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解读Google 设计冲刺方法论,让创新有据可循

带你解读Google 设计冲刺方法论,让创新有据可循

首页休闲益智冲刺大师更新时间:2024-07-31

Google人人都知道,但Google 有个Design Sprint Master<设计冲刺大师>的认证课程你们知道吗,而Design sprint这个方法是由谷歌基金的合伙人Jake Knapp创造的,它的核心就是:

在5天时间内用敏捷迭代的方式快速解决复杂问题或者测试新的创意

因为事实证明非常多的初创企业因为需求分解的不到位,用户痛点没把握好,以至于花费了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后,只是设计了一款用户并不感冒的产品或服务。

而Design sprint就是为了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用比较科学统一的方法去设计出好的产品或者服务。

这个5天的设计冲刺让我想到了IDEO公司

在1999年7月,美国广播公司的著名晚间节目“夜线”决定制作一档特别节目,让观众可以管窥创新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他们便联系了位于硅谷的世界上最优秀的设计公司之一IDEO,向他们提出了一项挑战:在五天时间里重新设计人们日常使用的购物车,5天后,IDEO成功额交出了一个全新的手推车,其过程与Google的design sprint如出一辙。

也许Jake就是从这里得到最初的启发也说不定。

这种全员参与并高度融入进去的workshop式创新过程能很大程度的激发设计人员和工程师的潜力。

如果你的团队在是否要发布一个新设计或新服务举棋不定的话,这个方式可以一试。

你们会对结果感到惊讶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一步一步的实施这个方法:

准备Sprint

活动开始前,我们需要定义清楚参与sprint的角色,一般来讲,我们会从公司或组织中找到5到8个对该主题比较了解的专家,Jake建议7个人,因为过多的人会造成讨论不容易集中,信息过多而且拖沓。

一个理想的团队应该包括:

1. 工程师,用来了解设计的技术可行性并提出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2. 销售人员,用来主张客户需求并提出客户痛点

3. 售后服务人员,用来主张后市场的需求,以及关注产品售出后可能会存在的问题

4. 产品经理,时刻关注新设计的产品能很好的服务于公司的产品战略,并且与竞争对手产品进行功能对比

5. 设计师,提出产品的功能及外观方案,以提高产品竞争力

6. 决策者/Sprint Master, 做为组织者,策划与引导sprint进程,并聚焦讨论

7. 相关领域专家,如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基础科学方面的专家

当然示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和技术难点可以稍微变化下人员组成,比如有两名不同专业方向的工程师或者两名不同设计特点的设计师等。

拥有了专业并且靠谱的团队,Design Sprint就成功了一半了。

Sprint开始之前需要向团队简明扼要的澄清我们将要面对的挑战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目标用户是谁?

再者就是要准备好相关的小工具如便利贴、剪刀、胶带、纸、投票贴纸等,如有再准备些小点心和咖啡之类的就更好了。

第一天:定义并展开描述问题(Map and define the problem)

第一天是要让团队成员了解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Srpint Master应该清晰的描述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我们想要改善的流程或新设计的产品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务必让所有团队成员对目标的理解保持一致无异议,并且最好能让大家对这一略有挑战的目标感到兴奋。

将目标写下来并张贴在墙上。

然后展开讨论为了达成该目标可能存在的问题、障碍及风险(包括技术、商务、法务等风险)

可以让团队成员使用lighting talks进行,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并且点燃大家的讨论激情。

  1. 技术和市场风险是什么?/ 5分钟

  2. 用户会关心这项新挑战吗?/ 5分钟

  3. 用户画像说明,以及他们的习性?(列举出尽可能多的用户类别并确定出一类,可以是你最了解的或者群体规模最大的一类)/5分钟

竞品分析,研究3-10个相似的产品,列出喜欢和不喜欢的点,以产生更多灵感。

基于以上分析,安排一个团队成员从公司外面去寻找5个真实的潜在用户(为什么是5个?在上世纪90年代,Jakob Nielsen/雅各布尼尔森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只需要5个人评价一个新产品后85%的问题就可以被发现),并与他们逐一进行访谈,了解他们之前使用过程中的痛点或者对全新设计的期望.

