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她的地貌多样,是我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河北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华夏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千百年来,燕赵大地以其独有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吸引了无数文人在此驻足吟唱,流连忘返。许多名篇历经多年而不朽,出现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口耳相传,家喻户晓。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画)吴建潮
课本里的河北,有着红色的底色。抗战时期,八路军在这里英勇奋战,建立了晋察冀、晋冀豫、冀热辽等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移驻西柏坡,掀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从冀东到冀南,从白洋淀到太行山,河北的红色印记无处不在,成为作家们创作的源头活水。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狼牙山五壮士》,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941年9月,26岁的《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沈重深入晋察冀边区前线,撰写了《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从此,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从晋察冀边区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浴血抗战的中国军民的楷模。如今,位于易县的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与峥嵘险峻的山势交相辉映,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红色圣殿。
狼牙山五壮士(油画·局部) 詹建俊
狼牙山秋色(中国画) 范志礼
“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了……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手术台就是阵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白求恩大夫在发生于冀中河间县的齐会战斗中,不顾个人安危为八路军伤员动手术的事迹,令人感动与敬佩。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小英雄雨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还乡河流经唐山市丰润区。抗战时期,丰润籍作家管桦担任冀东区党委机关报《救国报》随军记者。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管桦一手持枪保卫家乡,一手持笔创作鼓舞人心的文艺作品,小英雄“雨来”的形象便诞生在他的笔下。管桦以自己目睹的或听到的抗日小英雄的事迹,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成功地塑造出这一难忘的形象。雨来是虚构的,却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根据地少年儿童的一个真实缩影。
英勇的燕赵儿女早已与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争史熔铸在一起,成为永远的丰碑。
燕赵往贤,群星璀璨。河北文脉,世代绵延。课本里的河北,氤氲着伟大的燕赵文化精神。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2000多年前,义士荆轲在河北西部的易水旁辞别燕太子丹,踏上了刺秦的征程。荆轲刺秦虽然失败,但他的事迹却长久流传。他轻生死、重情义,实现了更高的生命价值。燕太子丹的精诚与荆轲的侠士志向契合在一起,成就了燕赵文化中的“慷慨悲歌”。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蔺相如者,赵人也”,“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司马迁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极力渲染,生动刻画了廉颇、蔺相如的良将、良相形象。口耳相传的完璧归赵、价值连城、负荆请罪等成语,也均出自于此。在此文中,我们既能感受到蔺相如的胆识和包容,又能感受到廉颇的勇猛与大义。
从燕国到赵国,从荆轲到蔺相如,河北先贤的精神品质穿越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印刻在了小小的课本里。慷慨悲歌、好气任侠、轻死重义、包容求是的燕赵文化精神留驻在了无数人心中。
课本里的河北,带给我们许多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纪昀以简练平实的语言,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不可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长相思》,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本里的河北饱含着对故乡的思念。1682年2月,康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告祭,随大军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作者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令人动容。
《长相思》(课本内页)资料图片
课本里的河北,也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力量。“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中国石拱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桥梁专家茅以昇运用科学数据,介绍了赵州桥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河北深厚的人文与艺术底蕴。
赵州桥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本里的河北,更有着令人心驰神往的磅礴壮丽之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班师,途经今昌黎县境内渤海之滨的碣石山,被美景所吸引,写下此篇。在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美景之中,古人的壮志情怀跃然纸上。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书法) 刘金凯
“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詹天佑》,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00多年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不畏帝国主义的压迫,以坚韧的毅力和高超的技术主持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建。100多年后的今天,京张高铁已开始全面铺轨。从课本到现实,河北一直以昂扬的姿态阔步前行。
“回首览燕赵,春生两河间”,“燕赵何苍茫,鸿雁来翩翻”。课本里的河北如陈年佳酿,浓厚而绵长,将永远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本报记者 陈元秋)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11月11日
本期编辑:康薇薇 李薇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