的双脚就是车轮。”

鲁王又担心:“那地方很偏远,又没什么人烟,我跟谁作邻居呢?我没有粮食、酒肉,吃什么呢?”

熊宜僚说:“把您的消耗量尽量降低,让您的*和俗念尽量减少,这样即使您吃了上顿愁下顿,您也会把糠菜当成美餐。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既不要自视为王候,自己骄贵自己;也不要为自己成了平民而自卑,看不起自己的贫贱。这样,富贵的日子能过,贫贱的

日子同样能过。如果富贵不会成为自己骄纵的本钱,那么贫贱也就不会成为自己生活的负担。事物的发展,此一时,彼一时,本来如此。人才是根本的、永恒的!

打个比方吧。两条船并排过河,如果一只船是空的,两船碰撞,船上的人也不会发脾气。如果那空船上有一个人,那船要撞过来时,这船就会让开,船上的人便会大声喊叫,要那船上人注

意。如果那船上人不听,这船上人就会发出警告。经过几个来回之后,双方就会恶语相加。

有人和没人的

区别就这样大。把意气、地位、物质这些身外之物抛开,人不就成了一个很有修养的人么!

不要总感到怀才不遇

“怀才不遇”往往不是他人造成的,如果被你遇到了,可能是因为你没才!

如今,“怀才不遇”好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一种通病,他们普遍的症状是,牢*满腹,喜欢批评他人,有时也会显出一副抑郁不得志的样子,和这种人交谈,运气不好的时候,还会被他批评一顿。

当然,这类人中有的确是怀才不遇,由于客观环境无法与之适应,“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遭虾戏”。但为了生活,他们又不得不屈就自己,所以生活得十分痛苦。

难道现实中有才的人都是如此吗?不,尽管有时出现千里马无缘遇伯乐,但如果你真是一匹千里马,一次错遇伯乐,应该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很多人之所以出现一种不好的结局,大部分是因为自己造成的。有些人确实有才,但他们常自视清高,看不起那些能力和学历比之低等的人,可如今的社会确实复杂,并不是你有才气,就能成就大器。别人看不惯你的傲气,就会想办法修理你。至于你的上司,因为你的才干本来就会威胁到他的生存,再加上你不适度收敛自己,生怕别人不知道你的才干,胡乱批评,乱说一气,那你的上司怎会不打压你,而让你出头呢?在人性丛林中,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大都是这么回事!最后的结局就是,你慢慢变成了一位“怀才不遇”者。

还有一种怀才不遇者,他们其实就是一类自我膨胀的庸才,因为他们本身无能,别人当然无法重用,这可不是嫉妒他们。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没用,反倒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没人识才,于是到处发牢*,吐苦水。

不管是有才还是无才,怀才不遇者真是人见人怕,一听其谈话,他就会骂人,开口就是批评同事、主管、老板,然后吹嘘自己多行,多么能干,听者也只好头点称是,要不然,他也许会骂到你的头上!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怀才不遇”之感越强的人,就会把自己孤立在一个越来越小的圈子里,甚至无法与其他人的圈子相交。每个人都怕惹麻烦而不敢跟这种人打交道,人人视之为“怪物”,敬而远之!一个人如果给众人的不良印象已成定局,那除非遇到贵人大力提拔,否则将永无出头之日,结果有的辞职了,有的外调,有的总是个小职员,有的则一辈子“怀才不遇”。

一个人不管才干如何,都会碰上无法施展自己才*时候,这时候千万要记住:即使你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也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你越是沉不住气,别人就越看轻你!

那么一个人真的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办?难道就这样一辈子“怀才不遇”下去?下面几点不妨供你选择参考:

●评估自己的能力,是否高估了自己——人应该有一个自我评价的能力,如果你怕自己评估不大客观,可以找个朋友和较熟的同事帮助你一起分析,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自我评估的结果要低,那你就要虚心接受。有些情况下,旁人可能对我们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那何不接受他人的评价?

●检查一下自己的能力为何无法施展——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还是大环境的限制?还是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的原因,那继续等待机会不就行了吗?如果是大环境的缘故,那就离开这一环境好了。如果是人为因素,你可与人诚恳沟通,并想想是否有得罪他人之处,如果是,就要想办法与人疏通,如果你的骨头硬,那当然要另当别论!

