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德润心语
互联网,对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我很认同有说法,从九零后开始,他们就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因为他们一识字就开始上网。
大家知道,根据2018年第一届儿童互联网大会上出来的调查报告里,孩子最不喜欢家长说话的话中,前五名的分别是哪些吗?
A、“快去学习/快写作业”、
B、“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
C、“不许看手机/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游戏”、
D、“真没用/笨”、
E、“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F、家里没油了,赶紧去给买瓶油回来
F虽然是被支使着去做事,但是在这里他们是被需要的,反而不如之前的那几种说法那么让他们有心理上的反抗。
还有,你们知道,孩子经常用的、最容易变成他们口头禅的网络语言又有哪些吗?
A、“666”、
B、“秀”、
C、“扎心了,老铁”、
D、“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
E、社会人,小猪佩奇”。
这些选项全都是,“一识字即会上网”,以网络为“长缨”,缚理想的“苍龙”,“前所未有的环境,造就了前所未有的一代人。”——教育专家对“网一代”的评价。
每天睡前刷微信朋友圈,买东西上‘淘宝’,有问题就‘百度’。”南昌航空大学三年级本科生胡某俊1994年出生,是典型的“掌上生活”一代。对他来说,互联网已不仅是个工具,更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元素。他的手机里有几十个应用程序,从娱乐、社交到学习、阅读。
也就是说,网络是这个学生不可或缺的一个生活元素了。无论是游戏、不管是学习、不管是交友。
2018年在广州举行的《第一届儿童互联网大会》组成了一个儿童代表组成的调研小组。在调查中发现:
当孩子们被问到“现在不是限制未成年人游戏账号吗?为什么你们还能上网边玩边聊?”的问题时,一些少年儿童说:“那还不简单,上网搜一个成年人的身份证号输入进去不就可以了吗?”
24.43%的受访少年儿童表示自己制作过短视频,并上传到互联网上,其中初一、初二的学生占1/3,而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占总数的14.3%。
案例:黑龙江鹤岗男孩“钟美美”因模仿老师走红网络
他们对于网络的了解,是会比我们想到的更游刃有余的,游戏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社交方式。超过79%的少年儿童偶尔会加陌生人为网络好友,60%的少年儿童表示“为了游戏打得更好而添加陌生人为游戏好友”。
孩子们的生活里就有手机的存在,我们不可能把手机从孩子的生活里剥出来,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孩子的手机不离手了怎么办?
2019年8月29日清晨六时许,也就是在开学的头一天,北京朝阳区一个小区的一名十多岁的少年从家中坠楼身亡。听说之前的就说是这个孩子玩手机时,爸爸不让玩,还打了几巴掌。这是民警了解到的这个消息。
在今年的5月23号,一个16岁初中生被老师没收手机又被母亲这个训斥,跳河要轻生。多亏民警把他给救上来了。因为手机跟家长发生争执的事情非常多的包括我在疫情期间的也接到了几个热线的。求助就是因为手机跟孩子发生了争执。
因为这个孩子呢,大部分时间是在学习,可是呢,很多时候他们确实在做其他的事情,就是家长有时候会推开门,就发现孩子是在玩游戏,或者在聊天。
调查报告也显示:27.3%的少年儿童因玩手机与家长产生争执,产生争执比较多的年龄段为初中阶段,初一、初二年级尤为突出。
手机对于孩子来说,到底是工具还是玩具?
说孩子为什么会因为手机被夺就会自*呢?很多家长都会很不理解。我在百度上我搜索了一下的关键词:“手机、学生、自*”,一千二百万条相关信息。这个信息量我觉得不能说仅仅说是一个孩子的问题,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对于您来说手机对于孩子来说,到底是工具还是玩具?
