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余粮:主含碱式氧化铁[FeO(OH)]
褐铁矿,非晶质。常成葡萄状、肾状、乳房状、块状、土状等集合体。颜色为褐色到黑色,若为土状则为黄褐色或黄色。条痕为黄褐色。半金属光泽或土状光泽,有时作丝绢光泽。不透明。断面为介壳状或土状。硬度1-5.5。比重3.6-4.0。
《玉函山房辑佚节》辑《河图括地象》:“八年水厄解,岁乃大旱,民无食,禹大哀之。
行旷山中,见物如豕人立,呼禹曰:‘尔禹,来岁大旱,西山土中食,可以止民之饥也。’禹归,以问于太乙,曰:‘是何应欤?’太乙曰:‘腥腥(猩猩)也,人面豕身知人名也。’禹乃大发民众以食于西山。太乙亦禹之师也。”
此禹大发民众所食之“西山土中食”,即所谓太乙余粮。太乙余粮,为禹余粮之精者,谓可以药用,亦可救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