●亮出自己的其他专长——有时候,怀才不遇者是因为用错了专长,他们确实有才,但用得不对,或者不是时候。如果你有第二专长,可以要求他人给个机会试试,说不定又为你开辟一条生路。

●营造一种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要成为别人躲避的对象,反而应该以你的才干协助其他同事。但要记住,帮助别人时不要居功,否则会吓跑你的同事。此外,谦虚客气,广结善缘,这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助力!

●继续强化你的才干——也许你是在某一方面有才,但可能由于才气不够,所以没让人看出来。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更加强化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当时机成熟时,你自然会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别人当然会看到你。

不管怎样,你最好不要成为一位怀才不遇者,这样会成为你的一种心理负担,勤恳地做好自己的事,即使是大才小用,也比没用要好。慢慢从小用开始,你也许有一天能得到大用!

犯错后要诚实认错

诚实认错,是一种良好的品行,狡辩与诿过只会害人害己。〖HK 一个人即使再聪明,再缜密,也有考虑不周的时候,再加上情绪及生理状况的影响,于是就会不可避免地犯错——估计错误、判断错误、决策错误!

当一个人犯了错时,一般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死不认错,而且还极力辩护。这一点也可以理解,因为这是人性的一种本能反应,也是为了生存的一种手段,怕认错就丢掉了饭碗。

另一种反应是坦白认错。

两种反应各有利弊得失,具体分析如下:第一种反应的好处是不用承担错误的后果,即使承担,也因为把其他人拖下水而分担了责任,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证据明明摆在眼前,还死不认错的道理。此外,如果躲得过,也可避免别人对你的形象及能力的怀疑。可是,这种死不认错的做法并不是一种上策,因为死不认错的坏处比好处多得多。

如果你犯的是大错,那么此错必定人人皆知,你的狡辩只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让人对你心生嫌恶罢了。如果所犯之错证据确凿,你虽然具有一流的狡辩功夫,但还是逃不掉责任,那又何苦去狡辩呢?如果你所犯的只是小错,用狡辩去换取别人对你的嫌恶,那更划不来呀!

姑且不论犯错所需承担的责任,不认错和狡辩也有损于自己的形象,不管你口才多么好,又多么狡猾,如果你逃避错误,那他人就会认为你“敢做不敢当”、“没担当”等!于是,主管不敢信任你,别的部门的主管也“怕”你三分,同事们更因怕你哪天又犯了错,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于是抵制你,拒绝与你合作。而最重要的是,不敢承认错误会成为一种习惯,也使自己丧失面对错误、解决问题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所以,不认错的弊大于利。

那么第二种情形呢?你会说,如果诚实认错,那不是要立即付出代价,独吞苦果吗?有时候碰到的主管的确会如此,他们会当场责罚犯错者,但绝大多数主管都会“高抬贵手”——既然人家都认错了,还要怎么样?而且从心理上讲,如果你认错,这表明了主管与你位置的高低,主管受到尊重,再怎么说,都要替你减轻一部分责任,何况你犯错,他也有“督导不周”的责任呀!所以,在现实情况下,认错的后果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一认错就会受罚。

另外,诚实认错还有一些间接的好处,例如:●为自己塑造一种“勇于承担责任”的公众形象——无论主管还是同事,他们都会欣赏、接受你的这种作法,因为你把责任扛了下来,不诿过于他们,他们感到放心,自然尊敬你,也乐意跟你合作,更乐于替你传播你的形象,这可是你的无价资产呀!

●以此磨练自己面对错误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你不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缺点,而且其他人也做不到这一点,趁早培养这种能力,对你的未来大有好处。

●如果真的因为认错而招来主管的责骂,那正好可以为你塑造一个弱者的形象——弱者往往会引起他人的同情,也能招来他人的帮助,你会因此而获得不少人心。而且大部分的主管在骂过人之后,都会不忍心,就算要处罚你,也不会下手太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呀!

由此看来,如果你犯了错,那就诚实认错吧!但一个人如果仅会认错不行,认错之后要接下来做几件事情:

●赶快想办法补救,以免事态扩大。

●等事情过去了,要检讨犯错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以免下次又犯错!

