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出招——破解常见亲子问题的百宝箱 || 渡过

名师出招——破解常见亲子问题的百宝箱 || 渡过

首页休闲益智成语百宝箱更新时间:2024-05-09

开学季将至,为了配合孩子与家长的学习计划,“渡过”特别邀请团队人气讲师为父母们解答他们的问题。上一期《见招拆招——送给家长的抗郁指南》推出后,广受好评。本期由“渡过”亲子营、复学营联合发起人,梁辉老师来回答家长们踊跃提出的问题。

常见问题

孩子拒绝沟通,家长怎么办?

父母如何走进孩子,如何把握进退?

父母全面接纳,所以要对孩子百依百顺吗?

话题一:当孩子出现不接受与家长沟通的现象,家长该怎么办?

很多家长每天都在想孩子这么不接纳与父母沟通,自己到底怎么才能被接纳呢?于是每天在想怎么说,到处问,学一个用一个,百试不灵。

不接纳父母的原因:

1. 孩子有事件证明过,父母不可理喻。

2. 有些孩子曾经很崇拜父母。但随着成长,“父母永远是对的”让孩子感觉被无形的大网罩住,没有自己的喘息空间。

3. 父母比自己还要脆弱和焦虑,不说刚好,说一点父母就承受不了。

4. 被百依百顺惯了,孩子感觉不到父母语言和思想的“营养”力量。

5. 父母爱较劲,也成了孩子的习惯,你越想了解我,我越不想让你了解。

6. 不喜欢父母彼此在家里的沟通方式,或者对家里其他亲人的沟通方式。

或许,还会有别的原因,总之,孩子感受对父母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不安全”

怎么办?

1改变待人方式

沉静和反思,调整自己,从改变夫妻的交流方式开始。有时孩子会看你怎么对别人,来判断你会怎么对待他。

2 换位思考。

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你这么大的时候出现相同的事情,希望父母怎么对你。

3 沉默的温暖

对到处学来的方法百式不灵的原因是父母没有取得孩子的信任。那么,默默地做好生活中的关怀,一切会在平静中慢慢

变化。

4 找回安全感

过分关注孩子,父母怕这怕那,想象各种孩子可能会吃亏、各种无法承受所遇事件的可能。实际上是父母自己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强大的表现是,遇到啥事都没啥大不了的。遇小事不慌,遇大事不乱。这对孩子来说,是最牛的传递和影响!

5 可靠才有力量

为孩子不跟自己沟通而烦恼,本身就是在向孩子证明自己的幼稚和无能。幼儿时期,孩子最怕父母说“我生气了,再也不理你了”。现在的父母那么怕孩子不理自己,这么脆弱,怎么传递力量呢。遇到问题,从自身找原因,慢慢走出困境,才能让孩子信服,也是最好的处世之道的传递!

6 选择信任

有些事,信任胜过一切道理,哪怕这种信任你觉得不靠谱。你要想想现在情况,即使不信任,你能做什么有利的事吗?如果不能,就选择信任孩子。

总结:

孩子不理父母,其实他也在等待父母的变化和内心的平和,他需要父母不那么焦虑,脆弱,不那么不堪一击,这样孩子才能敢去表达困惑。

他们是孩子,我们是大人,出现问题,当然不是我们想各种办法去改变孩子,而是,让孩子感受到,无论他怎么样,父母都有办法用自己的力量带动他。而不是做一个时刻拿着“手术刀”想对孩子做各种手术实验的“庸医”。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爱和力量,做有内心力量的父母很重要!在人生的战场上,不是帮孩子去“打仗”,而是让孩子感受到,他永远有充足的“后方补给”,永远不会“弹尽粮绝”。这是最强大的父母。

话题二:父母如何走近孩子?父母什么时候该退后,什么不该退?

