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除了踩泥坑,其实还有这么多玩法!

下雨天除了踩泥坑,其实还有这么多玩法!

首页休闲益智避雨时光更新时间:2024-04-30

记得我曾在香港雨后的街道上,看到一个小男孩穿着凉鞋在开心地踩一处水洼,玩得特别投入,但是他妈妈却在一旁一脸严肃地喝止:“你还在哪里干什么,快走啊,踩那个脏水干什么!”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小时候也曾经试过下雨天在小水池里抓泥鳅,结果呢,被妈妈罚站了一个下午,也是因为“乱玩”。

前段时间广州台风天,我跟哥哥弟弟科普了很多“雨”的知识,过程中我也会时常想起那天遇到的小男孩,突然愣在原地、满脸委屈的样子。就像我也忘不了小时候蹚水的快乐,也夹杂着被罚站的委屈。

谈到下雨,身边的长辈很容易担心孩子玩水会感冒、生病。但是下雨也给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也是很好的玩耍材料。

所以这几年里,我也真的和孩子、学校一起积累了不少安全又好玩的雨天活动。如何在让孩子走近雨水的美好,提供创造性的活动的同时,又让孩子安全不生病,今天的文章想来好好和你聊一下。

我和孩子玩过的雨天小活动

我在《想成为会玩的爸妈,MOST法则一定要掌握》一文中分享过一个“MOST”原则。这是我在香港儿童创造性培育工作坊里,导师教授所教授的,理论源自于Linda Crane Mitchell 教授提出的,孩子创造性导向活动的组织概念。

M = Materials(合适的材料)

O = Objectives(一点点的目标)

S = Spaces(足够的空间)

T = Time(充分的时间)

针对下雨天这个主题,雨天已经创造了空间(Space),也就是非常特别的室外空间。

在这个空间中,我们可以找到雨具、水、泥土以及植物作为材料(Material),那么接下来我们只需要拿出时间(Time),跟孩子们开始各种有目标(Objectives)的游戏。下面我简单介绍几个我经常和孩子们玩的雨天游戏:

先说几个难度比较小、不需要特别准备游戏材料的,爸爸妈妈和孩子只要走出门就可以快速玩起来,特别适合在外面突然下起雨的情况。

游戏一:踩水坑

难度:

准备工作:穿好雨衣雨鞋

第1步:寻找水坑。

现在城市里泥坑不太常见,所以要当小猪佩琪可不容易了。但是路上的水洼加入游戏也是一样。尤其是在不太平坦的路面上,雨稍微大一点就会有积水。

第2步:开始踩水。

对比较小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有一点害怕,爸爸妈妈可以示范一下,比如要对准水面,用多大力踩下去。水花一溅起来,孩子们很快就会被快乐感染。还可以比一比,看谁踩得水花高、踩得准。踩水这个动作可以训练到孩子身体协调性。

像Joshua和Eric这样大一些的孩子,自己就能踩得开心。我们会玩一个“大水花、小水花”的游戏,通常由小一些的Eric来发令,当他说“大水花”的时候,Joshua和我就要大力踩水,溅出高高的水花;如果他突然改变主意,喊出“小水花”,我们也要马上改变动作,轻轻地踩水面才行。每次玩他们都会笑得不行。

悄悄说一句,其实我刚开始还有点放不开,但孩子们的快乐很快感染了我,玩起来感觉好像又回到了童年一样。有我的加入,两个孩子的兴致也更高了。

游戏二:雨伞打水仗

难度:

准备工作:穿好雨衣、带好雨伞

第1步:有点像我们夏天打水仗。

首先我们要示意孩子握住伞兵,转动雨伞。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观察雨水顺着什么方向飘出去让小朋友初步感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这对于后期科学的学习也是一种自然的积累。

第2步:当孩子知道伞面上的雨水会顺着雨伞转动的方向飘出去,我们就可以尝试把水甩到对方的身上。别看这个动作简单,它会训练到孩子的手眼平衡

打水仗是释放压力、拉近孩子们之间距离的好方式。把雨水甩到彼此身上的时候,孩子对对方的包容度也会增加。Joshua和Eric两人玩的时候都认真投入,高喊着“看我的!”游戏一结束,就马上变回手拉手的“戏精兄弟”了(笑)

游戏三:假装游戏

难度:

准备工作:穿好雨衣雨鞋、带好雨伞

第1步:作为两兄弟的最爱,假装游戏在雨天也有了新的玩法。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把手边的东西变成道具,比如,长柄伞可以当成拐杖、魔法杖、或者跟怪兽战斗的长剑;雨衣就是法师的袍子等等。这里就需要小朋友充分发挥想象力了。

第2步:配合小朋友开始“演出”。

比如Joshua假装自己是会魔法的老公公,周围的灌木是城堡、龙,我和Eric会配合他去“跟敌人战斗”。每次演到最后两个男孩子都为“战斗”嗨到不行,老母亲感觉脑洞着实有限,哈哈。

用简单的道具,就可以演绎孩子自己的小故事。如果宝宝还比较小,也可以不用道具,假装自己是喜欢的小动物,那么下雨的时候,小动物们要怎么避雨?要不要把食物搬回自己的小窝里?多多引导,小朋友们也会更多投入到游戏中。

