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6年多,《冰雪奇缘2》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昨天,小智老师带着同为迷妹的8岁小外甥女,跟着艾莎和安娜,在电影里又经历了一次“成长”。
全片的特效以及艾莎的华丽衣裙、blingbling的造型果然没让我们失望,但电影结束的时候,小外甥女却说:没太看懂。
呃,剧情不够特效凑,连孩子都能感觉得到。
虽然剧情确实遭人诟病,不过,这一次迪士尼还是揭示了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经典问题:成长路上,如何面对恐惧?
恐惧:人生必修课雪宝、安娜和艾莎在这一次的历险中都经历了各自的恐惧时刻,事实上,他们的遭遇,也代表了人生不同阶段面临的恐惧。
雪宝独行在魔法森林时,风灵、火灵、水灵做出各种恶作剧偷偷捉弄他,让他感到十分害怕,不得不大声唱歌鼓励自己闯过森林。
“This will all make sense when I am older
等我长大这些就都解释得通
Someday I will see that this makes sense
总有一天我会明白
One day when I'm old and wise
当我已经足够年长又明智的那天
I'll think back and realize
回想这一切意识到
That these were all completely normal events
这些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是不是像极了我们小时候明明怕黑,却攥紧拳头、梗着脖子、唱着歌走夜路的样子?
而凡人安娜害怕的是失去和孤独。
她在山洞里看着好友雪宝因为身上失去魔力而消散风中,得知了姐姐艾莎也已经不在人间,瞬间遭受失去的双重打击(忘了存在感极低的直男男友吧,人家可是大女主),在漆黑的山洞里深陷恐惧。
安娜的恐惧,是少年阶段逐渐成人,必须经过离别和失去的恐惧。成长本身就是不断失去,得到,又失去的过程。
安娜选择面对恐惧的做法是,“Do the next right thing”,先从眼下做起,居然一步步完成了破坏大坝,救回姐姐的壮举。
年少时总是充满茫然的,当眼前只有恐惧,无法看清远方,只能低下头来,做好眼前的事。
艾莎在《冰雪奇缘》第一部里,已经从一个瑟缩自卑的女孩,成长为一位强大而有力量的女王。
然而,这一次她要面对的是追寻血脉中的强大召唤,颠覆当下平静生活的恐惧。
这就是成年人最为恐惧的事:跳出舒适圈。
艾莎最后成功了,她战胜了恐惧,经历了重重挑战和考验,找到了本来的自己。
赋予艾莎勇气的是她对父母的爱,是她不断追寻自我本源,更新自我认知的动力:我到底是谁?
你看,电影里无论是弱小的孩子、还是凡人公主,亦或是强大的女王,都有恐惧的情绪。
尽管他们各自面对恐惧的方法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认识到自己在恐惧,承认和接纳自己在恐惧。
恐惧是再普遍不过的情绪了,幼小的孩子尤其会频繁产生恐惧心理。
研究发现:正常儿童中,90%以上的幼儿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40%的2~4岁的儿童至少有1种害怕;43%的6~12岁儿童有7种以上的害怕。
可是,在现实中,父母面对孩子说“害怕”时,往往做了啥呢?
哄劝TA,“不怕不怕,妈妈在这里。”
转移他的注意力,“不要看那边,看这里看这里!”
有时甚至斥责他,“胆小鬼,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呀!你都这么大了!”