●如果你的犯错影响到别的同事,那么要向他们表示歉意,如果他们也帮忙你善后,感谢当然是不能免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无法确保不犯确,那么诚实地认错才是上上之策!

以失败者为师

很多人往往以成功者为师,而失败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机会,从自己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从他人的失败中获取经验。

在我们的个人成长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是以成功者为师,自我们上小学开始,教科书和老师们就列出了许多伟人和成功者的事迹,以鞭策和鼓舞后来之人。因此我们从小就学会了把成功者的成就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些人还遵循成功者的模式,以此构筑自己的未来。

当然,发挥成功者的楷模和示范作用,这种做法并没什么不好,因为人们总是需要看到成功的“希望”,并以此作为学习的榜样,鼓舞自己。但如果一切向“成功者”看齐,这可能使有些人堕入一种幻觉当中,他们认为自己也可以成功,而一旦自己难以获得成功时,就感到命运对自己不公,并责问:“为什么他们可以成功,而我就不能成功呢?”其实,一个人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的组合,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另外,某一位成功者的成功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个性、主客观条件不同。所以,以成功者为师,应该有其选择性,你不可能学习每一位成功者,也并非所有成功者的经验都可值得你去学。你可以学习某人成功的一些方面,但不必全部照搬。而且向成功者学习有时反而可能是失败的起因,它会让人失去清醒!

所以,有时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与其时时“以成功者为师”,不如有时看看那些失败者,研究一些失败的案例,仔细探究失败的原因,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警示,让自己将来不犯下同样的错误!

有一位企业家,从创业开始,他就仔细观察同行以及其他行业的失败案例,并分析其原因,他不断地从别人的失败中拾取教训,因此他不但创业顺利,而且发展得迅速稳定。他认为,一个企业的“存在”比“壮大”更重要,首先要“存在”,才可能“壮大”,如果仅仅为了“壮大”而失去“存在”,那就失去了创办企业的目的。更何况失败都是一种痛苦的事情,如果多次失败,更有可能永不再起。所以,“避免失败”比“追求成功”更重要!

细想一下,这位企业家的想法不无道理,这也是人们经常所说的一种逆向思维。任何失败都有其原因,不管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不过要了解失败者的失败原因不太容易,因为失败者往往不愿意谈论自己失败的过去,这样会暴露自己的无能。如果你找到失败者本人谈,他大概也不会告诉你真相,他只会告诉你,他的失败是因为经济不景气、朋友拖累、银行紧缩,或是被出卖、被骗、被倒帐……属于他个人的能力、判断、个性上的问题,他是不会告诉你的。何况有些失败者根本不知道他失败的原因!因此要了解失败的原因,你得多方收集资料,参考专家的分析、同行的看法,至于这位失败者的个人条件,可从他的朋友那里多加了解。

当资料收集够了以后,再把它们一条条列出来,仔细分析,并归纳成几个重点。不过并不是了解就算了,你必须把你所观察、分析到的拿来检验自己,和失败者的一切做个对照比较,如果你的个性、能力和其他主客观因素和那失败者具有相似之处,那就要提高警觉,弱的地方要加强,不好的地方要改善,这样你就可以避免和那失败者犯同样的错误,成功的机率自然大大提高!

除了做企业以外,一般做人做事也应以失败者为师。

在做人方面,看看谁和谁处不好,谁得罪了谁,谁不受欢迎,参考他们的个性,观察他们平日的来往和作为,你就可以知道他们做人失败的原因在那里。

在做事方面,“失败者”的例子更多,这里所谓的“失败”包括做得不尽完善的事,这些事一般都会由主管开会进行检讨,这种检讨有时只是应付应付,但因为近在身边,所以不管检讨是不是在“应付”,你都会有不错的收获!

做事也是一样,犯的错误少,成功的机率就提高,而要减少错误,就是“以失败者为师”,这种教训可不是用钱买得到的呢!

健康比赚钱更重要

一个人有了健康的身体,还怕赚不到钱?相反,即使你有钱,但病病歪歪,那又有何用?

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业,赚到大钱,除了才干、机运之外,还有一点更加重要,那就是健康!

