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是太极拳的重要特征,也是练太极拳功夫的重要方法,是太极拳“以慢御快”功夫的重要体现的。“以慢御快”是最难理解的。实质上,人们在观看搏击类比赛的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问题是规则的问题。我们任何一项比赛,都有规则,这些规则有的是为了保护运动员的需要,有的是为了技术的需要,有得却仅仅是为了观众观感的需要,是的,大家注意,为了我们观众“着想”的!也就是迎合大众的需要而规定的规则!比如,任何比赛都需要精彩,精彩是收视率的重要保证。这样拳赛的组织者希望比赛越激烈越好,所以规定选手双方必须不停地进攻!这样激烈迅猛打斗场面是观众最喜欢看的。比赛过程中如果一方不主动进攻,就会被罚分警告,严重的判消极比赛,甚至判输。所以搏击的比赛是一种规则下的比赛。
而武术则是没有过多规则的,武术的比赛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是“点到为止”。其实是靠博弈双方的感觉来知道自己与对手水平的一种交流方式。
在搏击比赛的规则下,“快”被人理解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功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出拳的速度,一秒钟出拳的次数成了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殊不知,“快”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隐患”!这种“隐患”很难让人理解,这也让许多耍聪明的人转了空子,利用这种片面的“速度”哄骗那些不明就里的人。
太极拳的“慢”是一种相对的慢,“慢”既是一种功夫,又是一种策略。我们没有看到蜗牛因为慢而从地球上消失,树懒也在地球活了上亿年。“慢”的好处大家都看不到,只盯着“快”的优势而大加追捧,这是非常片面的观点。须知没有快就没有慢,没有慢也就没有快。
大家对以柔克刚听得多,对于“以慢御快”可能更难以理解。当然,慢和快是互为匹敌的,快能克慢,慢亦能克快,刚能克柔,柔亦能克刚,这是前提,不能片面强调一方。下面讲一讲太极拳“以慢御快”的原理。
我们说,太极拳的“慢”既是一种技术,又是一种策略。
首先,从技术上来说,太极拳的“慢”是太极拳的特点决定了的。太极拳练的是圆,走的是曲线,弧线,而不是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的直线。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最短,所以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都是走直线的武术。前进后退也以直进直出为主要特征。为的是追求最短距离,最快的打击目标的作用效果。这种快的效果虽然有优势的一面,但是它大多的是在一个平面里的运动,往往做不到全方位的作用效果。这种快,伴随的是运动半径大、幅度大以及不可避免的大力量,大体力的付出和消耗。而且,快意味着稳定性差,还有判断失误,出击过分而难以及时回撤调整的弊端。比如一颗子弹,那是最快的了,如果没有击中目标,那就是废弹一枚,找不回来的。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曲线和弧线为主,曲线和弧线的特点是飘忽不定,距离长。但这正是太极拳发挥其优势的所在。因为走的是弧线,所以太极拳的功夫用来打人是没有优势的,但是,因为弧线的特点,太极拳能让对手摸不着力的方向和力度的大小,找不着力点。因为太极拳不是硬拼的功夫,太极拳的功夫表现在利用自身的稳定,来控制对手的中心,是对手立身不稳,从而无法组织力量进行打击和反击,所以太极拳的弧线运动能很好达到这样的目的,在对对手进行沾连粘随的过程中,消耗对手,并在此过程种寻找打击对手的机会。所以太极拳与传统武术(外家拳)以及散打搏击的技术特点是不一样的。前者是直达目的的进攻,而太极拳是曲线救国的防御,就像解放战争时期的运动站,麻雀战,不是以硬碰硬,以刚制刚的硬拼,而是真正的以柔克刚,走曲线,放迷雾。是利用智慧来取胜的拳术。
从策略上来说,太极拳的“慢”往往能够达到“以逸待劳"的特殊效果。慢,是因为时时处处都保持松柔的状态,而松软是自身气血能量运行的有力保证,松柔可以避免气血的瘀滞不畅,周身可以及时的气血养分的补充和供给,是有氧运动的典型代表。同时,松柔的状态也是时时刻刻准备出击的状态,发于不得不发,发就要势在必得。所以,慢其实是为快而准备着的。这是太极拳“慢”的策略,是智慧拳的重要表现。
其次,太极拳的“转”,也是太极拳运动的重要技术特征和优势所在!记得有一位太极拳老师总结一句话,叫做“逢沉必转”其实是有偏颇的,太极拳是“慢、匀、稳、沉、圆、整、松、柔”的拳术。时时处处都要体现它的这些特征。松沉,圆转,是无时无处不在的。“转"是太极拳走弧线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我们说太极拳是一种阴阳哲学理论指导的拳术,转是弧线运动的相对形式,也是弧线运动的延伸。太极拳的“转”是一种立体的转,又是一种嵌套的转,既有身体的转,又有肢体的局部的转,又称为自传和公转。正是这种复杂多变的立体嵌套的“转”,让对手无所适从,很难找到突破的缺口。这种“转”的运动形式,对于摔跤手来说,其实是一种灾难性的结果,摔跤是必须要有抓手的,太极拳是避免抓手的,这一点是正太极拳最大的优势所在。抓手是一种刻意的行为,这种“刻意”是没有达到练“意”状态的一种表现,是慢的,容易被控制的表现。
最后我们来说说太极拳的“相连”。其实就是我们说的“筋骨”,也叫做“节节贯穿”。节节贯穿的重要性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没有节节贯穿,身形必然散乱,节节贯穿与虚领顶劲,立身中正,含胸拔背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节节贯穿是力由地起,传导周身的有力保证,没有节节贯穿,力就不会直达周身以及传导到地面上去,导致脚下无根。漂浮打人上没有力度的。
禅宗太极:专注王宗岳、杨露禅太极理论与实践研究30年!欢迎关注探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