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于好、喜形于色、同归于尽、耿耿于怀、青出于蓝等。
1、言归于好【解释】:言:句首助词,无义。指彼此重新和好。【出自】:左丘明·春秋《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译文】:凡是我们同盟的人,既然盟誓以后,言归于好。
2、喜形于色【解释】: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太宗闻其言,喜形于色,谓群臣曰:‘……及见魏征所论,始觉大非道理。’”【译文】:太宗听了他的话,喜形于色,对群臣说:‘……看到魏征所说,开始觉得很没有道理。
3、同归于尽【解释】:尽: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出自】:列子·春秋《列子·天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译文】:天地一样长久吗?和我一起完成”卢重玄解:“大小虽然不同,同归于尽了。
4、耿耿于怀【解释】: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出自】:《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译文】: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入睡,内心深处多忧愁。
5、青出于蓝【解释】: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出自】:荀子·春秋《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文】: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