走近孩子,最重要的前提是尊重界限:

父母想走近孩子,首先要懂得尊重界限。这个是十分重要的前提。

界限,是很多父母从来没有想过的词。事实上,无论多亲密的人,都要懂得尊重对方的底线和不可侵犯的领域。对孩子也是一样。

很多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想怎么心疼就怎么心疼,想怎么管就怎么管。于是,认为孩子什么都应该跟父母说;孩子做什么都得考虑不要辜负了父母的期望;爸妈常挂在嘴边的孩子懂事或不懂事,包括评价爱人的好和不好,都是依着是不是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为标准。让孩子和爱人感受到被控制到窒息,没有可以保持独立思考和自主的空间。这就是走不近孩子和夫妻相处得吃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界限,是父母要学会的对孩子和爱人的基本的尊重。

所有的关系里,都需要懂得尊重对方的界限,同时学会在交往中守住自己的界限。这样才让自己和别人都舒服。父母学会尊重界限也是帮助孩子学会在交往中保护自己和尊重别人。这一点,是我想提示大家好好思考的。

学会了尊重界限之后,要懂得情感链接。学会不带任何控制欲地关爱孩子,在对方需要时,不带任何情绪地援助他;学会与家人共享快乐,共担困苦……这些是家人间不可替代的安心,是爱的链接。

至于如何做。尊重和爱写在你的心里,怎么做都有理。我提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1夫妻学会信任和互助

无论在教育孩子、过日子、还是工作上,夫妻养成信任对方,支持对方的习惯。是为孩子传递健康交往和学会爱的最好方式。更是传递正确的婚姻观,使孩子对未来有期待和渴望,感受活着是有意义的。

2 多向孩子求助

在良好的夫妻交往模式建立后。生活中,学会向孩子多求助。孩子会在家庭中感受分担与付出的快乐,彼此关怀与互助的幸福。

3 学会共享快乐

收起功利心,定期跟家人共享快乐时光,例如打网球、骑单车、看电影、爬山。在共享时光里,每个人只享受轻松和愉快。

4 多体会孩子的心,学会全然接纳。

每当孩子遇到困难,父母先学会倾听,观察和体会在孩子年龄阶段的承受能力和感受。每次倾听后,表达理解认同孩子当下的心情(真心理解,不讲道理)。表达自己的感受(即真实的内心感觉,如:妈妈很心疼你,可又不知道能帮你做点什么。

5 善于用自嘲,承认短板

自嘲是自信的表现,例如,一位妈妈经常对儿子说:我这大脑系统配置太低,儿的观念系统是高端配置。儿子自豪滴回答:哈哈,你不行吧。老妈回答:的确不行,但我不怕,有你呢,帮我更新呗。这样的家长会跟孩子很贴心。

家长切莫怕被孩子看不起而掩饰自己不足,恰恰相反,敢于承认不足,是获得别人好感的品质。对孩子也一样。一方面会使孩子明白家长不是万能的,也更容易谅解父母的错。另一方面,孩子也容易接纳自己的不足,真正体会,群体互补的道理。学会客观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长短板。

6 学会巧妙地赞赏:

一个孩子告诉我,他爸妈特别崇拜他。我问是父母说的吗?他回答,不是。他说:“我爸妈总说:后生可畏呀,你们年轻人真了不得,知识量真大/思考力真强/真有胆气/接受新事物真快/……巴拉巴拉,我觉得这就是崇拜!” 我回答他,还真是。(这是家长给的无痕力量。比说“你真棒”有用)

7 学会幽默

生活中充满情趣,尤其在表达不同意见时,用幽默调侃的语言,更容易被对方欣然接受。

8 淡化焦虑

例如孩子总怕考不好,父母就不问什么时候考试,成绩怎么样。

有些事,可以幽默地回复孩子“这都不是事儿,是事儿就一阵儿”。

父母的退与不能退

父母退后:指的是从思想的掌控中退下来。

爸妈不能退的:

在孩子的成长中,需要父母给予各种“营养”的输送。例如,做事的态度,看问题的角度,待人的艺术,爱的能量……这些是使命,是领引,这个必须有,不能退。这些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养分。是家庭可以提供的天然滋养。但这些无法用讲大道理完成,夫妻做好自己的功课,调整积极状态、营造好的家庭氛围。便是给了孩子最好的成长土壤!

爱,始于无言,植于信任;家,暖自和睦,福自支撑!

