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因一个女人的肚腩略大就好心“恭喜她*”过?在得知对方生气的回应后,你是不是立马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在遭遇了这种“你以为别人*”的事件后,是不是下次就克制自己不再询问别人是否*了?
事实上,我们不再谈论关于别人外貌特征的任何话题,这也许是件好事。
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像上述因为愚蠢的问题而导致的尴尬,微笑止语是可取的。
但是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对尴尬的恐惧会过于强烈,会导致我们无法正常进行日常行为。
比如,对潜在尴尬的恐惧会强烈到使人无法在公开会议上提问题,或者无法让妇科医生给自己做一个重要的检查。
如何克服这种恐惧呢?这项发表在《Motivation and Emotion》上的新研究或许可以帮我们克服对尴尬的恐惧。
“演员”vs“观众”
根据这项新研究,克服在公共场合中对尴尬或丢脸恐惧的关键在于你看待问题的角度。
比如,当你读到上面提到的事情,你很可能站在“我”的立场上想,并通过“演员”视角产生共鸣,就好比你像当事人那样鲁莽。
但是如果你能够将自己限制在一个更加独立且严格的观察角度来看呢?比如:作为一个读者。
根据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Li Jiang主导的这项研究,如果在每次想象潜在的尴尬社交场景时你都能设法采用观众视角,那么你就释然了。
研究尴尬
Jiang及其团队招募了180人进行了三个实验,每个实验中都涉及一个尴尬场景的广告。其中有9人未能回答全部问题,171人的结果作为研究最终样本。
在第一项实验中,参与者们被要求观看一条广告,广告中有人在瑜珈课的时候放屁;第二条广告的特点是希望得到性传播疾病测试的人。第三条广告中,有人在自己心仪的对象前放屁。
然后,研究人员询问了参与者在这三种情况下的感受,以及测试他们的反应。参与者们被要求回答他们采用“演员”视角或“观众”视角的认同程度。
该研究发现,采用“演员”视角的参与者更倾向于将自己代入社交场景中,但是当他们故意地采用“观众”视角时,他们的自我意识水平就降低了。
因此,训练自己成为一个“观众”,而非“演员”,那么你所想象的尴尬场景也许就没有那么令人不舒服了,你也就不会再那么回避可能的尴尬了。
Li Jiang说:"尴尬使我们在很多事情上无法征求我们应该如何做的建议,比如,关于持续上涨的贷款,或者意外*。"
她总结道:“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我们想要帮助自己或他人,那我们必须克服在社交场合中对尴尬的恐惧。”
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
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
*中国生物技术网回复关键词“热点”可阅读热点专题文章,包括“施一公”、“肠道菌群”、“肿瘤”、“免疫”和“健康”
近期热文TOP15(统计周期:2017.2.1-2017.12.20)
直接点击文字即可浏览!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