当我们家长把这个手机当工具的时候,我们家长很放心的。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学习离不开,就特别是疫情期间都在上网课。这里说的“手机”就是泛指的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
说它是一个工具,功能很全。能干什么呢?几乎能搜索到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可以购物、可以交友、可以娱乐、可以自我展示。
通过这个手机终端随时可以自拍呀,随手拍摄并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就是Vlog。还可以直播;我还可以听书、可以阅读、可以上各种课程。
这是互联网的一个手机。
作为一个工具,我们来说啊。如果说孩子有一定的能力,现在互联网我们可以提供这个价值变现的服务,就说是可以通过自媒体、直播平台要知识变现。这是手机现在能带给我们的一个便利。
根据我们的想法:一把菜刀在厨师手里它是工具,如果菜刀离开了厨房,并且被人用来伤人或威胁他人就变成凶器了。这就事物的两面性。
很多家长的他会是这样的一看孩子拿手机,特别是长时间拿手机的时候。这孩子网络少年了。网瘾了。以我个人为例,我儿子拿起手机时间稍微时间长一点,我心里都会焦虑:孩子会不会看到不良信息啊?孩子会不会这个沉迷于这个网络游戏啊?因为我们界定网瘾的主要因素就是什么的网络色情、网络游戏、还有网络交友,它都会给孩子带来各种各样的这个风险,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影响孩子的学业,甚至会诱发犯罪。
其实你们知道吗?孩子之所以会把手机变成那个玩具。是他能在这里找到自我,就是理想中的自我的一个实现,也能找到自我需要的一个替代。更多是什么呢?能找到现实中被认同的缺失,所以会把工具变成这个玩具。
孩子有网瘾的背后往往都是说我们这个家长的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的工作人员去对网瘾少年的采访:你从网瘾学校出来以后你还会玩游戏吗?这孩子沉默半天之后,说老师我可能只能保证有三个月,两三个月内不再沉迷网络。因为我回到家以后,面对的是冰冷的家庭。
这是一个网瘾学校的孩子。大家都肯定听说过以前的网瘾学校的负面报道:电击、体罚等等!说真的很难想象很多家长为什么会花钱,让一个孩子去遭受心灵和肉体的双重伤害呢?无奈!!!家长们会说我们但凡有一点法子也不会把自己的亲骨肉送去让别人折磨啊!!
可是这些家长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主动的做一些改变呢?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无条件的爱、互动、有学习氛围的家!
因为家庭对一个孩子来说,应该是孩子的这个心灵的避风港。而这个网瘾孩子表现出来的是他面临的家庭不是避风港,而是风暴的中心。所以呢,孩子要在互联网上寻找一个自己的避风港。
同样,因为缺少互动亲子之间没有沟通交流。很多网瘾孩子是因为他们在现实中都出现了社交困难,或者说人际关系不良,而感到孤独,在家里缺少沟通,没人理解,所以只能让我去互联网去逃避。实际上它是一种逃避行为,就躲避当下的一种状态。在跟你说什么的,我们叫另一种说法,叫隐形留守儿童。
曾几何时,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成了保姆。很多孩子就是一出生。眼前晃的就是这个东西,什么这个动漫、这动画片啊什么这个识字卡片的什么识字儿歌啊之类的都从这里出来了。可以让我们家长自己能安静一会儿,这更说明这不是说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如何面对离不开手机的孩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红艳说了这么一句话:互联网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北京的天,有时来有时雾霾,我们应该在习惯和接纳的同时寻求改善和解决的方法。首先,我们要习惯和接纳。互联网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我们不能一味地逃避、屏蔽。有一个家长说:家里没有网,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我非常不认同。
先给诸位看一个图片吧,
这个图片我相信诸位都看过。这个是中央电视台2019主持人大赛最后决赛阶段的看图说话环节。首先出现的图片是一个小女孩坐在沙发上捧着手机,你会想到什么呢?
我当时就想到了这个。孩子这个是不是没人陪伴。最后整个画面展示出来的全景是这样的:
是两个人很近,坐在一个沙发上。孩子温暖的问候妈妈母亲节快乐。妈妈面无表情的。回复了一个谢谢,一个开心微笑的表情。
这就是当下的互联网时代的成年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董卿评委在这个点评选手的时候说:一个孩子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想成为爸爸妈妈手中的手机,横在他们的手心里。
说实话,这句话我说我心里酸酸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就说这个孩子是家庭的显示器,一个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所有问题就是这个家庭里的问题。那孩子为什么会手机不离手呢?这也是必然的一个结果,就是像这张图片,刚才大家伙看到这个图片一样,因为妈妈每天就是在这样做这个事情。那我们怎么办?
