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间正值盛夏,建筑工地四无遮挡,烈日炎炎下机械轰鸣,显得更加燥热难耐。在成都天府新区的一处工地上,一群身穿反光背心、头戴安全帽的年轻身影正在弯腰劳作,身旁的工人师傅在手把手指点着什么。他们是谁?让我们走近瞧瞧。
名校高才生:工地初体验
“我叫荣瑞坤,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专业。这是我入职后第一次绑扎钢筋。”说起工地“搬砖”生活,这位1999年出生、刚刚21岁的江苏徐州小伙稍显羞涩。
原来,这是中建三局成都公司新员工“下班组”的第一课。他们将与工友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工人师傅和职业导师的双重培养下,在施工作业一线磨炼,从而了解施工现场各工种的工序,体验劳务工人作业环境,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看着师傅行云流水般在钢筋上完成“梅花绑”,一开始荣瑞坤左右试探,不知如何下手。他只好蹲下来,耐着性子仔细观看、慢慢摸索。在师傅的帮助下,他握着绞钩,一绕一弯,第一个“梅花绑”就这样绣花一样成型了,实操成果得到师傅好评——而这样的动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要重复一千次。
绑钢筋、量尺寸、钉模板、搭接脚手架……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又富有挑战。与荣瑞坤一样刚入职就下班组绑钢筋、砌筑墙体、钉制模板的“搬砖”青年共有260多人,分布在该公司川渝滇三省市的数十个工地上。在这个酷暑时节,他们将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实践,每日起早贪黑,整备好行装,做好安全防护,除“技术活”之外,还得去干搬砖头、清垃圾等杂活,以养成工完场清、文明施工的习惯。
“实操是由门外汉到一个熟练工的提升过程,下班组的实训能够加快新员工对岗位的理解,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工程行业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对今后的安全质量管理和成本管控奠定基础。”带班技能导师、项目总工程师常燕妮说到。
“六个一”:定制下班组“豪华套餐”
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吴月是个文科硕士,刚下工地时她“一脸懵圈”。作为一名文职“中建人”,也需要下工地吗?她产生了疑问。
如今“下班组”二十天了,爱美的她胳膊变得黝黑,有点像个“搞建筑”的了。
“如果顶着高温烈日在工地爬脚手架、打混凝土是对意志的磨炼,那么建筑理论对于我来说就是学习能力的挑战。”吴月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通过下班组她逐渐解开了疑惑。“文科生也要下班组,不仅要懂现场,还要对建筑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将来从事‘管理’就是无本之木。”她感悟道。
该公司基础设施事业部党委副*周维波介绍,为了缩减新员工从“大学生”到“建筑人”的过渡期,提升“下班组”学习效果,他们特地为新职工量身定制了“六个一”培养套餐。一场企业文化课,让新员工了解中建三局“争先”文化;一堂廉洁警示教育课,提醒新员工扣好职场第一粒“扣子”;一本培养手册,全过程记录工作历程;每月一篇心得体会,感受工作学习变化的心路历程;指定一名技能导师,全过程指导员工“下班组”培养工作;指定一名职业导师,为新员工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李太皓毕业于重庆大学,他感慨到:“在学校时,我以为工程师就是手捧图纸,指向45°的天际挥斥方遒。到工地我才知道,‘建筑狂魔’是一砖一瓦和无数汗水炼就的。”细数下班组的时光,他学着去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去记录成长进步的过程。他说最想感谢的是技能导师罗贵军,“每天现场实操加上理论学习的任务很重,多亏师父总是不厌其烦解答各种问题,还经常找我谈话了解思想动态。”下班组不知不觉二十余天过去,他已从当初的不适应,变得习惯而熟练。
“双导师”创新培养模式也是中建三局人才培养“传帮带”的重要内涵,实现思想文化传承和技能培养并重,帮助新入职人员加速成长。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单满意介绍,“师傅倾囊相授、徒弟倾心向学,通过下班组方式,在实践和理论结合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为企业人才梯队建设提供保障,是‘走转改’在企业中的活学活用。”
奔涌的后浪:下得了班组,上得了讲堂
“脚下粘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搬砖’不是目的,它是一种培养方式,是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养成的过程。”中建三局成都公司党委宣传部龚怀东这么认为。
这群“95后”不仅是“搬砖”的一把好手,也是能歌善舞、精通琴棋书画的文艺青年,更是先进思想的举旗者、新时代新风尚的实践者。“唱响中建”、“主题团日”、优秀党员事迹报告会,丰富多样的党建引领活动为“搬砖”青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近日,该公司重庆十八梯项目团支部策划举办“学廉洁军人、树三局新风”主题团日活动。新员工们前往周公馆参观游览,并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廉洁从业交底会和新员工交流分享会。大家相互交流所思感悟,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中激励自我、思索未来。
在云南,下班组新员工迎来入职后的“彩云成长计划”主题团日活动。新老员工座谈交流,分享从业经历和感受,畅谈争先精神。他们给未来的自己写信,写下期许和祝愿,投进未来信箱,约定共同见证一年后自己的收获与成长、历练与蜕变。30余名“搬砖”青年参观云南陆军讲武堂,重温历史、学思践悟。
从入职开始到正式进入工作岗位,此次新员工下班组长达60天。这群高校毕业生正在经历从“象牙塔”到“职场人”的转变,现场带班的张师傅说:“没想到,这些学生娃娃韧劲还挺足,顶着地表四十多度的高温干活,从没听到叫苦叫累!”技能导师卢伟称赞:“后生可畏,比我们当年机遇更好,学习成长更快!”
高校青年缘何“搬砖”?现在有了答案,与其说“搬砖”是考验与磨练,不如说是“洗心之旅”。洗去了浮躁,过滤了杂念,沉淀了对工友、对同事、对企业乃至对建筑行业的认同与真情。
相信多年以后,犹忆七月入职,翩翩少年,白衣浅笑。再次回眸,虽已变了模样,内心却无比坚定,化为一生的财富,照亮前行的道路。(徐小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