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走了,燃烧60多年文学之火常暖人间

叶永烈走了,燃烧60多年文学之火常暖人间

首页休闲益智超凡自行车大赛更新时间:2024-10-30

作者:许旸

出版《小灵通漫游未来》《红色的起点》等180多部著作、累计创作超3500万字——自称“一辈子码字匠”的著名作家叶永烈,5月15日9时30分在上海长海医院病逝,享年80岁。

文学圈、出版界哀悼惋惜声一片。“太突然了!”资深出版人刘佩英曾策划出版过“叶永烈看世界系列”、叶永烈《走近钱学森》等著作,她感叹:“叶先生有着源源不绝的创作力,在写作题材的广度与高度上喷涌出超凡激情。愿您像笔下的小灵通一样,穿越时光,一路走好!”

和叶永烈同在上海市作家协会共事多年,著名作家陈村难掩悲痛,他告诉记者:“在中国当代作家群中,叶永烈的写作独树一帜,无论是对科普创作的开拓性贡献,还是当代人物成系列的传记写作,多个领域均结硕果,作品具有深远的时代影响力。”他追忆道,叶永烈异常勤奋,几乎每天都在写作,也是较早使用电脑写作的弄潮儿,高产出用著作等身来形容也不为过。

叶永烈生前曾打过比方:“我不属于那种因一部作品一炮而红的作家,这如同一堆干草,火势很猛,四座皆惊,但很快就熄灭了。我更像‘煤球炉’式作家,点火之后火力慢慢上来,持续很长时间。”11岁点起文学之火,燃烧了60多年,叶永烈留下的作品常暖人间。

开启科普大门,在中国科幻史册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章

叶永烈出生于1940年7月,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自11岁起发表作品,19岁写作第一本书,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40多年来,“小灵通”长葆青春,衍生出二三十种版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重印发行了400余万册。

科幻作家刘慈欣说:“写科幻的人,都看过叶永烈的小说。”科幻作家韩松语气透着敬佩——“叶永烈带来了科幻的火种,为科幻通俗化作出了很大贡献。”科幻新锐陈楸帆也直言“叶永烈打开了我通向科幻的大门”。镌刻在许多人阅读记忆中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以极具前瞻性的预言生动畅想“四个现代化”,复苏了僵化已久的科学人文思维。

如果说《小灵通漫游未来》打开了孩子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畅想,那么《十万个为什么》则是一代孩童最初的科学启蒙。从1961年第一版到如今的第六版,叶永烈是唯一参与《十万个为什么》每个版本编写的作者,助力擦亮了科普出版界的金字招牌。

2017年上海书展首发的28卷《叶永烈科普全集》,是其科普文学创作最完整的汇集。叶永烈在科幻创作和理论研究上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与勤奋执著,在中国科幻史册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章。在评论家韩浩月看来,中国作家里能同时把童书科普与历史纪实写得出色的作家并不多,因为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思维,写童书时的叶永烈充满想象力并带有孩子气,写纪实文学时他又是凝重的、具有思辨力的。

重访红色起点,书写光荣之城的精神历史根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叶永烈从科普文学转换到纪实文学的跑道,陆续推出《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陈云之路》《傅雷与傅聪》等传记文学,他用“华丽转身”形容自己“完全升了一级,在创作上走向更重要的阶段”。2015年他又从纪实文学转向长篇都市小说,完成了135万字“上海三部曲”。今年内,人民文学出版社将重版《红色的起点》,这部详述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的纪实长篇影响广泛,即将由中国电影公司搬上银幕。

去年底,“红色足迹”第一辑《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在沪出版,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基因、精神灵魂和历史根脉,让更多读者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荣光。其中,叶永烈聚焦中共一大会址撰写纪实故事,在过往史料积累的基础上,以小说笔法复原了许多历史片段,鲜活可感。“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我每天骑着自行车去一大会址,查阅抄写各种文件和资料,找专家一个个面访……如今,在世的亲历者越来越少,时不我待的念头常在脑海里盘旋。”叶永烈的写作也受到了党史研究界的肯定。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厮守着一台电脑,近乎孤独地终日坐在冷板凳上,把人生的思考,铸成一篇篇文章。我已经习惯了青灯黄卷的书房生活。这里只有滴滴嗒嗒的触键声,我把思绪源源不断通过键盘输进电脑。”叶永烈为创作积累了大量档案和口述史料,2014年起他将珍藏的书信、手稿、录音带,无偿捐赠给上海图书馆,其中录音资料陆续完成数码化。

“我觉得自己是历史的记录者,但我所记录的历史不属于我,所以全部捐出去。”他曾经说:“去世之后,我的墓碑上应该刻一个:请到上海图书馆来找我。”(许旸)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