当然,你还可以进行田野调查,暨跟随被访谈者到他们的实际工作场景下观察,并要求被访谈者边工作边讲述自己的工作过程和中间遇到的问题,我们在一旁进行观察。

最后,专家们还需进行干系人分析,找到最了解你的客户的某个人,最了解新品开发相关科技的某个人,最了解市场渠道的某个人,甚至最了解失败感受的某个人,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们并将他们的意见收集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常能发现令人兴奋的创意。

第二天:提出解决方案(Creat Solutions)

Jake把产品设计过程中的idea比作LEGO的方块,他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创建出更好的设计。

首先,专家们需要把竞争对手的解决方案用简图的形式画在大的便利贴上,并贴在墙面或者大的白板上以便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它们。

其次,专家们需要将自己的新的想法画在便利贴上并匿名的提交给Sprint Master,由Sprint Master张贴在墙上或白板上。

通常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首先通过‘Crazy 8 in 5’快速提出你的新想法,每个人在5分钟内在便利贴上画出8个概念图,这是为了让大家的大脑在兴奋刺激的状态下尽可能的产出新想法,而不用管它到底现实不现实。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需要团队成员自行完成,而不像通常的头脑风暴一样,大家左一言右一语,而且思维过程受到他人干扰。

然后每个人需要对自己的草图进行补充说明,如客户怎么使用它,它能满足客户的什么痛点等等,这个说明可以很粗略,但一定要非常详细而且准确。

第三天:最终选择

收集了很多具有创意的想法之后就是进行抉择的时间了。

小组成员需要对每一个概念进行限时讨论,从各个方面讨论新概念能否很好的切合我们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思想。

需要注意的是,提出这个概念的人只允许在大家讨论完之后再发言,以防对大家的思维产生影响,让大家的发言更忠实于自己的第一感觉。

在一个7人的设计冲刺小组中,通常可能会产生7到15组能被大家广泛接受的方案。

然后小组成员需要进行匿名投票,选举出他们觉得最好并且感到最兴奋的方案。

(当然决策者可以从大家选取的方案排序中最终定夺哪几个方案可以进入下一阶段)

然后,制作故事板,小组成员需要根据选定的方案详细讨论产品的使用场景,可以通过角色扮演(Thinking hats)等方式来进行推演,并且列出在讨论过程中发现的一切问题和解决办法并最终完善故事板分镜图。

Thinking hats (上图)

让每个团队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就像带上不同的帽子,并模拟该角色的想法来表达观点,这样可以让参与者能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讨论更加全面的多元。

一个原则就是一个陌生人可以通过看方案故事板就完全了解产品的使用方法和功能而不需要一个字的解释。

第四天:信息汇总并制作实物模型

确定了我们想了解的方案后,我们就需要制作简易模型。

简易的标准就是:建立能让我们了解想了解的信息就够了,而不是越精确越精美越好。

模型可以通过纸盒裁剪粘贴、通过纸张折制、通过油泥堆积或通过木板钉制,任何你能想到的简易方法,模型不需要有完全的功能,但他们要像我们所期望的样子,按钮可以不能按下去,但当我们按了之后会有什么反应应该在模型上能体现出来。

Jack把他叫做"Goldilocks Quality",模型应该刚好有足够的质量能真实反映出客户使用它时的反应。

第五天:观察客户反应并且学习

第五天,真正好玩的来了。

找到你最初定义的目标人群,让他们到一个房间里面使用你们制作的模型,团队成员通过视频来观察使用者的反应。

在小组中定义一个“面试者”,这个人可以带着用户使用产品,并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的疑惑点和兴奋点。

“面试者”需要问用户一些问题,如

小组成员应该仔细观察用户的实际反映,身体动作等而不仅仅是听他们所说的话,这能让你更真实的了解他们的反馈。

这些洞察到的信息可以很好的回答小组在一开始提出的一些问题,并且给你们指引出下一步需要改进的方向。

这些知识是非常有价值的,收集这些信息可以让你在今后节省很多时间和金钱。

Design sprint 是非常好的工具思想,尤其在设计产品、服务、流程和商业模式上,这种结构化的流程可以让团队非常有效的识别出真正有价值的创意和方案。

而这一过程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发散开来看,其实这种短过程的design sprint可以用在公司运营或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不论是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还是工程设计阶段,甚至在制造阶段也可以用,凡是需要解决进行需求匹配和服务设计的过程都能运用。

其实,我们就可以把它看做一场评审过程,从严格意义上的Design sprint流程Understand(理解)- Define(定义)- Diverge(发散)- Decide(决定)- Prototype(原型)- Validate(验证)来看,这就是一场概念验证和选择的过程。

最关键的还是要学会活学活用,在实战中去检验这些工具和方法,并形成自己和自己的公司的一套创新过程,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对Design sprint进行发散和演绎也是Jake本人极为推崇的,管理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能与自己的业务模式相匹配才是最重要的。

你还了解什么设计思维或者创新方法?欢迎在下面评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