话题三:百依百顺与全然接纳一样吗?对孩子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很多父母说,百依百顺通常是孩子生病后,能做的唯一选择,因为从听课和书中看到最多的是要对孩子全然接纳,也就是无条件接纳。其实百依百顺和全然接纳并非一回事。

首先,我们来说百依百顺的背后心理:

1 孩子病了,我说深了她会生气,会对抗哭闹甚至冲动思维 自我伤害。我们只能顺着他。(无奈型百依百顺)

2 孩子病了不肯复学,越要求他越反抗 越上不了学。那么,我就选择完全满足他吧,这样他心情快点好起来,也能早点复学。(目的型百依百顺)

3 孩子病了,都怪我小时候没陪伴好,苦了她了。现在我只想对她百依百顺来补偿孩子,权当我重新养他一回。(愧疚型百依百顺)

无论是无奈型、目的型还是愧疚型百依百顺的父母,都无法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内心力量。传递给孩子的一定也是无奈,焦虑和愧疚。传递给孩子的态度是:遇到问题,本能地逃避,而不是积极应对。我确信这种传递不是父母的初衷。

百依百顺副作用:

百依百顺会导致孩子更容易活在自我意识里,很难回归集体。因为孩子明白,除了父母,别人不会啥啥都依着她。

全然接纳:

有力量的父母会全然接纳,使孩子有“父母靠得住”的安心,并在彼此尊重当中获得能量。

那么对孩子全然接纳或者说无条件接纳的是什么呢?无条件接纳的是孩子本身和孩子的情绪及感受,而不是无条件接纳所有要求。

也就是说,我爱的是我的孩子,他优秀不优秀我都会爱他。她开心或焦虑我都爱她,我的爱是由我心流向她心的情意,跟其他啥啥都没关系。

全然接纳之允许不同:

打个比方:

就像我讨厌吃鱼,但你爱吃;我酷爱吃羊肉,但你不爱。可我们依然可以同桌用餐,你尝鱼美,我品羊鲜,并开心聊天,共享时光;而不是我为你委屈自己去吃不喜欢的菜。或你没原则地顺着我。那样我们反倒都难受。

那么生活中与孩子相处也是这样,如果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委屈自己迁就他,他无法获得平等和自由的感受。

无条件接纳何时体现?

无条件接纳尤其指孩子遇到三种情况时:坏情绪时、做错事时、失败时。这三件事发生的时候,父母不焦虑,不指责,无条件接纳他“状态不好”的时候。才会让孩子感受到真正被接纳的安心。

全然接纳不是无原则顺从:

例如:孩子花钱无度,影响到家里的开销,如果父母无度顺从,会让孩子无法体会别人的感受,更无法建立交往中的尊重与平等。

因此,遇到孩子有过度要求时,可以跟孩子平等协商,告诉孩子爸妈现有的条件能提供什么,无法提供什么。并一起讨论解决方案。

全然接纳之父母“不失去自我”

失去自我,孩子无法感受到父母的力量,从而无法从父母的接纳中获得营养。

也就是说,当孩子遭遇困境,父母该让孩子感受到:你发脾气,你做了错事,你失败了,在别人那里可能不行,可能会因此影响了别人对你的印象和情感,在爸妈这里完全不会。爸妈对你的信任和赏识,包括属于你的爱,不会因为你的对错有所改变。

全然接纳。不是我因为“怕你生气”“怕刺激你”而放下我对自己的尊重,而是我会用尊重自己来捍卫对你的尊重。

正因为接纳是对别人的尊重和允许,那么别人获得什么就会反馈什么;如果你没有获得被接纳者的尊重和允许,说明你给他的也不是被接纳的感觉。这个需要父母深刻思考。

话题四:总是怕孩子辍学,怎么办?

高考后,有些家长反馈孩子们考上大学后,情绪好多了。

上了一段时间大学,家长们又有了新的焦虑不安。有的孩子翘课,有的孩子遇到交往卡点,有的孩子情绪反复……很多家长担心,大学读不完咋办?