……
也许是我们小时候恐惧时,父母就是这样制止我们的,当我们也成为父母时就沿用了老办法。
我们以为制止孩子流露恐惧感就能消除他的恐惧,但这样做恰恰南辕北辙,只会导致恐惧埋藏在孩子内心深处,在成人后某一天偷偷重返孩子的心中。
其实,恐惧来源于身体面对未知时本能的保卫机制。恐惧会让孩子的身体瞬间处于紧张状态,反应和行动都变得敏捷起来,以便躲过可能的伤害。
比如,对狗的恐惧,能够使孩子采取更加安全、更加慎重和更加有益的方式对待各种动物;对与父母分离的恐惧,能够让孩子学会感激别人的照顾,学会控制怒气。
所以,实在不应该也没必要制止孩子的恐惧情绪,家长要做的是了解孩子各个年龄段会有哪些恐惧的事物,接纳孩子产生恐惧,用合适的方式帮孩子认知和应对恐惧。
正常儿童的恐惧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的,但这种减少并非呈简单的直线下降,一些研究提示,儿童早期恐惧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后,约在9~11岁又会有所上升。
美国临床心理咨询师出过一个科普文:“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所害怕的东西”,里面列出了0-12岁孩子分阶段所恐惧的清单。
对照着这份清单,你可能会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恐惧心结”,说不定还能深有共鸣。
怕大的噪音。尤其是像暴风雨、吸尘器、搅拌器、吹风机、烟花、气球爆裂、警报器、马桶冲水等类的声音。
怕与你分开。或者是失去身体、视觉和听觉的接触,以及分开。
怕陌生人
怕穿特殊服装或戴面具的人
怕虫子、狗、鸟等动物以及体型庞大的动物
怕便便(那可是自己拉的)
怕洗澡(担心浴缸排水会把自己被吸进去)
怕任何超出其预测和控制能力的东西(可预测性会给孩子一种控制感,任何不受控制的东西都会让孩子焦虑不安,比如,他想要一块饼干,而你掰成两半给他,他可能就会大哭)
怕与你分开(也怕父母分开)
怕动物(与之前相比,对不可预测的生物,孩子会多出一些奇妙的想法,比如,它可能会抓我的眼睛,会咬我手指等)
怕怪物、鬼魂、女巫,怕坏人(担心床下住着怪物,担心小偷与床下的怪物交朋友来伤害自己)
怕黑(会把黑暗中的阴影想象成怪物)
怕做噩梦
怕影视、书中恐怖的主题
怕老师生气或失望(孩子不太明确学校的规则和期望,会担心不小心犯错)
怕生病或受伤
怕天气变化(暴风、雷雨、闪电等,比如,闪电可能意味着天空着火了)
怕黑(怪物、女巫、鬼魂、阴影)
怕被单独留下
怕生病或死亡
怕自然灾害
怕考试
怕被同伴拒绝、嘲笑
最后,小智老师再给大家提供几个非常有效实用的方法,可以引导孩子应对恐惧情绪:
当孩子表现出恐惧的时候,也是孩子感觉自己最无力的时候,家长首先要表达的,一定是要肯定孩子的恐惧感受,不要忽视,制止,也不要给孩子施加更负面的情绪,而是让孩子有一种被接纳、被保护的感觉,从而有力量去应对恐惧。
和孩子良好地共情,不但有助于安抚情绪,更有助于增加信心和今后的引导哦。
所以,当孩子说害怕或者表现出害怕时,我们不应该以我们成人的视角告诉他:根本不存在怪物,都是你的想象。
而是尽可能站在孩子的位置,找到共情点,第一时间选择相信他,然后鼓励引导他把“怪物”或者“事物”形容出来,多和孩子聊聊天,你一定能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试着去读懂孩子恐惧的内因,耐心陪他,给他充足的安全感,有爱陪伴的童年,才不会相信有“鬼”,才不会有各种恐惧心理!
有的孩子说自己不敢上厕所,家长会说:这有什么好怕的,不就是上个厕所吗?(类似的还有:不就是打个雷吗?不就是一只毛毛虫吗?)
这么说,等于一口把孩子的恐惧堵回去。孩子不被理解,可能就会更恐惧。
我们可以用孩子喜欢且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谈论他害怕的东西,并表示同情。有你的支持,孩子能更快学会如何把恐惧放在身后。
宫崎骏的电影《龙猫》中,两个孩子爸爸的做法就很好。
孩子们对破烂不堪的新家感到不适,心里有些害怕,就跑去问爸爸:我们看到了怪东西,那些黑乎乎的是什么?
爸爸:你们一定是看到「灰尘精灵」了,从亮的地方一下子进到暗的地方,眼睛发昏,灰尘精灵就会跑出来,把所有的窗户都打开,它们就不见啦!
孩子听说新家是「鬼屋」,爸爸回答:爸爸从小的梦想就是住在「鬼屋」哦……
爸爸还教孩子们驱逐内心害怕的方式:大家一起大笑看看,可怕的东西就会跑光光啦。
有一种帮助孩子面对恐惧的办法叫:行为接触改善法。
简单说就是,小朋友害怕很多东西,是因为认知不足,对恐惧对象缺乏了解。但回避不能解决问题,一定要通过“接触”,即直面恐惧,来帮孩子学到“这种东西并不危险哦”。
可是直面恐惧,不是意味着孩子怕狗就把孩子推到狗跟前,你试试它咬不咬你?太粗暴只会把孩子推向对立面。
有些父母坚持让孩子做他们害怕的事情,让孩子形成了一生都难以摆脱的恐惧感和无力感。那么,家长们该怎么做呢?
