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画:先锋艺术的脑科学原理》
作者:【美】埃里克·坎德尔
译者:喻柏雅
看到一张价格不菲的抽象化,你可能会想:
“就这?我也能画!怎么就能卖到这么贵?”
“这个画还不如小孩子画的好呢!”
……
当发出这些疑问的时候,说明你没有能真正看懂抽象画。
如果你喜欢艺术,希望能看懂抽象艺术作品,那么相信我看完这本书,一定会受益匪浅。
本书从脑科学的原理出发,来解释大脑如何对抽象艺术品做出反应,又从历史的视角展现了艺术如何受到科学的影响而不断演进。
大概来说是这样的,我们所看到的世界,都是通过物体表面反射来的光,投射到视网膜的二维映像。大脑所理解的世界,是通过二维映像(二维无法直接体现三维世界的全部特征)。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被称做光学逆问题,也就是大脑对知觉到的二维映像的理解困难。
解决光学逆问题,需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信息。
自下而上的信息是由我们大脑神经环路内置算法提供的,是出生时由生物进化内置于大脑的。我们天生就能分辨物体、人还有面孔等等。自下而上可以理解具象艺术。
抽象艺术则依赖自上而下的信息,涉及认知性影响和高级心理功能,比如注意、想象、期望和习得性视觉联结。自上而下可以处理“自下而上”处理不了的多义性信息。
当我们观看一件作品时,多个来源的信息和光线的输入模式相互作用,让我们对作品形成知觉经验。这些信息包括:1、视网膜映像中存在的其它信息;2、大脑计算器内置的信息,比如对面孔的加工得到的信息;3、从包括艺术在内的这个世界的过往经验中学到的东西。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想看出一幅画呈现了什么,我们必须事先知道自己期待从画上看到什么。
抽象画家并不试图提供图画的细节,而是创造条件让观众能够根据自己的独特经验来补全图画。补全的过程则主要依赖大脑自上而下的过程。
抽象画家要做的事情就是点燃联结性记忆的火花。观众从抽象艺术所获得的乐趣就是,通过与熟悉的事物进行联结,对我们以前从未见过的事物形成连贯的知觉经验。这是一种创造性的重构,是令人(观众)愉悦的,因为这刺激了我们的创造性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