首先,我想说:

1 家长心里焦虑的事,其实孩子心里也在焦虑着,例如学业,例如未来。

如果孩子感受到父母也在焦虑着他担心的事,那么她内心会慢慢从焦虑到恐惧,怕出现担心的问题。例如,完不成学业,或将来没有好的工作等等。

这样的话,稍微遇到些困难,孩子就容易出现灾难性思维,尤其看到家长焦虑不安,就更加害怕遇到问题。最终容易导致逃避。

2 家长过度关注,会导致孩子既依赖又反感。

例如遇到孩子交往的小卡点或偶尔翘课,家长总是想去追问原因、出主意、甚至去学校找老师帮助解决、关注询问结果,孩子渐渐地就会失去自我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自我思考解决问题的意愿。

因此,我想建议大家:

1 长大的孩子需要独自面对和解决越来越多的成长状况,才能真正独立。

所以,家长的任务是在孩子遇到状况时,消除来自家长的焦虑给孩子带来的焦虑和恐惧。给孩子信任和自己解决的权利。

平和而坚定地告诉孩子:不要紧,别怕,慢慢来,能面对遇到的问题,就是好样的,一点一点想办法,不着急。

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任务:是引导孩子自己思考,看到自己的能力。家长不用急于给办法,不用急于去安排。

2 解决的好不好不重要。人是在历练中成长的,得失都有益处。

对大学生的陪伴中,父母的重要任务是:助力孩子越来越身心独立,独立思考并敢于践行思考,不恐惧出错,在纠错中成长,积累自信。

做到这一点,将是家长陪伴中的大成就。将会给孩子奠定走好一生的根基。

家长若想给孩子面对问题的勇气,就需要学会从细微处肯定他、认同他、鼓励他,让孩子获得力量,越来越不害怕遇到困难,不怕解决得不好。

3 把孩子看成大人,给他们主宰自己人生的权利。

孩子大了,尤其大学生,有啥需求,父母尽量多给他们尝试空间。告诉他底线:不可违法,不可伤害别人和自己。

基本底线确立,其他想干啥就让他去做好了,人活不了一千年,不必事事纠结,不必人人走同样的路,可以让孩子做自己,所有的尝试都有意义。

常有人感叹,这一生有很多宝贵的东西从来没有感受过,例如:自由,勇气,希望,力量。

都说自由无价,实际上,人这辈子,最宝贵的是希望,如果一个人对一切失去希望,那么,人生就没有了向往。

父母的功德是:能让孩子看到生活希望。

跟希望有关的词语是:温暖、爱、信任、自由、勇气、尝试、勇敢、梦想……

还想了解更多?欢迎加入渡过亲子课堂!

目前大部分抑郁情绪孩子的家庭现状是:孩子苦,爸妈难。

关于休学:休学苦,孤独迷茫。休学后如何调整心情,实现休整充电。

关于复学:复学难,复学反复。复学后如何帮孩子增加信心,实现顺利复学。

孩子苦就苦在渴望飞翔却只能雪藏,期待助力却无人能懂。

爸妈难就难在,一直在努力学习却依然忐忑去触碰孩子的心事。

如何解锁?

解锁孩子痛苦的钥匙是对父母敞开心扉。

如何做才能看到孩子如释重负的笑脸?

爱孩子团队帮你更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做有用的事,有效陪伴孩子渡过心理困境。

针对开学返校或休学后将要返校的孩子,我们建立了专项交流支持群,更有针对性地讨论返校过程中的问题并交流经验,并邀请“渡过”学会爱孩子讲师团全力支持。欢迎扫描客服二维码,并备注“复学群”,即可入群。

“渡过”亲子课堂8月18日开课

团队教师全程参与,悉心陪伴,为开学季助力!

梁辉:从教28年,深爱各年龄段孩子。渡过线下亲子营、复学营联合发起人,青少年成长及家庭关系指导师。

邹峰:渡过线下亲子营联合发起人,渡过圆桌派主持人,家长信任,孩子喜欢,擅长人本主义的家庭咨询。

刘和英:从教28年,自2005年起开始从事素质教育,了解教育体制,懂得孩子的心。

刘娜:从教25年,沈健催眠应用心理研究院成员,中原焦点团队讲师,帮助女儿成功复学的妈妈。

还有青少年讲师团一起发声,让你贴近孩子的心。

初阶特色:

帮爸妈恢复信心,建立底气。

中阶特色

一对一访谈:分析原因,给出针对性家庭应对预案。

小组实操训练,方法落地。

三阶特色:

一对一家庭治疗

老师带小组互助成长

长期同行,帮爸妈养成应对小状况的底气和习惯。

图源:Aaron Burden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