当我们年轻时,身体好精神足,可以整夜不睡觉,所以也许我们还没有“健康”二个字的概念,等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慢慢地体会出“健康”的可贵。一般来说,人身体的发育到25岁左右就停止了,换句话说,要开始衰老了,就好比一个人爬上了峰顶,要开始下坡一样。一般来说,人在25岁到30岁之间还不太感觉体力的变化,但1到30岁,便会明显地感到体力不如以前,过了40,身体会开始出现一些毛病,等上了50,情况就更差了。当然也有上了50仍然生龙活虎的,或者仅过40就老态龙钟的!

人的身体的变化是一种生理规律,我们自身无法阻挡。但对于事业来讲,大部分人都是在四五十岁这一阶段取得成功,这恰好是人的身体由盛转弱的时期,那些平时注重身体保养与健身的人,这时可能会尝到了甜头,而那些只顾拚命,不管身体的人会吃到苦头。更令人悲哀的是,有的人可能正值事业的巅峰,却大病缠身,一命呜呼。要是早知如此,他们平时一定会注意自己的身体。

一个人赚钱除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之外,就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一点,如果只顾赚钱,并赔上自己的健康,那是很不值得的。这样赚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人活于世,健康第一。保住健康才有未来,而健康是靠我们去得到的,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得到它!

赚钱则不同,我们还没听说谁能随心所欲,想赚多少钱就赚多少钱。虽然人们常说勤奋辛苦就可以赚到钱,一般来讲是这样的,但也有事与愿违的时候,有些情况下,人们的心想与所得也会不成比例,所以有人在忙了一天之后会叹气说:“赚钱真难啊!”可是有些人则很有运气,突然之间,做什么顺什么,钱财滚滚而来,好像不费力气似的,真是钱在追人!

只要在社会上行走过一段时间的人,相信都有同感!

人活于世,不赚钱不行,没钱怎么生活?但也不能做个拚命三郎,钱不是一下子就能赚到的,只有保住了健康之本,才有可能去挣钱。所以,对赚钱的事,勤奋努力是对的,但也要考虑到健康问题,不要太勉强自己,否则弄坏了身子,明明面前有一堆金子,你也无力去拿,这才是人生的一大憾事!

那么,一个人怎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健康呢?你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顺其自然地赚钱。不要时时惦着“赚钱”这件事,这样会给你造成一种压力,压迫你去超负荷地工作,这对你的心理和精神都有负面影响,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钱不是想赚就能赚到的,有时你不想赚也许会悄悄来到你家门,好好把握机会吧。

●要节制*。在社会上做事,免不了应酬,而应酬也要有所节制,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酒色财赌,更不能陷入其中,否则害人害己,伤及身体。

●要时常活动筋骨。你可依据个人的体能、时间、场所,做各种不同的运动,不要说你太忙,忙不是一种理由!难道还有什么事比保全身体更重要的吗?

●身体检查也很重要,要经常做些检查,以便提早发现问题,避免酿成大祸。

如何保持健康,其要领和法则很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你有心,就可以得到!至于钱,慢慢赚吧,有了健康,还怕赚不到钱吗?赚不到大钱,赚点小钱不也可以吗?

人也有自己的品牌

对于商品来讲,其品牌效应无限。人也是如此,好的品牌是一辈子吃喝不尽的。

“品牌”这个词是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流行起来的,主要是针对商品而言的,一样的商品,挂上不同的品牌,身价也有不同。而一旦建立了“品牌”,商品的价值就随着水涨船高,如果品牌不好,做再大的宣传也帮助不大。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企业不惜代价创立品牌、发展品牌的道理。

其实人也有“品牌”!例如一谈到某位有名之人,我们就会联想到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东西。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你也听过某某人“很好”,某某人“很坏”的评语,这就是人的品牌!

众人的评语好,说明你给人的印象好,表示你的“品牌”好,反之则品牌不好。

这里我们暂且不谈公众人物,就谈一般的人吧。

人有刻板印象和个人好恶,认为“矮人多心计”,这就是一种对人的刻板印象,因为事实上多心计的人中大块头也不少。喜欢留长发的女孩,讨厌活泼开郎的女孩,这就是个人的好恶。刻板印象和个人好恶会影响一个人对他人的评价,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但我们仍应在这二个因素之外,努力创造自己的“品牌”,尤其是你希望为自己树立的“品牌”。

