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森:当我们拆除“边界”,拆掉的是什么?

何志森:当我们拆除“边界”,拆掉的是什么?

首页休闲益智拆除破坏者更新时间:2024-07-31

每经记者:杨弃非 每经编辑:刘艳美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扉美术馆馆长何志森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扉美术馆馆长何志森,数年前攻读博士时,博士论文题目有关集美大学的围墙。当时,他注意到与集美大学一墙之隔的“城中村”,拿着模型请村民自己设计围墙的摆法。本来以“拆除围墙”为预设的调研,却被村民的答案“浇了冷水”——不管村民怎么摆放模型,每个人都按照原来的状态保留下了围墙。

“拆除围墙”意在为村民带来更大的公共空间,为何持保留意见的却正是这些村民?何志森用他惯用的mapping方法,对这个围墙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蹲点跟踪。在10月29日于成都举行的三联人文城市光谱论坛上,他再次回顾了这个令他“痛苦”的调研,提及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事实:作为建筑师为“规训”而打造的物理隔离,“边界”可能还有更多价值。

从结果上看,正是因为这道围墙存在,村民和学生之间有了一个“交易”场所,盒饭由此传递、跨越围墙的绵绵冰店甚至能顺利开张。围墙被拆除后,消除的可能并非隔阂,而是一个跨越群体的交流桥梁。这是用传统眼光所难以看到的“边界”的另一面。

围墙:另一种“平台”

“刻板印象”中的围墙,是何种模样?在规划者眼中,它可能是便于管理的手段,通过设下“屏障”,为围墙内的人提供安全保障,也提供特定活动场景。在行人眼中,围墙则可能以更为负面的形象存在:它不仅常常成为增加步行距离的“罪魁祸首”,政府、社区等场所的围墙,还让墙内的公共空间成为城市中“难以企及”的绿地。

何志森在博士论文中也提到,一些设计者有意无意将围墙视为“不好的存在”,并用植物、艺术墙面和瓷砖加以装饰,似乎以此掩盖围墙的“负面形象”,并向外传递一种印象:即便不能通过,围墙本身也能成为增加城市乐趣的设置。

很少有人意识到,围墙事实还有更多积极意义。

在对集美大学的围墙进行mapping时,何志森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细节。每隔一段时间,围墙两边就会出现“接头者”。围墙外是村民,他们带着盒饭前来;围墙内则是购买盒饭的学生。为了跨越这道围墙,村民用了各种办法。晾衣杆和绳索被用来传递盒饭、随处可见的梯子是更直接的交易工具。有的地方甚至还设置了门铃,便于两边互通有无。

为何围墙能成为一个交易场所?通过更深入的研究,何志森发现,正是围墙的存在才为交易带来的可能性。

在论坛现场,他分享了两个有些“反常理”的细节。一个村民用来运送盒饭的三轮车,停在学校保安亭的一旁,形成了规则破坏者和维护者“和平共处”的情景。何志森提到,这是因为村民会支付保安一定的费用,在有围墙的情况下,保安就能对其交易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者之间形成某种“默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围墙形成了“灰色地带”,让本来难以进行的交易行为有了一定突破空间,也让围墙内外的出现了联通的可能。

更特别的是一家跨越围墙设置的绵绵冰店。据何志森介绍,原本在此的一家冰淇淋店因不合开店要求而未能开张,新的绵绵冰店严守“边界”,将店面架在围墙上面,整个店仍然位于墙外,墙上只留下一个窗口。平时绵绵冰店正常营业,而当管理者前来,窗板拉下,与周围的围墙融为一体,窗板上的涂鸦则是绵绵冰店的宣传。

“边界”的取与舍

何志森调研发现,盒饭买卖已经成了城中村的一条产业链,不少民居一层都是盒饭生产加工空间。围墙为村子带来了生机,如果拆掉围墙,这样的交易是否还能继续?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去年,何志森在成都曾开展“菜市场美术馆”的mapping工作坊,对一个在小区公共空间内以“违建”形式存在的菜市场加以改造。改造项目的背后是各方利益的艰难平衡——小区居民需要更好的公共空间,街道居民希望留下一个便捷且便宜的买菜处所,而菜贩则需要一个低成本的工作。

在第一轮改造讨论会上,一个略显“激进”的方案成为话题的中心。方案设计者希望将小区围墙打开,将小区原本逼仄的公共空间扩大,用“增量”来满足多方诉求。但何志森却对此提出疑问:这不仅将增加小区门卫的工作量,而且周围安置小区和老厂宿舍并存,他们原本“相安无事”的关系可能会变得紧张。

事实上,在博士论文中,何志森曾提到类似的问题。他认为,当设计师在“拆除围墙”的时候,他们需要提前考虑到围墙原本的作用,即推进不同社会经济群体之间的交流。围墙的存在反而可能设置一种安全距离,它能让两边的人安心聚集在一起分享和交流。

在何志森看来,“边界”并非一条绝缘的细线,而是一处“蠢蠢欲动的状况”,弥漫了连接、关系、延伸和无限的可能性。“围墙”需要存在,但前提应是,能够促进交流、让其发挥出“交流平台”的功能。

何志森常说,好的设计师应该提供一个设计被“盗用”的“条件”,激发使用者的主导权。他发现,在老家厦门的河边,能看到坐在桥围栏上下棋的老人。围栏石柱上表面的花纹恰形成了一个棋盘格,老人能够以自己的需求重新定义它的功能。更常见的是沿街的集市,道路的边界也成为卖家堆放商品的位置依据。

边界能否存在,如何存在,都应该以使用者的需求为优先。好的边界能让居民在“边界还在”的信任下更好的共同生活,一个空间好的规则,也应是使用者自己建构的规则。

每日经济新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