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陶器丨“纯素颜”的逆袭!粗糙原始的TA,居然还是香饽饽

日本陶器丨“纯素颜”的逆袭!粗糙原始的TA,居然还是香饽饽

首页休闲益智禅宗陶器更新时间:2024-05-09

纪伯伦说,“我们活着只是为了发现美,其他的一切都是在等待”。

提起茶器的“美”,就不得不提到日本的器物了。他们的执著可谓是令人叹为观止。

正如川端康成在《雪国》里描述的那只绘有嫩蕨菜的织部茶碗,碗沿有一处深红的印渍,仿佛茶渍,又仿佛主人久久品饮所抿出的唇印,使茶碗生动不已。

可以说,理解了茶器,就理解了日本茶道的趣味,就理解了根植于日本茶道中的“匠心”与“禅意”。

谈到这方面,就必须要简单提一下历史了。日本的茶器和茶道具最早都是从中国学去的。

这要源于古代的宗教文化传播。日本古代的建筑、雕塑、绘画、书法、哲学等无一不是随着佛教僧侣们的宗教活动传播、发展起来的。同样,他们也把中国古代的寺院茶传到日本,逐渐形成了日本的茶道文化。

随着日本本土吃茶的普及和茶道思想和茶仪的成熟,就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本民族风范的茶道仪式和茶器。

在这其中,茶器更是浸染了日本独有的美学文化。

相比于中国瓷器追求的“如玉”,日本对陶的执著可见一斑。他们追求一种“粗糙”,更加符合日本关于茶器要有手作之温度和材料之粗粝的审美。

是茶君身边有几位朋友都喜欢这种“粗糙”,他们对日本茶器的形容多是:原始、淳朴、低调、安静,有一种无言的美。

也或许是受日本文化及茶器风格的影响,本来在中国比较小众的柴烧,最近几年有越来越火的趋势,也算是一种崇尚自然之美和返璞归真吧。

对于日本的美学,很多人会不自觉想到“侘寂”美学,即一种不刻意突出装饰和外表,强调事物质朴的内在,并且能够经历时间考验的本质的美。

侘寂的原意是简陋,在禅宗中安于简陋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而战国时代的茶道家千利休,创造了侘寂茶,便把这种精神与茶道追求的美学结合了起来。

这体现在茶道上的精神就是:不刻意追求饮茶的地点、环境、摆设,茶器是否华丽、圆润、亮丽,是否由名家制作等等,仅仅追求一点,便是品茶时的“清静之心”。

由此可见,侘寂追求的是一种无需繁华,不要装饰,直指本源的精神。

侘寂描绘是的残缺之美,残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圆满的、不恒久的,当然也可指朴素、寂静、谦逊、自然……它同佛教中的智慧一样,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这个词用语言来表达时,有很广的包容性。

但是比起“侘寂”,更觉得日本著名美学家、“民艺之父”柳宗悦一个“涩”字用得巧妙。

说实在,“涩”这个字除了日语之外,在任何一种其他国家的词典中都没有能够表示这种无上之美的词。

是茶君专门去查了相关词典,原来初形容茶味的苦涩,后引申为不经打磨的质朴、天然、素洁、纯真、高雅。

我们现在看到的多数日本茶器,基本都是壶、碗、器皿等实用品,大多是民窑生产的。相比“官窑”作品体现出的是精致、华美,那朴素、实用、坚固则可以说是“民窑”的特色。

那用“涩”就无形中增加了亲近感和生动感。而这也是柳宗悦提倡的“用之美”。

日本有位茶道名匠千利休,他便主张茶具茶杯,应该物为所用,茶碗与双手要有密切的贴合度,这才能使人在品茶的过程中,享受着视觉与味觉的融合。

试想一下,你可以通过灯光照射,感受到瓷器本身的晶莹剔透,捧在手上很有质感。图案雕刻在釉体上,能抚摸到它的凹凸立体。

简素之形、沉静质地、淳朴颜色,无装饰外形。以物示美,也许才是茶道不可忽视的长处。

今/日/互/撩/

你喜欢日本茶器吗?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联系作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