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镇山清水秀,天童片区更是古色古香。虽说是考核验收,却更像在古镇旅游,很有江南老底子韵味。”走在修缮一新,别具匠心的天童老街,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考核验收组的成员们曾这么赞叹。
8月5日,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了解到,2019年度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考核验收结果已发布,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天童集镇获评“省级样板”称号,这也是继2017年东吴片区小城镇项目获评省级样板后,东吴镇再次获得该项荣誉。
天童集镇凭什么获评“省级样板”?据介绍,这里在整治中将“禅宗”“慈孝”“民俗”等文化元素贯穿整治过程中,重点围绕老街打造、空间优化、文化传承、民生配套等方面,做好了内外兼修的文章,在提升片区整体景观风貌的同时,彰显出了天童独特的乡土特色风貌。
修旧如旧,再现老街原生态
天童片区主要包括东吴镇天童村、童一村及三塘村建成区等区域,约1平方公里,毗邻东钱湖风景区和太白山麓,区域内还有1700多年历史的天童禅寺,自然资源和周边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今年年初,东吴镇启动了天童片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东南佛国、养心天童”为总目标,总投资1亿元,实施了26个项目。
记者前往探访时,第一站就选在了全长1.5公里的天童老街。
今年74岁的老天童人徐仁远回忆,天童老街曾是鄞县东乡十八街之一。当时的天童老街上商店林立,有棉百店、百货店、南货店、当铺、饭店客栈、酒坊、饼店、药店、肉店、咸货店以及水产摊等。
不过,随着道路交通不断发展,天童老街由于功能缺失,再加上缺乏系统保护,老街一度破坏较为严重,沿街许多老建筑都成危房,有的甚至已经倒塌消失。
在整治规划时,天童老街街景改造被列入天童片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之一,先后实施综合管线上改下和老街立面改造,并在改造过程中修旧如旧,“变疤为亮点”,打造特色风貌街区,还原老街昔日风貌。
记者留意到,这里的道路道采用了老石板铺装,两侧景墙运用老街传统的卵石墙、瓦爿墙、青水砖墙,展现老街传统风貌;临街房屋翻建上,以现存历史文化建筑为蓝本,最大限度还原老街明清木结构房屋的风貌,门窗、门头都采用了天童老样式。
同时,在老街主入口还打造了一组“年代墙”,集中展示天童唐宋石刻、砖瓦以及明清门窗等不同年代的历史印记,凸显老街厚重文化底蕴。
文化节点打造上,采用了乡土材料,石头墙由取自天童的溪坑石所砌,节点点缀的竹风铃、竹凳、竹挂式均由天童林间的竹子制作而成,“牛耕田”等景观造型则由废旧瓦缸修葺而成,充分体现了“循环利用、匠心点缀”的效果。
“不知道该怎么修的时候,就会到王氏吉房、谢家大院等几幢现存保存较好的老房子去量尺寸、看样式,想尽办法让这些民居符合老街气质。”东吴镇城建办副主任戴芹芹介绍,这次镇里专门邀请了一批专业的古建筑师傅参与,比如曾参与过故宫修缮的綦再德以及史东初等。
“正是有了这些老匠人对老底子工艺尊重的匠心精神,才让老街的时光得以倒流。”戴芹芹举例,在修复当初天童“最干净的三口井潭”之一的清水潭,在老匠人的坚持下,材料不好换材料、石料垒法不对换垒法,先后返工了四五次,直至呈现出“修旧如旧”的效果才完工。
文化传承,用本土元素讲述东吴故事
在老街上,记者随机走进了好几户商家,请他们推荐接下来可以走走看看的风景,得到的“答案”可不少:
去太白湖文化广场暨天童文创集市走走,那里由20亩低效厂房改建,其内建有一个太白湖博物馆,还设置了直径达20米的户外水镜广场,专门制作了一只以青瓷为原材料的圆球,在其表面复刻了过去当地越窑出产的老底子青花瓷花纹,文创企业正在陆续入驻;
“海丝”公园别错过,那里遵循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紧临水库边的150亩矿山废弃地块进行了改造,通过地形修缮、雨水系统梳理以及景观设计,既保护了生态、丰富了文化,又给镇民增加了休闲健身的绿地;
木匠研习基地,那里是对原先已被家具加工作坊“入驻”的原蔡氏宗祠进行回收改建的,专门弘扬天童老底子的农耕文化与匠人精神;镴器研习社,那里则由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废弃水厂地块修缮改建,专门传承天童镴会民俗文化;目前还邀请了史东初、陈世红等老匠人共同参与木匠研习基地与镴器研习社的运营与传承,同时也是全镇中小学生劳作研习基地;
......
这些文化景观都重点围绕“老屋、老院、老井”等特色打造,在留住天童岁月印迹的同时,注重对当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整治期间,东吴镇举办了“海丝明珠·禅意天童”海丝文旅节,纪录片《天童寺》在央视播出;邀请小百花越剧团重新编写《杜孝子传》,在镇文体中心重新登台演出;请宁波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尧青创作了4米长画《天童老街图》;集中搜编了旧时民谣和童谣共11首,专门请了小朋友录制音频予以保存和流传,同时还收集了民间传说、地名故事等40多篇,即将编印成册等。
(本文图片由东吴镇和宁波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提供)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