比如,接着孩子怕狗的例子来说,从谈论狗开始,让孩子意识到:了解狗,认识它没那么危险,才能慢慢消除恐惧。
可以列一个恐惧清单。孩子怕狗,是怕毛茸茸的感觉,还是怕被咬?是怕狗钻来钻去被撞到,还是怕狗舔到你的手?是怕狗叫得太凶,还是……
然后让孩子给这些恐惧打个分。有了这个打分,你就有了逐步让孩子摆脱恐惧的阶梯。
然后,就可以从让孩子观察狗的照片或录像开始。
进而,带孩子从窗户后面,观察一条狗。
然后,在你的陪伴下,孩子可能会和温顺友好的小狗在一起待上几分钟。
最终,孩子会发现,自己也可以养宠物狗,甚至还可以接触大的、不熟悉的狗。
这种渐进的过程,类似医学上的脱敏,慢慢的,孩子对他恐惧的东西就不那么敏感了。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看一些关于恐惧情绪的绘本,让孩子了解到书中的人物是怎样克服恐惧的,以及并不是只有自己才会害怕。
小智老师整理了几本比较推荐的绘本。
《小老鼠的漫长一夜》
戴安娜·亨德利/文,简·查普曼/图, 蒲蒲兰/译
在漆黑的夜里,一只小老鼠不敢独自睡觉的种种表现,是那么生动和可爱,让我们不禁想起自己的小时候或自己的孩子。刮风的声音、树枝敲打窗户的声音、猫头鹰的叫声、水龙头的滴水声……这些再正常不过的声音,都因小老鼠内心的恐惧而幻化为各种吓人的声音。
《小乌龟富兰克林之打雷下雨我不怕》
(加)波莱特·布尔乔亚,白鸥译
暴风雨对小乌龟富兰克林来说,简直就是噩梦,遇到这样的天气,它都会躲进自己厚厚的壳里。为了赶走它的恐惧,小鹰说:“别害怕,轰隆隆的雷声是云彩上的巨人在打鼓!”小狐狸说:“我觉得闪电是巨人们在吊灯上荡秋千呢!”富兰克林还会害怕吗?有时候,充满想象力的关怀不失为帮助孩子战胜恐惧的好武器。
《走开,绿色大怪物》
(美)爱德华•恩贝尔利著,余治莹译
很多小朋友都恐惧黑暗,黑暗中会不会有怪物呢?尽管你会对他说什么都没有,但也消除不了他内心的恐惧。《走开,大绿怪!》则把这个话题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直面大绿怪。每打开一页,绿色大怪物都会有一个变化:黄色大眼睛、绿色鼻子、血盆大口、鲨鱼般的牙齿。在不知不觉的翻阅间,巨大的绿色怪物就这样出现了。以同样的方式再继续翻阅,它又会渐渐走开,怪物就这样在阅读中灰飞烟灭,恐惧就这样一点点在心头消除。
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
(英)露丝•布朗文图,敖德译
这本书在一堆甜美画风的绘本里,显得有点另类:一切在黑暗的笼罩中,一只眼露凶光的猫头鹰盘旋在天上,一群瑟瑟发抖的兔子,阴森恐怖的树林,空无一人的老宅……在静静的氛围中,孩子那紧促的呼吸声,充满好奇又有点害怕的大眼睛,让大人也不免跟着紧张起来。然而看到结尾,一直提心吊胆的孩子也许会长长地舒上一口气,情不自禁地笑出声音来——大房子的主人居然是一只小老鼠!
《我要来抓你啦》
(英)托尼·罗斯文图,敖德译
在另一个星系,有一只怪物。它把山峰当做饼干咔嚓咔嚓地吃掉,把海水当做饮料咕咚咕咚地喝干,就连小星球,都被它当做苹果一样啃光了……可是它还是饿。它发现了正在看书的小男孩汤米。“我要来抓你啦!”……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我好害怕》
(美)斯贝蔓著,(美)帕金森绘,黄雪开译
本书用孩童般简单直接的语言,描写了小熊害怕的处境:当听到巨大的声音时,当做噩梦的时候,或是在妈妈将要离开的时候,小熊都会害怕。“害怕是一种冷冷的,紧紧的感觉”,多么形象生动,把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觉具体化为这么贴切的文字。最后小熊把害怕的情绪转换到“害怕时候,我知道我该做些什么”,我们可以欣慰一笑,不错,小熊克服了恐惧,战胜了自己,长大了。
参考资料:
《让孩子远离焦虑》美 塔玛·琼斯基 浙江人民出版社
《应对焦虑》 美 埃德蒙·伯恩 洛娜·加拉诺 机械工业出版社
《家有小学生 给烦恼父母的实用秘籍》陈默 上海教育出版社
图片来源:电影预告片截图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