那么你应该如何创造自己的品牌呢?下面有两个做法。

●第一个做法是不要使你的“品牌”变坏。简单地说,就是不要使人对你作出不好的评语,例如说你懒惰、喜欢投机、邪门、不忠、寡情、好斗、阴险……,一旦他人对你作出一项或多项这样的评语,那么他人对你的信赖程度必定降低,虽然你事实上并不是那样的人,而在关键时刻,这些评语也有可能对你造成伤害。这种品牌印象要改变不太容易,就像我们买东西上了当,以后就不信任那个品牌一样。而这些印象也常在无意间造成,人们也常常以“一次印象”来论评你这个人,因此做人做事必须特别小心,有时一有瑕疵,便一辈子也洗刷不清!商品可以换品牌,重新包装,人可不太容易!不过由于刻板印象和个人好恶,可能有一些人特别不欣赏你,并且尽挑你的缺点,有一二个这种人不足挂心,但如果很多人都对你这样,问题恐怕就不小了。

●第二个做法是积极强化你的品牌。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去塑造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就像商品做广告那样。人的品牌的广告有很多种做法,特意制造一些事件使自己成为新闻或同行的谈话资料是一种方法,但这不太容易,要做也得花不少心思,如果“操作”得不好更会弄巧成拙,因此不鼓励你这么做。倒是有一些做法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也就是发挥长处,避免拿出短处!长处有目共睹,别人就不太在乎你无伤大雅的短处,例如你工作能力很强,但就是有些自私,有些人也许就欣赏工作能力,而不在乎你的自私,好比家电耐用品质好,但不在乎耗电。于是,“工作能力强”便成为你的品牌,这个品牌是“吃喝不尽”的啊!

其实,人的品牌就和商品的品牌一样,商品只要不偷工减料、价格实在,就能争取一定的消费者,建立相当程度的品牌。做人也是同理!

给自己增添一点幽默

幽默感能使你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人,在一个缺乏笑声的办公室里生活,无异于生活于牢笼之中。试着去做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吧!

每天睁开眼睛,你好像总是难免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开车上班,路上车子抛锚了;到了办分室,被主管责怪;昨天的企划方案做得不够好,而隔壁的小王却摆出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下班回家,路过商店顺便买些东西,到家之后才发现是过期了,你生气得回去找店家讲理,对方的态度却十分恶劣……。

仔细想想,我们每天生活在这种复杂而纷乱的环境里,好像很难维持一种好心情,很难快乐起来。但是,你甘心这样逆来顺受地过日子吗?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呢?有,培养你的幽默感。

幽默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也是一种生存的技巧,幽默能产生一股力量,以对抗周围不如意的境况。幽默能使人放松心情,减低压力。除此之外,凡是具有幽默感的人,通常在生活满意度、生产效率、创造力以及工作士气等方面都胜过那些没有幽默感的人。

美国的一些企业就曾经做过实验,证明幽默确实能够改善生产力,提升士气,并有助于团队合作。某些企业甚至让员工接受幽默训练,想尽办法增加员工的幽默感。在科罗拉多州的迪吉多公司,参加过幽默训练的20位中级主管,在九个月内生产量增加15%,病假次数减少了一半。

中国近代的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就曾经说过:“幽默”对一个民族来说,是生活中非常必要的条件。他认为,德国威廉皇帝就是因为缺乏幽默的能力,才丧失了一个帝国。在公共场所中,威廉二世总是高翘着胡子,好像永远在跟谁生气似的,令人感到可怕。有些伟大的领袖或者政治家,如富兰克林、林肯、罗斯福、丘吉尔等就非常具有幽默感,并且普遍受人爱戴。

当然,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伟大领袖或者政治家,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不能像这些伟人一样拥有幽默感。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你可以因为幽默感而变成一个受欢迎的人,使别人乐于和你接触,乐于与你共事。你可以把幽默当成礼物,到处送人,并且绝对不会遭到拒绝。

你也许想问,想增加幽默,有没有什么秘诀呢?有,而且非常简单——只要随时怀着好玩、有趣的心情看待每一件事。电梯坏了,就开始爬楼运动;碰上塞车,就趁机欣赏路旁风景;隔壁的邻居老是想看你的“笑话”,你就真的好好说个笑话给他听……,用这种趣味和游戏的幽默方式替你自己打气,你就会豁然发现,每天出门都是那么神清气爽。具体说来,下面几个方面值得你注意:

