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分水油纸伞

非遗文化——分水油纸伞

首页休闲益智白蛇纸伞更新时间:2024-07-31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太多文化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每一项非遗手艺都历经岁月沧桑,在传承人手中薪火相传,不断散发新的生命力。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坚守匠心的非遗传承人们,那些巧夺天工的技艺才得以走过千万时光,不被岁月蒙尘。

伞,大家都不陌生。据传,春秋时期,伞由鲁班之妻云氏发明:“劈竹为条,蒙以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初期的伞多以羽毛、丝绸等物料制作。油纸伞实际出现的时间是在造纸术发明后,明朝开始于民间普及。江南地区由于气候潮湿多雨,制伞业十分普遍。《白蛇传》中,一把油纸伞成为许仙和白素贞传情的工具。

而分水油纸伞是四川泸州的汉族民间工艺品。

泸州市分水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2008年,泸州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是目前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泸县志·卷第三》载:"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二十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者,而已分水岭所致最佳。近有美美,工作益精巧。"由此可见,至少在清代,分水油纸伞已在泸州城乡广泛运用,且其制作工匠之多,工艺水平之高,使用者之众,却是有案可稽的。

分水油纸伞伞形为圆开,寓意美满、团圆、平安,注重伞面图案的艺术性、文化性,将中国传统艺术与油纸伞文化有机融合,更能体现其独特的民俗文化价值,以及观赏装饰价值,和较高的收藏价值。

分水油纸伞一直采用传统的方法,从原材料的选取到工艺都秉承古法。手工油纸伞的工序很繁琐,四项工种50道工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