特别的雨天游戏

除了上面几个随时可以开始的游戏,这里还有几个材料随手可得的游戏,准备也不费功夫,如果是在家碰上下大雨,不妨玩起来。当然,出门还是要穿好雨衣雨鞋,做好保暖。

游戏四:用雨水作画

难度:

准备工作:画板、画纸、颜料、画笔

我在「优陪会员计划」中介绍过用水枪来晕染颜料画画的游戏,Joshua每次玩得停不下来。

下雨天我们还可以跟孩子玩一个户外版本的,也非常有趣。

第1步:把画纸固定在画板上,和小朋友一起搬到户外,放在雨量稍大的地方。不用担心纸被打湿,这也是用雨水来画画的一部分哦。

第2步:引导孩子用画笔蘸取颜料,涂在纸上,等雨水把颜料冲刷开来,就好像水枪的作用一样。我们在涂色的时候可以问一问小朋友:你看,这里刚涂上是深一点的蓝色、雨水流过之后就变成浅一些的颜色了。

第3步:把雨水冲刷好的画拿回家晾干,写上孩子的名字、日期,保存下来,这就是你和孩子对这个雨天独一无二的记忆了。这种“非常规”的作画方法,对帮助小朋友打开脑洞也是很有帮助的。

游戏五:测量雨滴的小实验

难度:

准备材料:纸盒、面粉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操作起来又非常简单的小实验,只要简单的工具就可以完成。碰到下雨天强烈推荐试试看。

第1步:取一些面粉,铺在盒子底部。

面粉最好铺得厚薄均匀,有条件的话可以试着过筛,当然,我一把慢慢撒也还OK。盒子就用我们平时的快递盒就好,肯定好找的,你们懂(笑)

第2步:让小朋友平端着盒子,拿到落雨的地方,观察雨水在盒子里变成各种大小的小球。接住的雨水记得不要太多,会让小球连在一起,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问一问孩子:这些雨滴的大小一样吗?形状一样吗?

第3步:把收集到的雨滴们拿回家,轻轻晃动盒子充分混合面粉,可以用筛子过滤一下,把得到的小球晾干。 这样就可以把雨滴保存下来了,是不是很棒呢?

游戏六:自制雨天乐器

难度:

准备材料:不锈钢餐具、玻璃杯、塑料瓶、大米

大家知道Joshua喜欢弹钢琴、自己作曲,对跟音乐有关的游戏兴趣盎然。我在「优陪会员计划」中分享过用水杯制作乐器的游戏,我们在下雨天也可以用相似的方式来玩。

「优陪会员计划」中的制作乐器游戏

第1步:拿出家里的各种器皿,像是不锈钢的碗、盆放在窗边或阳台雨水落到的地方。不锈钢餐具在雨水打到的时候声音会更清脆一些,用装水的玻璃杯也是OK的。

第2步:引导小朋友去听雨水敲击的声音,高低、音色不同的声音可以锻炼孩子对音律的敏感度。比如,我会问Joshua,这个盆子发出的声音是哪个音?他会仔细听一听,然后告诉我是“si”或者是“la”(笑)

如果是像Eric这样小一点的孩子,比较适合用现成的自制乐器,比如一把大米放在塑料瓶里,就能发出雨天的沙沙声。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敲敲地面、走圈圈,一边唱一些关于雨天的儿歌,也是很有趣的玩法。

游戏七:搭个雨天景观

难度:

准备材料:彩笔、冰棍棒或牙签、泥土、水、树叶等

记得我小时候就很喜欢用院子里能找到的东西做成小房子什么的,这个在美术专业好像叫做“综合材料”。我们也可以和孩子在下雨时或者雨后的院子里找到天然的手工材料,做成一幅很棒的雨天小景观。

第1步:取一些泥土,加适量水,使得可以把泥土揉成泥球。我们可以一边做,一边问问小朋友:加这么多水够吗?然后把泥球按成方块状,做成“泥砖”。

第2步:找一个水坑,当做池塘或者湖。把做好的砖块放在水洼的两边,最好是比较小的水坑。

第3步:和小朋友一起把冰棍棒或者牙签涂上颜色,卡在两块砖之间,变成一座小桥。桥下可以按孩子的想法放一些东西装饰。比如Eric会把落叶放在水坑里,告诉我:“妈妈,快看小船!”再加上石头就是一个小人在划船了。

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就可以做得很好,贴近自然的环境,也可以充分激发孩子对美的感受。


除了上面介绍的游戏,很多时候小孩子都会在雨地里即兴发挥,这时我们也可以让他们痛快地按自己的想法玩个痛快。我们唯一要做的,可能就是保证玩耍地点的安全、回家后好好给孩子洗个澡,仅此而已。

其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相似的感受,下雨天的很多活动,并不需要我们很多的“刻意为之”,很多时候啊,都是我们的即兴游戏。

我除了在学校、家里会备好雨天装备,其实车里面也有。我在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的过程中,下雨了,那么这段短短几分钟的小路,经常会成为我们玩雨的触碰点。

我们无法改变天气,但在阴沉的“坏天气”,同样可以让孩子享受玩耍的乐趣,这或许也是我从孩子那里学到的,自在玩耍的能力,并在其中更好、更充分地成长起来。

【END】

作者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全球婚姻疗法和情绪训练权威机构约翰戈尔曼的首位中国实习治疗师。 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或点赞~

如果想学习更多轻松育儿小知识,欢迎观看抖音【优陪亲子早教】~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