●用幽默反击命运——什么才叫做有幽默感?这个标准实在很难把握,因为每个人对事情的感受程度不同,有人碰到某些状况会认为好笑,因为他可能有过相同的经验,但另一些人可能就会觉得无聊。

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很苦闷的,而“幽默感”则是人对于悲惨命运唯一的反击。我们每天只要一出门就会看到一大堆令我们不舒服的事,何不利用幽默感来放松自己?有一句话:“幽默感就像男人的摄护腺一样重要。”因为,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赋,也是人非常珍贵的资产。

听说国外有一种“幽默感训练”,这个主意不错,但是一个人的幽默感不一定完全可以训练出来,顶多只是观念的启发,恐怕无法传授技巧。因为幽默“感”本来强调的就是一种“感觉”,这是很个人主观的东西,必须靠自己去修行。不过,如果你自认为没有什么幽默感,也不必沮丧,只需记住一个原则:世界上所有最荒谬的事,只有人类做得出来。你只要经常到人群多的地方,保证随时中都可以看到笑料。一旦你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出来吧!

●机智是幽默的源头——有人批评中国人没有幽默感。其实中国历代以来很懂得幽默,尤其是一些君主,常常有一些诙谐睿智的言论,但是由于中国人受到太多传统教条的束缚,凡是“装疯卖傻”就会被视为不够庄重、不够威严,所以,得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

一个国家的元首如果不够幽默,那么这个国家一定很悲哀。观察古今中外的例子,在越是民主的国家,元首就越有幽默感;而那些独裁国家,独裁者总是摆着一张冷若冰霜的脸孔。如美国总统常常成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公开挖苦的对象,也丝毫不以为意;英国首相邱吉尔也非常有幽默感,有一次,他到国会发表演讲,一名女性议员对他的演讲内容极不满意,站起身说道:“如果我是你太太,我一定想办法把你毒死。”

邱吉尔回答的则更绝:“如果你是我太太,不必等到你下手,我会先把自己毒死。”

对中国人来说,“幽默(humor)”这个字是不折不扣从英文直接翻译的“舶来品”,中国人向来使用的形容词则是“诙谐”、“滑稽”等等,所有的幽默都来自“机智”,这和“抽笑”不同,好笑的事情不见得就是幽默,幽默可以反复咀嚼,值得一看再看,一想再想。

好的幽默题材更令人拍案叫绝,出乎意料,甚至让你笑出眼泪,因为它触碰到人的内心底层,你觉得它说的根本就是自己。

幽默与天生的性格有关,但也可以培养。有一句话:“能每天对着镜子微笑的人,就会有幽默感。”幽默感应该是日常生活的累积,多看有趣的书,听有趣的事,接近有趣的人。你可以常常利用散步和搭乘公车的时候观察他人的表情,有着急的,有忧愁的,有无奈的,有若有所思的,也有面无表情的,同时你也可以猜猜他们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自己忍不住就会笑起来!

●幽默的人爱问“为什么”——做广告,幽默感很重要,一则幽默的广告可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甚至喜欢这项产品,远比板起面孔说教更容易打动人心。

譬如,有一个卖刮胡刀的广告,用了一句广告词:“要刮别人的胡子,先把自己的刮干净”;还有一个卖吸尘器的广告,用略带夸张的口吻强调自己有“好大的口气”……这些都是运用幽默感来表现创意的例子。

幽默感可以说是广告创意人员必备的条件之一,而幽默感的培养则与本身的生活态度息息相关。基本上,“创意”这两个字,就是打破传统,改变现状,所以,如果你经常思考问题,又很有好奇心,看到事情会反问“为什么?”你大概就能成为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

幽默必须言之有物,不能光耍嘴皮子,那叫做刻薄。刻薄的人总是拿着剑去刺伤别人,却不检讨自己,这种人十分惹人厌恶,应该送到地狱去拔舌。幽默的人,给别人的感觉是温暖、仁慈、敦厚,说出来的话能让人哭、让人笑、让人反省、回味无穷。即使是讲笑话,除了令人发笑之外,也要讲究深度,如果只是为了开玩笑而己,那会令人倒尽胃口。

还有,幽默应该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就好像小孩子玩游戏,虽然表面看起来很轻松愉快,但是他们的态度却很认真。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受欢迎之人,如果你想增添自己的魅力,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轻松快乐,那就学一点幽默术,做一个幽默之人吧!

