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杂志还没死,它为那些不甘被设计的人而存在

这本杂志还没死,它为那些不甘被设计的人而存在

首页休闲益智刺穿一切更新时间:2024-08-02

星空浩瀚

在过去几个月,几乎每一期的《南风窗》上,都会有一个星空幽邃的版面,上面配着康德的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某种程度上,这句话也代表着我们的价值观。

这不是散文,因而它不仅仅是优美的句子。

“浩瀚灿烂的星空”,是不可预知的未来,而“崇高的道德法则”,是利他主义精神。这句话阐述的,是一种波澜壮阔的哲学彻悟。

它出自《纯粹理性批判》。

何谓“纯粹理性”?在康德看来,那是完全不依赖于任何经验而发生的知识,它们先于经验。

通过纯粹理性,人们获得了“神”“自由”“永生”等等理念,但纯粹理性无法证明它们的实在性。我们必须回到实践,而实践是与道德关联着的。

有人打了一个比方,说纯粹理性是一把没有刀柄的刀子。它可以刺穿一切,但我们无法把它操在手里。一旦它安上了刀柄,就意味着回到实践,这时它就受到了道德制约,“理性的唯一正当行使就是用于道德目的”。

如果人的一切行动都服从纯粹理性,那我们将是冰冷的、极端自私自利的,但实践不会让人们滑向这个极端。

未来正如浩瀚灿烂的星空,不可预知,但对于个人而言,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人终有一死。 正如凯恩斯爵士所说: “长期看来,人都是要死的。

人皆有死,就意味着我们一生的劳动创造的成果,并不为个人完全享用,而是泽及后人。 哪怕是无意识的,但放眼于人类社会的磅礴大气的过去与未来,每个人归根到底是利他的。

承认每一个人都在客观上为“他人”而工作,“崇高的道德法则”就产生了。

社会这个词,意味着凝聚,凝聚必定不是依靠人人利己来达致的。

在马克思那里,社会,是“互爱的人们的自由联合”。 在对社会进行定义的基础上,就产生了道德自觉。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

他们是巨人。

一般人,“还是不安,还是氐惆”。

中国知识

对于普通人而言,浩瀚的星空之所以震撼,是因为强大的未知在天上压迫。

唯一确定的就是死亡,因此当我们仰望星空,不仅感到空虚,还感到恐惧。

对死亡的恐惧,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缓解或转移。 所有的宗教,都是在应对人类对确定的死亡的恐惧。

十几岁的时候,阅读莲花生大师的《西藏度亡经》,他告诉人们死亡之后灵魂离开身体会见到些什么,应该怎么做,同时旁边的亲人们要采取什么行动来帮助灵魂走向正确的方向。

细节已经忘记了,只记得说灵魂将会看到光亮,要沿着光亮前行。

谁也没有死过。 不知道转生学说是否的确让莲花生大师真实经历过这一切,无论如何,他告诉人们,死亡不是终点,因此不必害怕。

子曰: “未知生,焉知死。 ”

这是更典型的中国人的死亡哲学,既然不可知,我们就努力去好好把握可知的领域。

从孔子开始,我们就崇尚这样的实用主义精神。

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能够很轻松地接受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的文化背景。 中国人没有上帝,作为传统文化源头的诸子百家,没有一个相信有神论的,所以我们也没有一神论的宗教产生。

神话世界当然存在,但“漫天神佛”的泛灵论,其实就相当于无神论。 比如关羽封神,其实只是因为中国人认识到“义”这一道德价值的重要性。

“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是目前最火的动画电影里哪吒的一句话,也是整部影片的精神核心。 听上去很“鸡汤”,但里面确实浸透了中国人的哲学精神。

儒家认为,幸福不在来世,而在当下,我们的命运是靠我们用双手去把握的。 庄子则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齐。 “人定胜天”“与天斗,其乐无穷”,都是中国哲学精神进一步推演的结果。

要胜天,要与天斗,就要集中精力把握可知的领域。 此时我们需要什么? 知识。

传统中国的知识,是经验主义的,有用即可,不问其余,正如“未知生,焉知死”。 正因如此,今天还发生了“四大发明算不算科学”的争论。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用开放的心态、独立的精神去思考、判断即可,用一些千百年后才出现的概念和标准去批判、争论,并无太大意义。

很简单的道理,唐朝的长安、北宋的开封曾经是世界的中心城市,作为中心之国如果没有科学,那外围地区莫非以愚蠢为常?

但我们要承认,经验主义的知识是有极大的局限性的,而这也给蒙昧主义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前几日读到一篇严肃的文章,讨论“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用粪便入药”,颇为有趣。 里面提到,古人禁不住河豚的鲜美,又怕中毒而死,经验认为粪汁可以解毒,干脆未雨绸缪、“先饮为快”。

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现代科学的重要性,至少在味觉意义上的重要性。 即便粪汁真的包含有效成分,也可以提纯使用,而不必那样“原汁原味”“酣畅淋漓”。

类似的例子很多,霍乱发生时,叶天士如果有青霉素,人们就不必饮“陈芥菜卤”。 料想那东西跟粪汁在味觉上也区别不大。

一碗粪汁,和一片小小的药片,差别实在太大,我们必须承认,后者才是引导灵魂前行的光亮。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现代化的开放社会。 现代,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科学; 开放,则代表着知识没有疆界。 两个属性整合一下,我们似乎就可以站到珠穆朗玛峰上去宣布,我们告别了一切蒙昧主义。

果真如此吗?

