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或许是兄弟会、姐妹会的前生,“秘密盟社”,丛林学校的成人礼

这或许是兄弟会、姐妹会的前生,“秘密盟社”,丛林学校的成人礼

首页休闲益智丛林男孩更新时间:2024-10-17

从几内亚(比绍)到象牙海岸境内的班达马河口,在非洲这片西濒大西洋的热带雨林地带,生活着大大小小几十个部族。这些部族在社会组织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广泛存在一种“秘密盟社”。每年长达六、七个月的旱季到来的时候,这里的一些村落附近的丛林中,常有这样的情景发生:

一个戴假面具、化装成“精灵”的人将村里年届青春期的男孩子带进丛林。当他们走到一片被叫作“圣林”的地段的时候,另一个戴假面具的人拦住去路,对孩子们一一盘问道:“你能用篮子打水吗?”孩子们全都郑重其事地回答:“能。”于是他们被允许进入“圣林”。接着,一个扮作最高“精灵”的人戴着人面兽嘴的假面具,走近孩子们。他使假面具的大嘴张开,露出一长排涂红颜料的牙齿,意思是将孩子们一个个地吞进去,随后又一个个地吐出来,并在这时给每个孩子起个新名字。下一个程序是:孩子们站成一排,面前放着一块巨大而平整的石头,一个戴假面具的人手操利刃,捉一只鸡在石头上砍掉脑袋,然后把鸡扔给孩子们。在鸡头被割掉的一瞬间,另一个戴假面具的人说出一句名言,孩子们立刻给予相应的回答。在场有多少名孩子,就要*多少只鸡。。。

以上场面出现在这种非洲“丛林学校”举行的开学典礼上。典礼的各个主要程序都是寓意深刻的:关于“用篮子打水”的问话,目的是询问孩子们是否有决心排除万难,完成“学校”各种科目的训练;“吞下去”和“吐出来”的仪式,目的是使孩子们深刻认识到,他们的孩提时代已经结束,从此进入社会,得到“新生”,开始以一个成年人的身分行事;*鸡则是向他们提出告诫,使他们对“圣林”里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守口如瓶,秘而不宣。

尽管在“丛林学校”接受过训练的人一生都严守保密誓约,而且绝不允许未到青春期年龄的人和本部落以外的任何人进入“丛林学校”,但从本世纪初以来,“丛林学校”里的情况还是被不断地报道出来。西方学者把这种社会组织叫作“秘密盟社”。事实上,这个名称是极不恰当的,因为凡达到一定年龄(一般是十三、四岁)的所有部族成员都要无例外地加入这种组织,它的秘密性质仅仅是对未达到入盟年龄的人和本部族以外的人而言的。这种组织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其中最著名的是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境内的曼迪人、泰姆奈人、吉西人、瓦依人、布洛姆人、戈拉人、马诺人和克佩尔人当中普遍存在的波罗盟社和桑德盟社,前者的成员只限于男子,后者则只限于女子。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指出,波罗和桑德的基本职能是向男女少年传授他们过成年人的独立生活所必备的知识,因此这种在丛林中进行训练的组织是名副其实的学校。

“丛林学校”的起源很难查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西方殖民统治建立以前,它就已经出现并进入鼎盛时期。那时在这里的各个部族中,成文文化尚未出现,人们还不知道使用文字来记载和传授知识,然而社会教育又是必须进行的。于是,像波罗和桑德这样的以口头传授和实地训练为基本教育手段的“丛林学校”就应运而生了。“丛林学校”对学生进行多科性的综合教育。除了以精灵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为内容的宗教教育外,还包括如下的训练科目:

“德育”——主要是进行毅力、团结精神和伦理观念方面的教育。孩子们进入“圣林”的第一个夜晚,要围着篝火唱歌,直至天亮,谁也不准入睡。第二天一早,他们开始分组劳动,即使分给很重的话,也不能面有难色。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们都必须完成交给的任务。夜里露天睡觉,被子被露水打得精湿,也不能口吐怨言;有时大雨滂沱,也要求他们在屋外过夜。显然,这些做法旨在使孩子们养成艰苦劳动、不畏困难的精神。为了培养他们的团结感,学校要举行这样一种仪式:孩子们在丛林中最神圣的地方排列成行,每个人的脚趾上都缠绕着植物纤维,他们就这样被联结在一起。同时,这一仪式的主持者为孩子们向精灵祈福,并要求他们永远彼此保持紧密联系。伦理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怎样对待长辈和酋长,怎样处理夫妻关系以及其他各种亲属关系,并在这些方面都作出具体、严格的礼仪规定。

“智育”——耕种渔猎、盖房筑路、手工技艺、医疗药物、拼搏作战、部落历史以及艺术(唱歌、跳舞、雕刻)等各科知识,“丛林学校”里都要教授。女孩们则着重学习调制食物、弹棉花、编席子、制造肥皂和各种化妆品,而且还要由年长的妇女给她们讲解行将来临的结婚生活,告诉她们关于*、分娩、养育婴几等方面的知识。不管在哪个教学范围里,孩子们都是在“教师”的口头讲授和具体示范下进行学习的。有些比较专门的知识,如用棕榈纤维缝制被褥、编篮子、织布网等手工技艺,学校要从社会上聘用确有专长的人对孩子们进行指导。“丛林学校”还向孩子们教授法律知识,方法是举办模拟法庭,法官、被告、原告等各种人物都由孩子们扮演,整个审判程序都是现实生活的再现。也有个别的“丛林学校”具有专科教育的性质,如门迪人中的霍莫伊盟社,就主要是传授医学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在这里学会配制各种草药和诊治疾病的本领。

“体育”——“丛林学校”特别重视孩子们体质方面的锻炼,因为在炎热多雨的自然环境中生活,没有能够抵御各种疫病侵袭的强壮体格是不行的。学校安排孩子们练习攀登、翻筋斗、跳跃和搏斗,让他们在急流中游泳,在骄阳下或暴雨中完成特定的任务。

由此可见,“丛林学校”对学生的训练是丰富多彩的。这是一种人人都须参加的普及性教育,目的是使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在思想、智能、体质等方面能够适应当地社会环境的要求。美国的一个人类学家在塞拉利昂对“丛林学校”的情况进行考察后指出:“波罗丛林的大部分生活接近于更广阔的村社社会的生活。从本质上看,孩子们是在学习在他们自己那个世界里做人的本领。”

“丛林学校”的学制长短不一。一般是在旱季开始的时候入学,在雨季到来、着手农耕的时候结业。然而也有持续数年之久的,如利比里亚境内克培列人波罗学校的学习期限为4年,桑德学校3年。在学习期间,孩子们一律住校,不准回家,过着与外部世界隔绝的生活。

孩子们结束学习而被送回村里的时候,通常是要大事庆祝一番的。他们在村里的一个广场上举行跳舞会。“丛林学校”的组织者都戴着假面具;穿的衣服很长很大,把全身上下都遮盖起来;衣服上密密层层地悬挂着植物纤维和细软的树枝,这些是被缝制在黑色织品的底层上的。他们在村民的围观下一个个地表演舞蹈,内容主要是滑稽表演和模拟表演。乐师拉起葫芦琴,打着鼓,以强烈的节奏感烘托着舞蹈表演的气氛。跳舞会结束以后,“毕业生们”就正式跨进村社社会的门槛,他们不再被乡亲视为孩子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