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什么学段,初中数学简单一点,高中就稍难一些了,但是也会有简单的模块,比如三角函数部分。????我觉得根本问题不是老生常谈的预习、听课、复习三大步有没有做,而是自己有没有真正踏实下心去看课本中的一个符号,理解一道题目。( 也许你上课真的是在很卖力的听,但是老师说的还是完全听不懂,最后才发现!是上课的时候心完全不在老师讲题上。)
如果一点听不懂,也不能轻易放弃。我们就不按常规方法进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方法1:听某模块或某一节内容前,先背会或者最好默写公式,机械背诵先不用理会懂不懂。同时要记住符号或者字母代表的含义。没有公式的就熟读概念甚至背诵。这也是充分预习的体现,背会公式再去听课,心里会比较有底!
❗方法2:抓住例题。按照课本例题的步骤,先读题,审读已知条件;再挖掘隐含条件;最后通过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建立关系。以课本例题为抓手,熟悉解题思路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自己合上课本,自己独立把例题做一遍。难题可以先放过。
❗方法3:适当练习,并整理错题。这个过程是反思提升的好时机。练习题要找对应相同知识点的,目的就是反复强化这一类型(不同的学生适合的模块不同,自己选择某一模块,争取能缕清思路,做对七八成题目。)比如各地真题汇编的题目就比较有针对性!
❗方法4,没有谁看一眼题目就会做,都是熟能生巧。做不下去的时候,再坚持一下!
学数学养成独立思维很重要,不能有太多的依赖心理。比较复杂的题可以根据同类的简单的题去类推。遇到不懂的马上请教这样或许解题时效很快,但自己吸收率很低。学数学是孤独的,一道题或者一类题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个星期才能想明白,但当自己独自想明白后会发现对于这类题的印象很深,以后再遇到就基本没什么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