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大谦聊职场
各位粉丝大家好,我是大谦~
近日,某微博大V转知乎一热门话题至微博,引起众网友对“如何看待踩点上下班”的热烈讨论,一时间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踩点上下班”即按时上下班,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有人认为工作尚未完成即踩点下班,是对工作不负责的表现。
还有人认为这需要按照员工的工资分情况看待,对此有网友总结道:“只要钱到位,工位给你坐碎”。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你准时下班而其他同事都还在敲打着键盘,你会觉得很不好意思。
就算没有工作也会装装样子,生怕自己下班太积极,给老板留下糟糕的印象。
下班的时候,你会到点就走,还是等一会儿装装样子?
最近一位网友在论坛里提到了这个话题的时候,心中满是感慨。
员工踩点上班真的有错吗?真的是因为工作不饱和?真的是因为态度不端正?
很多职场人对踩点上班,都有自己明确的见解。比如:
上下班踩点又不犯法,工作都完成了,为什么不能踩点上下班呢?
公司都是卡着点发工资,凭什么我们不能卡着点上班?
公司只是个工作的地方,付的钱,就是买了那一天里的几个小时,多一分钟我都不想给。
公司想要员工早点来上班,为什么不写到劳动合同里?为什么不调整薪资给员工平等的待遇呢?
事实上,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踩点上下班并无过错,而应该是正常行为。
若工作未能在上班时间内完成,通常是出于工作分配不合理、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
如果员工因为工作时间任务没有完成,而选择加一会儿班来做完,这于情于理都是应该的。
但如果已完成了当天的工作量,员工真的没有必要非得留下来树立自己所为的好员工“人设”形象。这样不仅“内卷”了自己,也害苦了别人。
虽说在职场中,竞争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可是,这里提倡的竞争并不内卷化竞争,而是良性合理的竞争方式,也就是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技术和效率。
那么,我们在职场中如何“正确”踩点呢?
打好5-10分钟提前量
不管你在早上出门前,做了多么精确的计算,依然难免出现一些意外事件。
公共交通剐蹭换乘,私家车堵车延迟,分分钟打乱路程中的节奏。
更令人崩溃的,要属打卡软件失灵,出外勤时所在地也收不到信号,明明到了公司范围却怎么也打不上卡,最后被系统判定“迟到”,还要向人资部门走流程、提报说明再审批,才能不被扣钱。
踩点可以,但底线就是,千万别迟到。
为避免小意外出现,提前5-10分钟为宜。
关键环节尽量别“踩点”
一位职友分享说,自己第一份工作,因为集团大规模搬家那天自己踩点到达,正巧被大领导撞见,之后总部专门开了一个联合会议说这件事,自己险些“社死”。
暂且不论专门开会批评是否大动干戈,但能从这件事中总结出一个经验:公司特别重视的场合,不宜宣泄个性,一定要提前到达。
同样的道理,当踩点可能会影响公司利益的时候,也不要轻易试探。
工作中也是一样,会见客户、出席集体会议、参加大型活动时,千万不要让众人等待,因为此时你的行为将代表一个团队的形象与精神风貌,随意踩点的代价,你不一定承担得起。
踩点无罪,但需要“实力底气”的支撑,且适用范围有限。
在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的前提下,愿我们都能做欢乐的“踩点人”。
— END —
©作者介绍:大谦,前500强名企运营师,多家知名求职平台导师。超700场面试经验,已帮助1000 大学生斩获心仪Off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