新蒙昧主义

知识从何而来?来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一个人,作为相对固定的一个社会角色,直接经验是相当有限的。

最近有人恶搞好莱坞明星汤姆·克鲁斯,说他要在2020年参选美国总统。在视频里,那个长得很像阿汤哥的男人一边奔跑一边说话,历数他演过的角色,以此证明他了解美国社会各种阶层、身份的处境与诉求。

尽管是个玩笑,但它揭示了一个道理:

作为一个个体,每个人的直接经验是很少的,我们不知道不同角色的人在思考着什么、困惑着什么、忧心着什么,因为你不是他。

特朗普怎知流浪汉。

既然直接的经验是受到极大限制的,那么间接经验就非常重要。对每一个人而言,别人的体验,别人的思考,别人的总结与抽象,就是知识的主要构成部分。

在这里用“经验”指代知识,其实是不准确的,经验经过理性的抽象才是更有效的知识。在现代世界,获取间接知识的途径,一言以蔽之:读书、思考、实践。

这才是前面所说的那种“恐惧”的根源。

未来不可预知,人生必有终点,但我们所知的还很少,还不足以支持“崇高的道德法则”在个体身上自圆其说。

经常在某个深夜,环视周围的书,看到那些没有拆开的塑封,恐惧就蔓延全身。从来没有触碰过的知识浩如烟海,还有多少伟大的头脑,从未有过一面之缘。因此必须废寝忘食。

不过,引起深深恐惧的,还不仅仅是觉察到自己客观上的无知。

今天的阅读,依赖纸质书籍的比例越来越小。有多少比例的人们转向了“电子书”,也未可预期。对我来说,“电子书”之所以意义不大,是因为它不方便做标记,不方便反复思考。但人们如果愿意读长篇的“电子书”,倒也不见得就是阅读退化。

然而,许多迹象告诉我们,“电子书”也没有太多人读,人们主要是从电子平台(微信公众号、头条等)上发表的文章去接受知识。

《南风窗》的同事们都是很专业的。有同事为我介绍了一些成功的电子媒体的制胜之道,听完之后,“后脊背发凉”。

简而言之,有许多电子媒体,它们的功夫不在于认识和传播真理,而在于不断研究你在焦虑什么、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日常里会碰到什么糟糕的际遇、找不到对象是不是很绝望、股票跌了是不是挺想死、工作枯燥无聊而且还常常挨骂是不是想原地爆炸、突然当了妈妈得了产后抑郁那么此时是不是想破口大骂、为了显得我其实过得挺好我需要买一点什么时尚或昂贵的东西来装饰身体,诸如此类的心态,然后给你量身定做地“制造”文章。

相当一部分文章制造者,他们的智力是在社会平均水平之下的。这应该也是大众的普遍体验,今天的“文化工作”几乎是零门槛的。它绝对不依赖天分、积累和心灵,当然,更不依赖“崇高的道德法则”。

于是,人们阅读那些巧妙设计出来的文章,只会达致一个结果:那些该死的事情之所以发生,都是因为你本就该死;写文章的人塞给你一堆“知识”,唯一的作用是让你将来更加该死。这样的“知识”无法助人胜天,连魔鬼都克服不了。

知识的供给没有门槛,因此知识变异了,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沦为扯淡。

扯淡是什么呢?普林斯顿大学哲学教授哈里·G·法兰克福写了一本书,叫《论扯淡》,他说,扯淡不是说谎,扯淡就是一本正经地说废话。“扯淡比说谎更可怕,扯淡才是真理最大的敌人 。”

朋友们,扯淡,就是今天主要的知识供给方式。明明有了提纯药片,但许多人还在仰头喝粪汁。

不能怪谁,它是由社会条件决定的。商业的法则是无法抵抗的,这不是上帝的设计。如果真有上帝,他也一样被商业法则所设计。

我们并不反对商业。

相反,我们坚信优质的内容必须通过商业途径才能被更多人共享,同时也只有通过这一途径才能实现内容的价值(价格)。

但是,机制不能越俎代庖,知识供给不能采取金融衍生的途径,把一堆垃圾包装成信用极高的产品,然后卖给不懂金融的普通人,最后让埋单的人一步步走向*。这个世界忘记了,“理性的唯一正当行使就是用于道德目的”。

现实如此,人生无解。

然而我们始终保持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南风窗》是为那些不甘心被设计的人而存在的。

非常幸运,在纸质阅读滑坡的时代,我们依然站在高崖之上,就像一棵松。同时,我们的新媒体,也在不“设计读者”的基础上,高视阔步。

为什么而写?为了不想浪费别人的时间。

尼采说:我为何如此聪明?因为我从不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在他写的那本书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所有关于写作的东西,我只喜爱那些作者用自己的心血创作出来的东西。用血来写作,你就会发现那种血就是精神。”

“我们热爱生命一点也没有错,但是我们热爱它并不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生活,而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爱。”

“在爱意中,往往会拥有一些疯狂。”

南风窗2020年全年订阅开启,点击扩展链接,即刻订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