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2019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遭现场观众泼水,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泼水后,李彦宏仍淡定完成演讲。事后,百度对此事回应道:AI前进的道路上会有各种各样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前行的决心不会改变。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热议,不论人们对于百度或者AI的看法如何,但李彦宏在如此尴尬的情况下,依旧能保持风度,完成演讲,甚至将今日的突发情况与AI发展相联系,如此淡定的表现,确实令人佩服。
无独有偶,曾四次当选英国首相的威尔逊,在他任职期间的一次演讲中,也遭遇过突发事件。当威尔逊刚讲到某个政策和观点时,台下突然有个反对分子大声喊说:“狗屎!垃圾!”。这时场面一度非常尴尬,但是威尔逊却急中生智,幽默风趣地回应道:“这位先生,请稍安勿躁,我马上就会讲到你提出的,关于环保的问题。”此话一出,引来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威尔逊
职场中,小到在朋友圈“出糗”,大到在公开演讲时失误,每一个人都可能遭遇到尴尬的时刻。这种时候,很多人只会不知所措或者尬聊到底,这样不仅无法妥善处理问题,甚至还会降尴尬的局面进一步扩大。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尴尬的时刻呢?
为什么我们会尴尬?心理学认为“尴尬”产生的原因来源于社会评价。
在社会中,人们会根据一些社会准则、行为规范,以及社会文化对于每个角色身份的定位,对每个人的行为做出一些评价。同时,我们还会把这行准则内化于心,当出现与准则冲突的情况时,我们就会感到“尴尬”。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人在刚入职的时候,会问一些很基本的问题。这时,如果老员工说“拜托,你能不能上网查一下?问这个简直浪费大家时间”。可想而知,这个新员工的心里一定是十分尴尬的。这就是因为工作没有达到标准所产生的尴尬。
不仅负面评价会让我们“尴尬”,有些正面评价也会让我们很尴尬。比如,你最近经常加班,这时如果一个人说:“你太勤奋了,不给你提职都不正常”。如此吹捧,也会让你觉得有些尴尬。
总之,我们总会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当我们认为自己的行为和社会的评价产生冲突时,我们就会感觉“尴尬”。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能见到很多不论做什么事都感觉“不好意思”的人,其实他们大部分就是自我评价产生了偏差,导致认为自己总是达不到要求或者配不上别人的称赞。久而久之,做事情就会变得不好意思,扭扭捏捏。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自我评价呢?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这需要“强大的内在动机”。
缓解尴尬的根本在于“强大的内在动机”“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控制行为的外部强化,促使人们把自己的行为认知为是由外部所决定的,因此导致内在动机的降低,使本来具有内在兴趣的活动必须依靠外在奖励才能维持的行为。
简单地说,就是过分强调外在的激励因素会导致内在激励因素的萎缩。
当我们过于重视外部强化因素时,就会导致自己的内在激励不足。所以,当外部评价与我们自身的评价产生冲突时,我们更倾向于认可外部的评价,从而形成“尴尬”的感觉。
正确地自我评价,需要内外部因素的平衡,只有获得强大的内在动机,才能把外部的影响降到最低。
李彦宏作为一名演讲者,观众向他泼水的行为,一定和他的预期不符。那么,他为什么能够从容应对呢?
这是因为,他的内在动机比外部因素更为强大。所以,缓解尴尬的根本方法是使自己拥有强大的内在动机。通俗点说,就是“强大的心理素质”。
我们很多人不自觉地,让外部因素决定着自己行为。正如文学作家钱钟书所言:“内在的不足才借助外在的多余。”
正如前文李彦宏和威尔逊的演讲,不论是被泼水还是被反对者抗议,虽然这些演讲中出现的小危机会破坏气氛。但内心强大的演讲者明白,这些“插曲”绝对无法造成什么深远的影响。所以,他们是靠着内在的动机在做事,而不是把个人行为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上。
3个方法锻炼出强大的内在动机,不怕尴尬很多人会说,大道理我都懂,但面对“尴尬”时还是会觉得无地自容、不知所措,这该怎么办呢?其实,有几个方法可以帮我们提升内在动机,缓解“尴尬”造成的心理压力。
1.你比你想象中更好,提高自我评价
多芬曾拍摄过一则名为《你比想象中更美》的广告。片中,从事刑事侦查工作的职业素描师为7名女性参与者画两张画像。一张画像是根据参与者自己的评价画出,而另一张画像则是根据当天见过她们的陌生人的评价画出。
有趣的是,女性对自己的评价和陌生人对她们的评价完全不同。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人们总是更在意自己的缺陷,而陌生人则会看到你更多的优点。因此,两幅画像的差距之大,让参与者自己都感到吃惊。
左侧为自我描述的画像,右侧为陌生人描述的画像
面对尴尬也是如此。很多人在经历尴尬时,会变得不自信甚至是自我否定,但其实这些只是你给与自己的评价而已,真实的你往往比你想象的要优秀。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眼前的缺点和困难,而忽略了好的方面。换个角度,努力寻找尴尬背后的优点和缺点,就会发现,我们通过“尴尬”也得到了不同的收获。
2.时刻谨记自己的目标,不被周围左右
2016年,一位中国学子登上了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进行了一次演讲。这个男生就是何江,他成为了首位在哈佛进行毕业演讲的中国人。他全程用标准、流利的英语完成了题为《蜘蛛咬伤轶事》的演讲,其中蕴含的教育分配问题,引起了广泛讨论。
但事实上,何江出身农村,刚到哈佛大学,他并不是很适应。当时他的英语十分蹩脚,还带着浓浓的口音。因为语言的问题,有时他说的别人听不懂,有时别人听后虽然懂了,却也觉得好笑。每到这样的时候,他就怀疑,哈佛大学为什么要录取自己。
但他并没有因为偶尔的尴尬而放弃,他知道自己需要不断锻炼才能成功。所以他硬着头皮,申请给哈佛的本科生当辅导员,希望借着这样的角色去深入了解美国的教育体系和校园文化,同时让自己的英语表达方式从“中式”步入“美式”。最终,他成功了。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有时你可能对自己的错误耿耿于怀,但尴尬发生时,恰恰最需要你提醒自己关注目标的时候,而不是被周围的环境所蒙蔽。
3.即使面对尴尬,通过幽默来化解
说到用幽默化解尴尬,就不能不提贾玲。在某次金鹰节的采访环节,别的明星面前,记者都抢不到提问机会。但是在贾玲出来的时候,场面却显得有些冷清。
但是她丝毫不以为意,主动和记者们互动起来,她问台下的记者:你们都没有问题吗?接着又大声说,“我已经不火成这样了嘛?”。
十个字逗得台下的记者们,哄堂大笑。随后更是说:“没有什么绯闻的问题想问一下吗?”。更是将记者们逗得前仰后合。短短几句话,就将采访的气氛烘托到最高。
尴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将自己深深地陷入当时的情境中无法自拔,甚至因此而对自己产生怀疑。不论是面对失误还是质疑,只要我们自己看的够高够远,就会懂得,当下的挫折无法影响未来的成功,强大的自我不需要外界的评价来定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