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算什么特殊的年份,如果硬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文化领域的十年浩劫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这对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庭来说并没有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洪泽湖畔的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天岗湖乡的一个农民家庭迎来了他们家第三个孩子的降生,相比于这个孩子的降临带来的喜悦,更让这个小家庭的夫妇发愁的是生计问题,本就拮据的日子往后只能更加艰难。
小光就是这家刚出生的孩子,在这个以穷困著称的乡村里长大,让他从小对穷困、饥饿有着深刻的体会。家住的是茅草棚,10岁之前连肉都没吃过,别说吃好,连吃饱都很难,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儿。
也因为饥饿,小光的哥哥姐姐相继离世,以至多年后小光根本记不起哥哥姐姐的面容,而把贫穷、饥饿、死亡这些令人厌恶的词语深深的刻在了脑海里,这也是他日后发愤图强的根本动力。
年幼的小光非常懂事,经常帮着父母下地干活,分担家务,记忆中唯一的一次被打却是因为几个鸡蛋。原来小光家里除了种地,唯一的收入就是家里的两只老母鸡。每当村里有红白喜事或是孩子们的学费,父母亲都是先向亲友借钱,等家里的母鸡下了蛋卖了钱之后,才把借款还上。
有一次,小光实在饿得受不了,就瞄上了家里的两只老母鸡,趁着大人不注意,伸手掏了一个鸡蛋狼吞虎咽地生吸起来,一连几天他都情不自禁的把手伸向了鸡笼。之后东窗事发,“偷蛋贼”被抓,少不了一顿胖揍,这让他之后对粮食异常珍惜,就连一粒米饭掉在桌上他都要捡起来吃掉。
家里连温饱都支撑不了,更别提每年一两块钱的书本费了。虽说农村人也信奉“知识改变命运的”至理名言,但是梦想终究还是败给了现实,每一年小光的学费、书本费都是东家借两毛、西家借三毛凑出来的,于是小光家陷入了借钱、还债、再借钱、再还债的恶性循环中。
然而十岁那年的暑假,小光的父母东挪西凑却如何也没办法将孩子的学费凑齐,于是他们不得不狠心让小光辍学回家,下地去帮家里干活。但是小光对学习却有着一种执着的求知欲,他太喜欢学校的老师、同学,甚至那些破烂不堪的桌椅,他还有那么多的知识没学到呢!
于是,倔强的小光来到父母面前,跟他们来了一次郑重的谈话:“我知道家里条件不好,连吃饭都成问题,但是我真的想上学!”。为了不让父母为难,小光继续说到:“这样吧,如果我能在暑假赚够自己上学的学费,你们就让我继续上学。”
看到儿子如此的坚持和恳求,做父母的当然不忍心拒绝,他们只好暂时答应了下来。可他们又深深担忧,自己家两个大人都尚且没辙,一个十岁的孩子凭什么两个月就能赚到几块钱,怕到开学时,孩子还得失望了。
然而在小光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放弃”两个字,为了攒够学费他冥思苦想,究竟干什么不需要本钱也能赚到钱?所谓“天无绝人之路”,灵机一动的小光立马想到,此时正值盛夏时节,那些在集市上做生意的叔叔阿姨们最需要的就是一碗清凉的水,只要有人口渴就需要水,而井里的水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关键还免费,这可是不用本钱的本钱!
说干就干,第二天天还没亮,小光就起身打了两桶水摇摇晃晃地挑到两公里之外的集镇上叫卖。小光给自己打出的招牌是“一分钱随便喝”,这对于口渴难耐的小商贩们来说简直就是雨后甘霖,再说一分钱虽说不像现在一文不值,但在当时也是最小的计量单位了,大家也都拿的出手。
仅仅一个中午,小光靠着卖水就挣了两毛多,这在当时可是村里一个成年人半天的工钱,这样的收获让小光的父母始料未及、喜出望外。凭借着两个月的“一分钱管够”的卖水经历,小光足足赚了四块多,如愿以偿地交上了一块八的书本费,还把邻居家不够的费用也给垫上了。初出茅庐,小光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勤劳、敢作敢为解决了自己人生的一个小难题。
此后每个暑假,小光都会对自己的“生意”进行认真规划,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光不再满足于“卖水”,毕竟这个生意虽然稳妥、一本万利,但是赚的钱相对较少,他需要利润空间更大的“投资项目”。
没多久,他发现村里的农民在交完公粮之后,家里往往还有一部分余粮,这些粮食多半是自己留着吃,或者拿来换取其他物品,想要卖掉的话只能到镇上的粮站去出售,但是很多人怕麻烦觉得自己手里的这点粮食不值当往镇上跑,况且地里的农活都做不完,哪有闲工夫再做这种小事儿?
小光把这些事儿看在眼里,每户家里的三五十斤余粮确实是不值得往镇上跑,况且这么点粮食粮站也看不上。那如果把大家手里的余粮都收集起来统一卖,这可就多了。可收粮食,没有本钱怎么办?小光又想了一招。
他请来家里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给自己做担保,先从邻里乡亲做起,每家凑点粮食,凑够一平板车之后就拉到镇上的集市去卖,卖完粮食换回的钱再按照之前说好的价格给乡亲们送去。经过这么一倒手,小光每斤粮食能赚到两三分钱的差价。这个暑假过完,通过贩粮小光居然有一百三十元的进账,这又增强了他做生意的决心。
尝到甜头的小光,在贩粮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第二年的暑假,他把运输工具也由板车升级成了拖拉机。当然,此时的小光还买不起拖拉机,但是却可以租啊,有了拖拉机,小光一次就能运送三千多斤的粮食,一趟下来能赚八九十块钱,都快赶上他去年整个暑假的收入了。
经过又一个暑假的奋斗,小光的存折上已经有三四千块钱的存款了。在以后的暑假里,他逐步将自己的生意做大,仅仅依靠他一个人已经完成不了,他又请来自己的同学帮忙,初一的时候,他请来两个同学一起干;初二的暑假,请来的同学达到了四个,租的拖拉机也从一辆变成了两辆;等到初三的时候,小光的存折上已经有一万三千七百块钱的存款,一个17岁的少年成了全镇唯一的“万元户”。
这个17岁的“少年万元户”就是之后的“中国首善”陈光标,在谈起自己年少时的那些经历时,他以“五个不能忘”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一是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二是不忘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三是不忘老师的培养之恩;四是不忘亲朋好友帮助的滴水之恩;五是不忘回报社会。
因为“不能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首善”之名,也因为“不能忘激励着他朝着更加辉煌的人生迈进。“少年万元户”只是一个开始而已,未来还有更大的财富等待着他去创造。从那以后,陈光标的经商才能一步步显现出来,在此后的人生中,不论成功或者失败,陈光标都没有放弃过探索致富的道路,他不断找寻赚钱的途径,不断积累自己的财富然后再用这些财富去回报社会,回报那些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