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不热五谷不结的意思就是农作物离不开合适的温度,充足的光照,夏天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三伏天一般都在7月份中旬到8月的中旬,这时候一切农作物或者果物经过高温会加速生长成熟,增加甜度,所以民间会有三伏不热五谷不结的传说。
三伏不热 五谷不结 强调的是农作物生长必须有足够的光照。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大暑有雨 锅里有米 强调的是农作物生长必须有足够的水分。“三伏不热,五谷不收”,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应该也能八九不离十,三伏指的是头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气温闷热、湿热、潮热、燥热和炎热,阳气上升,汗水黏着皮肤,非常之难受,出行在外,还应注意晒伤,稍微一不注意,胳膊和脖子就会晒伤,红彤彤的,很是刺痛,这种天气很不招人喜欢,甚至还有点讨厌,以上都是人类的正常想法。
但是庄稼可不这么想,它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却用行动表明了一切,就拿玉米来说,有了充足的光照,几乎一天一个样,三天不见,能长一大截,着实有点夸张,但事实就是如此,夏季的阳光和雨水,为庄稼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正需要光照和水分的庄稼,此时高兴得乐开了花。
玉米地里的庄稼,苗期看着不显,当第一次追肥过后,玉米杆开始疯狂地拔节舒展,此时地里的农活,也一件接着一件,喷洒农药,治病治虫,除草灌溉,一样也不能少。
阳光能为庄稼提供优质的光合作用,如果天气转凉,或者一味地阴天下雨,耽误了黄金时间,势必会影响庄稼的收成,因为大暑过后,就是立秋节气了,庄稼都在这个季节收获,三伏天对于庄稼来说,就像冲刺高考的学生,一刻也不敢休息。
老人常说“三伏不热,五谷不结”,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庄稼离不开阳光,假如三伏天温度低,人们过得舒服,但庄稼收成会降低,相比之下,到底哪一个才重要呢?当然是庄稼了,粮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甚至会影响国家的生存。
当然了,如果一味地干热下去,也没啥意思,正常的情况,三伏天里,每周都会有雨,就拿我们这个地方来说,不旱不热,雨水充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多变,无论饮食,还是地方习俗,都相差较大,“三伏不热,五谷不结”,只适合部分地区,并不是全国通用,小伙伴们不用纠结此事,一般中原地区,都比较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