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劲功法之抖枪滑杆

练劲功法之抖枪滑杆

首页休闲益智撑杆向前冲更新时间:2024-05-07

古人练武首重练枪,因枪乃诸兵器之王,因攻击距离长,直出直入,变化快,在战场上*伤效果好而被广泛采用,由于现代已无枪术征战的机会了,所以很多人把大枪功夫的练习视为数年学得屠龙功,认为学无所用,而放弃了,然而因抖大枪和滑杆均需强大的腰身劲功方可练好,虽因时代的变迁,大枪术以无施展的机会,但是因练枪和滑杆而掌握并加强完善的全身整体劲,确是今天乃至将来,传统武术技击功夫的根本所在,也是武术家所必备的条件之一。

兵器是徒手的接胳膊,所以在枪术中体悟拳法和拳劲的真谛,也是我们了解和学习武术前辈心法和武功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掌握和提高全身整体劲,特别是腰背的功力,抖大枪和滑杆的功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由于滑杆需将全身的劲力通过杆头作用于对方的杆上,使其难以支撑并滑落触地,这就需要以腰胯为圆心,以前手为支点,后手为杠杆的螺旋发劲,因此而强化了源于足踩,发于腿拧,旋于胯撞,合于腰扣,行于手撑的全身整体劲,抖枪的抽撤带环强化了四六桩步,拦枪和拿枪则强化了五五桩步,加强定桩到行桩的过渡,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劲力的增长,换粗长一些的大杆子。逐步达到增大功力的目的。
  抖枪由三个动作组成,外为拦,里为拿,中心一点即为扎。动作讲;前手如提壶,后手摇辘轳,前手按,后手转,枪杆不离身,三尖一条线。
  要求前手如滑管(出入灵活)后手要锁关(不露底把,防把后滑)身法讲:五平,三靠。
  五平者:顶平,肩平,枪平,脚平,身平。三靠者:起靠胸,落靠腰,起落之间肋靠肘。
  手臂录中吴殳言:枪之元神只有一圈…..总用之则为一圈,剖此圈而分用之。
  1拿枪:左式四六步,左手托枪掌心朝上,右手握底把掌心朝外,如图1丹田发力同时体略右旋,躬背扣腰同时,重心前移成五五桩步,,前手按,后手转,力贯双臂,向前螺旋劈砸,枪尖顺时针旋转半圈,圈口朝左。枪杆靠腰,劲达枪尖。如图2
  2拦枪:接上式;丹田发劲同时体略左旋,挺腰发劲同时重心后移成四六步,双手翻拧,左手心朝上,右手心朝外,枪杆靠胸,崩挑发劲,枪尖逆时针旋转半圈,圈口朝右,力达枪尖。如图3
  拿枪和拦枪均可前后发劲,即四六与五五轮换交叉发劲。
  3扎枪:左式四六步双手握枪,体略左旋,躬背扣腰同时后步蹬地,后胯摧前膝,后手握底把向前抖力,如图4,前手如滑管,枪杆在前手中滑送至后手与前手相碰,因枪的急送急停,力贯枪尖,发生抖颤,借助兵器使力点延伸重心前移成反四六步,强化整体劲,渐达发力出手。抖枪熟练后即可练习滑杆。
  滑杆分进退步和转圜步两种,进退步滑杆分拦拿两种。
1拿滑:甲乙俩人持杆对面而立,距离一杆加一臂左右(甲乙俩人由左向右横抽,杆头相撞)如图5甲对乙抖枪扎出,枪尖距乙头上方五寸,乙撤步抽枪,如图6,乙双手持杆用拿枪之法,由外向内螺旋滑压(劈砸劲)甲枪杆,如图7使甲枪杆向圈外滑落触地之后以抖枪法向甲头上方扎出。甲左臂横撑(使杆头不落地)同时以抽撤之法重心回四六,如图8,待乙枪扎出时以拿枪法滑压乙枪杆后扎出。滑杆时虽发劈砸劲,却不可发出碰砸之声,应为刷刷滑音。2拦滑:甲乙二人持杆而立,距离一杆加一臂,甲杆抖出,杆尖距乙头上方五寸,乙双手持杆,以拦枪法由内向外螺旋滑压甲枪杆,如图9后以抖枪法向甲扎出,甲以抽撤法撑杆,重心回四六后以拦枪法滑压乙枪。初练习时可用轻短些枪杆练习,待功力增长后增换重长枪杆。以丹田住气法为基础,辅以静耗法,慢盘法和微量递增法,百日之功,可见奇效。

下决心,练练枪

拳喜欢形意、绵张、太极、八卦,现主劈拳找劲,得人指点,稍有心得。器偏爱鞭杆、石家大枪。劲力未明故鞭杆稍懈,非常向往博文中曾提到的石师及王建中老师鞭杆的风采,所以先找找劲,鞭杆放放再说。

对于大枪我也非常喜爱。早就知道枪是拳的基础,形意如此,绵张更甚,枪拳不分,枪不下苦功,拳万难精进。石师无数次说过,拳都在枪中,所以石师对其他师兄弟都严格要求,好长时间在做扎枪、劈枪、缠枪的练习,二三年如一日,甚是枯燥,也非常累人,当然涨功夫也快,我很是羡慕。

最初我接触枪早于几个师兄弟,大概07年的样子,有一段时间下过一段功夫,断断续续一两个月的时间,非常累,但没有练出感觉来,原因可能在于练得太少。同期下功夫大的刘兄达到了放下枪成拳的地步,劈枪运用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我没有感觉,很气馁,逐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枪摸的少了,枪上的功夫自然被师兄弟拉下老远。

现在想想07年夏天很值得怀念的岁月,如果坚持会是怎样呢?不知道!早有心愿好好练练枪,一晃几年过去了,总没有见行动。因本瘦弱,身体也不是太好,一直再找借口,所以枪早就有,练得很少,主要原因还是懒惰。

今又逢夏天,业务不忙时间充足,现在不练更待何时?再拖恐怕更没机会了,到一定年龄恐怕枪都拿不动了,更不要说练了。

我发现石家枪的训练有点像形意,筑基功夫特别重要,步法也像三体式,初期主要是定步,因先接触形意所以我扎枪站的就是三体式,当然石师的要求更严格,站位很难达到。吴殳《手臂录》中提到石家枪的训练,“「石師之教,先練戳,戳不許多,四伐五伐,則喘息汗下,止而少憩,又四伐五伐,以力竭為度,戳不竭力,則手臂油滑,初址不固,臨敵無以殺人矣。以漸加之,必日五百戳,幾百日而後戳址固焉。”可见扎枪之重要。

现在练的枪长三米二左右,估计重三四斤吧,早上扎了几组,二三百下的样子,感觉很好。那就练吧,不逼自己怎么能进步呢?目标能坚持二三个月就好。按吴殳的说法“日戳五百,三月小”成”,戳要过关的话,起码要一两年。

扎枪要求“劲、疾、准”,扎要力竭,快、准。神奇往往孕于平淡中,有谁能耐得寂寞枯燥,就能成就。越神秘的东西越简单,越能出功夫,就看能不能坚持,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武术大都保守的原因。保守的秘密都很简单,越出神奇功夫越是简单,所以越发保守,但是无师父口传身授,再简单也难窥其径啊!

孙禄堂老前辈曾说过大意如下的话:所谓诀窍,就一个字,练。是啊,非苦练不出功夫。其实还有前提的,正确的方法,加苦练,没有捷径可走。

练吧!!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