不管是高中生?还是初中生还是小学生?你都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一起游戏,陪她出去运动。因为首先一点,你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放下手机,也就说你用其他时间来挤占他玩手机的时间;不要一下子就把他给剥夺掉,你要是直接把它剥夺掉就会出问题了。
前年,一个亲戚家的孩子。玩手机游戏充值,把他妈妈那个是银行卡里的钱都用光了。怕他爸爸打他,用那个剃胡刀割颈部大动脉。当然,被家人及时发现,只是割破了皮肤流了许多血。没有生命危险。
从那以后孩子就是已经表现出了一个很木纳的状态。家里不敢管了,因为恰恰那个时候家里要了一个二胎。所以说家里就放任这个男孩玩游戏。
在这里就家长在这个问题上。你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你首先你不想让孩子变成这样。可是你用了一种极其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结果孩子就像我们讲2019年8月29号就是北京朝阳区的跳楼的那个孩子一样。
暑假期间,孩子为什么会手机不离手了?我们抛开说游戏对他的心理诱惑以外,那我就分析这个事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肯定他是没有的玩对吧。青春期的孩子本应该是充满朝气的,本应该是跟那个同学们一起运动,聊天,疯闹。
可是没有!?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活动,我们更多的时候是让孩子在学习:假期作业、额外的作业和补课班。基本上我们没有大块的时间来和同学们玩,人家也没有这个时间。
“学习累了之后,你可以放松的玩一下手机。”当孩子提出玩游戏的要求时,很多父母的回答。
好吧!因为你也在玩游戏或是在追剧。
我们是否可以站在了解和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的角度,陪他一起读一本书、看他喜欢的电影、他喜欢的游戏、他喜欢的运动、她喜欢聊的话题……
不批判、不评论,这是倾听,说出自己的观点。享受这短暂的几年陪读时光呢?!因为,18岁后他们需要自己的空间了。这里唯独没有你的位置……
千万千万注意就是不能打骂、恐吓等语言暴力。就像我刚才讲的,你以为你是在爱你的孩子,其实孩子感受到的就是你爱孩子的成绩,而不是他这个人。你只要跟他说,我真的爱你,不管说你考的成绩怎么样?不管是你调皮、惹祸,我们都爱。把它表达出来,我们中国的家长羞于表达。
不提倡用物质来表达爱。---我们常说的有条件的爱!对爱的表达方式通常就是。你这次要考一百分,我给你买一双名牌鞋或买个手机。前两天我周边有一个朋友:孩子期末成绩考了个前十名,前几天妈妈给买了个平衡车,一千多块钱。
这种由物质来代替,不提倡。因为你要跟孩子强化学生的学习,本来就是他自己应该跟随他一辈子的事情,不要用物质去交换。而孩子感觉到:你爱的是我的成绩不是我!
父母除了注意自己的沟通方式,还可以想办法给孩子创设同伴环境。目前在很多城市里都有国际童军组织,它是一个国际性的、全球化、非政府、非宗教、非盈利,按照特定方法进行的青少年社会性运动。是向青少年提供他们在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培养出健全的公民,最终目的是希望将来这些青少年可以回馈社会并对社会有所贡献。
强调以实际的户外活动作为非正式的教育训练方式:包括露营、森林知识、水上活动、徒步旅行、野外旅行和运动等。通过让孩子回归大自然、掌握各种日常生活技能和团队一起完成各种任务,在游戏中学习自救、急救、社交、团队、领导能力等多个在现在学校里未完成的技能。
当然,有的城市也有这种“类童军”的地方性的青少年运动组织。也是很非常不错的。
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在丛林中、在大海边、在山顶孩子会觉得手机只有拍照这个用途。
电竞社团、各种体育项目社团、文艺项目社团,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孩子自发参与的团体项目。我们家长们也可以自己组织这样的团体,让孩子们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所以说。面对手机不离手的孩子,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用其他的生活方式和这个活动来挤占他的这个手机使用时间。而不是要一下子就把手机从孩子的手中拿走!!!
如果说孩子已经不上学了,你要去看孩子在学校里的环境和同班的孩子。是的,同伴关系、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检视一下你家庭里的亲子关系或者家庭的氛围是不是给孩子造成了不敢去面对学校、不敢去面对同学、不敢去面对学习这件事情、不敢去面对老师;不是手机不让你的孩子上学了。手机只是他逃避当下的一个工具。仅此而已,千万不要把这个孩子不上学的原因归结给手机。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说了孩子们对互联网的一个认知和使用,互联网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最后呢,我们讲了一下,孩子们是如我们该如何面对离不开手机的孩子,千万要注意,就是不要用语言暴力,我们要弄清楚孩子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离不开了手机。手机绝对不是孩子沉迷于网络的罪魁祸首我们今天到这里。
珍惜和孩子 在一起的时间吧!
把自己也变成一个“幼稚、单纯”的孩子,和他一起疯、一起哭、一起笑。这样她会有更好的状态去面对未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