不要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

一个人该尽的责任是对自己负责,而不是对别人负责。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这绝不是自私。

毫无疑问地,你在工作上是一个全心投入的人,而且几乎是到了鞠躬尽瘁的地步。主管交给你的任务,你从来不打马虎眼,要求你额外超时加班,你也毫无怨言,同事拜托你的事,不管是不是你分内的职责,你总是不忍拒绝。其实,你早已忙得分身乏术,焦头烂额,但你还是强打精神说:“没事!没事!”没有人知道你累得半死,但是,你就是不愿开口对人说“不!”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是碍于情面而不敢说“不”,或者因为不好意思说“不”,结果很多原本明明不该是自己的事,统统落在自己头上。要不就是所做的事大大超过自己的能力负荷,让自己面临崩溃的边缘。

做老板的都喜欢全力拚命的员工,但你可知道,如果你一心讲究牺牲奉献,处处想讨好别人,做一般人心目中的模范员工,最后你可能会丧失自我。

最明显的现象莫过于,你总是强迫自己做一些你并不想做的事,即使有不满的情绪,你也强忍去做。你认为别人把这些事情交给你做,是因为看得起你,信任你的能力。如果你一旦拒绝,别人就会怪罪你,批评你不善于与人合作,使你产生一种罪恶感。总而言之,你不希望你的印象被别人大打折扣。

在一个团体中,这种“讨好”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行为心理学家称这种举动为“寄生依赖者”——企图凭借外在的人和事来提升自我的价值。然而,行为心理专家发现,绝大多数寄生依赖者都不快乐,他们内心很容易焦虑。这种人往往过度依赖别人的期望,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渴求别人赞美来寻求自己的定位。如果不能得到好评,他们就会自责,怀疑自己是不是出了什么差错?

根据分析,很多“工作狂”都是寄生依赖者。他们每天工作动辄超过十几个小时,就连节假日也不放过,他们兢兢业业,牺牲了个人的休闲以及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在他们全心全力投入工作之际,却日渐疏离了与家人的关系。这种过度依存于工作的工作狂,就像是沉迷于赌博或宗教信仰一样,行为完全被控制。

对工作狂而言,一旦不必工作,拥有了自由,就好像是遭人遗弃。所以,任何事他都想一手包办,那样可以让他觉得被人爱戴,代表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你劝他:“何必那么累?有些事可以交给别人做嘛!”他会用更坚定的语气回答你:“我不做不行!除了我,还有谁能做?

”表面看来,工作虽然是束缚,捆绑他动弹不得,其实反而让他觉得安慰,令他产生被人关心、被人需要的满足。因为他相信,当他工作卖力的时候,别人才会注意到他的一言一行。

还有的人,则是缺乏自信,担心拒绝别人,好像就表示自己太懒惰,太不通情理,会遭受责骂。他们害怕别人的权威,为了博取好感,维持与别人的关系,即使是无理的要求,也只得点头说“好”。

心理专家同时指出,比较起来,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容易成为寄生依赖者。因为女性从小就被教导要“服从”、“听话”、“温顺”,当别人有所要求时,“拒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此,很多女性成长以后,周旋在丈夫、儿女、公婆、老板之中,她们极力扮演好各种角色,处处讨好别人,一旦她们发现自己力不从心,就会陷入极度沮丧的情绪中。

事实上,我们常常过度在乎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就好像我们常常听到调侃别人的一句话:“没有你,地球照样在转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没有什么人是不能被取代的。如果你把每一件事都看成是你的责任,妄想完成每一件事,这根本是在自找苦吃。你真正该尽的责任是,对你自己负责,而不是对别人负责。你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的需求,重新排列价值观的优先顺序,确定究竟哪些对你才是真正重要的。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这绝不是自私,而是表明你对自己道德意识的认同。

你虽然赞成这种说法,可是你觉得还是有些为难,你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说“不”。真有那么困难吗?其实那是我们天生的本能。心理学家说,人类所学的第一个抽象概念就是用“摇头”来说“不”,譬如,一岁多的幼儿就会用摇头来拒绝大人的要求或者命令,这个象征性的动作,就是“自我”概念的起步。

“不”固然代表“拒绝”,但也代表“选择”,一个人通过不断的选择来形成自我,界定自己。因此,当你说“不”的时候,就等于说“是”,你“是”一个不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勇取说“不”,这并不一定会替你带来麻烦,反而是替你减轻压力。如果你现在不愿说“不”,继续积压你的不快,有一天忍耐到了极限,你失控地大吼:“不”,面对难以收拾的残局,别人可能会反过头来不谅解地问你:“你为什么不早说?”

