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牵手,上缓坡

手牵手,上缓坡

首页休闲益智猜猜它是谁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4-30

找不到教室或卫生间、不认识老师和同学、不清楚学校作息时间……面对陌生的小学生活,不少刚入校的“萌新”难免会不知所措。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尽早成为校园的主人,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花了不少心思。

学校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养,依托自主研发的“乐享课程”体系,以“快乐学习,‘桥’见成长”为理念,设计了“乐享·桥”入学适应教育课程,为“萌新”顺利适应校园生活架起桥梁。

将陌生的学习活动融入熟悉的生活中

“乐享课堂”体系是学校开发的课堂教学模式,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其核心是加强学习与生活的关联,以生活情境与真实问题作为“脚手架”,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方式开展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落实学科素养的培养。

在此框架下,学校为新生设计了多样化的适应性课程,将陌生的学习活动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顺利适应课堂教学形式,激发、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虑到一些新生尚没有完全建立起时间观念,学校专门设计了数学课程“小明的一天”,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钟表,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基于学情调研数据分析,教师发现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接触过钟表,但表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度量工具,对新生来说,认识时间、建立时间观念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以“参观钟表王国”闯关挑战游戏为情境,让学生通过“认识钟面”“小明的一天”“我拨你说”“连一连”4个闯关环节开展探究学习。

“认识钟面”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观察表盘,发展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小明的一天”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从而发现问题、获取所需信息,并在合作交流中锻炼沟通、表达、倾听、质疑能力;“我拨你说”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体会整时、半时的概念,在趣味活动中学会认读钟表,发展综合素养。

劳动课上,学生围绕“劳动让校园更美好”这一挑战性任务,解决劳动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培养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技能,并以情景剧、专题汇报、同伴采访等多种形式,在分享劳动成果的过程中真正体味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在学校的“动物乐园”,教师鼓励学生养小兔子。学生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只兔子30元,加上笼子及各种养护费用,养1只兔子需要花费上百元,10只兔子就要上千元。“我们有这么多钱吗?”讨论之后,学生想到了解决办法:学生“众筹”经费饲养,由学校代养。

解决了经费问题,学生又面临怎么喂养兔子、如何打扫兔窝等新问题。“我们只有两个‘农具角’,如果每人都要自带一套完整农具的话,那‘农具角’岂不是要‘爆炸’了”。面对诸多现实问题,经过学生再次讨论,确定了解决方案——“共享农具”。学生各带一种农具,大家按需使用。

在劳动实践中,为了解决时间分配、场地协调、农具共享、资金来源、物料消耗等真实问题,学生尝试运用多领域知识技能,以“众筹管理”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陌生感随之逐渐消退。

将陌生的校园生活融入熟悉的游戏中

项目式学习可以提高学生探究、协作、沟通能力。在协作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同伴的关系会迅速拉近,有助于新生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与情感。

入校课程微项目“校园探秘”,是经典的适应性学习项目。它将“如何根据‘入学报到攻略图’完成认识校园的任务”作为驱动性问题,让高年级学生担任“乐享大使”,与新生组成混龄学习小组,一起搭乘“文一时空号列车”,游历学校的“仁爱小站”“礼仪小站”“智慧小站”“和乐小站”和“艺术小站”,以游戏的方式了解学校文化、校园区域,熟悉教师和同学,初步建立归属感,以积极愉快的心态投入校园生活。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融洽的伙伴关系,学校还创设了入学课程长项目“DIY班级扑克牌”。项目以“作为一名新生,如何借助‘班级扑克牌’制作活动增进对同伴的了解”为驱动性问题,融合美术、语文、数学等多学科,包含项目书设计、扑克牌版面设计等一系列跨学科学习。学生借助“我的自画像”“扑克牌设计与制作”“游戏规则的制定”等多个主题的交流学习,联合创作、分享表达、自主设计出各班独具特色的班级扑克牌,并在深度学习中不断挑战自我,增进相互了解,增强班级凝聚力。

“我长什么样”“我有什么特点,能让大家一下子就认出是我”“我该怎样画我自己”……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发型、五官、服饰等方面抓住特点来描述自己的长相;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照着镜子为自己画像,同学间还不时交流讨论,切磋绘画技巧与心得。不一会,一个个活泼可爱的人像便跃然纸上,有的神态惟妙惟肖,有的个性鲜明生动……

“我觉得扑克牌上应该有我们的班徽”“我要把我的自画像放到班级扑克牌上”“牌面上还可以有我的名字、爱好等,这样大家就能更了解我了”……在展示环节,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规则自主选出信息完整、设计美观、有创意的班级扑克牌版面。

“DIY扑克牌太有趣了,在制作扑克牌的时候,我知道了同学的名字,他们的爱好,也学到了他们的优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了解了自我,认识了同伴,发展了情感,提升了综合素养。

将行为习惯培养融入课程与评价

学校聚焦育人模式、课程内容、年段进阶的实践路径等教研主题,着力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研发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善用课程和评价工具为新生铺垫“缓坡”、搭建“桥梁”,不着痕迹地帮助“萌新”提升综合素养,手牵手引导他们自然融入校园生活中。

学校围绕“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我们的礼仪”“我们的好习惯”4个主题,设计了为期1周的适应性课程,着重培养新生的行为习惯。

在“我们的学校”主题中,通过“我是校园小主人”课程,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校园各个场所;在“我们的班级”主题中,教师带领学生玩“最强大脑”,游戏,让学生熟悉班级名称、位置、人数, 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帮助学生结交新朋友;“我的午餐时光”“小豆丁当家——做好值日生”是“我们的礼仪”主题中的内容,教师通过播放有趣的视频,教唱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掌握入校、课间、就餐、集会等常规礼仪,协助学生做知礼懂礼的好孩子;在“我们的好习惯”主题中,教师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认真倾听、主动思考、坚持阅读的学习习惯,早睡早起、热爱劳动、积极锻炼、自我保护的生活习惯。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基于“文一榜样星”评价体系,学校实施过程性评价、跨学科项目式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融合课堂学习表现、实践探究成果、学科活动参与成效,评价、激励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综合性评价以项目式、趣味性、游戏化的方式,纵向梳理所有学科需要考查的要素,横向整合各学科相关主题或素材,纵横联合并采用“定向越野”的形式,设计玩“转”字词岛、“阅”可摘星辰、海底勇探秘等6个挑战性任务,引导学生趣味闯关,帮助学生展现自我。

今后,学校将继续以课程育人价值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入学适应教育课程体系,帮助“萌新”更加顺利地完成过渡,为今后6年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系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04月03日第10版

作者:侯清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