如果你想活得自在一点,有时候,你可以勇敢地站出来说“不”。记住,你不必内疚,因为那是你的基本权利。

学会推销自己

在现代社会,你应该学会推销自己,适当的时候,还可以故意抬高自己的身价。

一般情况下,“自抬身价”是对人的一种批评,他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自夸自大,增加自己的分量,因而让人反感。但在竞争如此激烈、人人都想出人头地的现代社会,“自抬身价”不妨可以成为人们借鉴的一种生存手段。因为其他人也许没有时间来评价你、掂量你,或者对你估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你只好自我推销,甚至有时适度抬高一下自己。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自抬身价”的行为随处可见。例如,有些影星提高片酬,主持人提高主持费,演讲者提高出场费,乃至于公司的同事要求老板加薪等,这些都是“自抬身价”的行为。当然,其中有些人确实名符其实,与他们所称的身价相当,但有些人则是夸大其辞,根本没有那么高的价值。可是,只要他们敢自抬身价,多半能够如己所愿。事实上,能不能够立刻如其所愿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过为此抬高身价,你可以为自己定下一个基准,好比为商品标价一般,这有“昭示众人”的味道,以便下回“顾客”上门时,能按新的价格“成交”!

在现代职业生涯中,人也成为了一种商品,每个人的身价都不同,有的人年薪五万,有的人可能年薪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在一定条件下,商人们也会根据市场情况适当调整商品的价格,有些顾客就是那么奇怪,商品低价时他们偏偏不买,等价格提高了,非得抢着买,并且称赞质量好,其实东西完全一样。人也是如此,身价太低,别人看不起,把身价提高了,反而觉得你真了不起,是个大人才!所以在有些情况下,你可以适当自抬一下身价。

“自抬身价”有二种情形,一种是自己本身确有价值,而别人评价不足。这种情形下,你更应该自抬不可,不能固守传统的“谦虚为上”的美德,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根本没有那份才能。当然,你不一定非得把自己抬得很高,但至少要和你的才能等值。第二种情形是,你本来只有六分的才能,却抬出了八分的身价,例如你本来只是个中专毕业,却跟人家说自己大学毕业,或者你目前年薪只有二万,却对他人声称有四万,别人也会高估你的价值。

不过,自抬身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适度——所谓适度,是指不要抬得超过你的能力,如一位小职员,明明一年只拿二万元的薪水,却说自己一年拿六万元,这已是主管级的待遇。看看他的专长、年龄和能力,别人会发现这“身价”根本是吹嘘的,若真的如此,你自抬身价反而成为你的负债。另外,如果“抬”得太厉害,别人也信以为真,高价“买”下了你,后来还是会发现你是个“劣品”,如果这样,你的自抬身价会使你“*”!

●要参考行情——低于行情有“低价倾销”的味道,别人会把你当成廉价品,不会重用珍惜,如果你能力也够,可把身价抬得高出行情一点。

但如果高出行情太多,除非你是个天才,能很快提高自己,而且也有业绩做后盾,否则会被当成疯子。

●要把握时机——如果你有事没事都在谈你的“身价”,就会变成吹嘘,反而没人相信了。因此要在适当的时候去抬,例如有人问的时候,大家讨论到的时候,有人准备“买”的时候。

不管你从事的是哪一种行业,担任什么职务,不必过于谦虚客气,适度地自抬身价吧,就算被人笑,也比自贬身价要好。而且只要“抬”成功,你会从中受益。你以后的身价只会上升,不会往下掉,除非你不自爱而自毁自灭。自抬身价还有一个另外的好处——肯定自己,并成为敦促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因为身价抬上去了,你就应该使自己各方面都跟上去,否则你的身价就保不住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