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邱叶
2020年的春节,中国大地,被一场突如其来冠状病毒肆虐,人们在惊慌,恐惧,纠结矛盾及期待中,度过初一,熬过了十五。
早春二月即将到来,在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寓意是,龙抬头必戏珠!因为没有珍贵的珍珠玛瑙,所以用五谷代替。古历二月二这天,家乡的人们便把炒豆子,当成神圣的使命来做,让不同颜色的红豆、黑豆、绿豆、白豆、黄豆经热锅爆炒后,红艳艳,绿油油,黄橙橙,白晶晶的,活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这粒粒豆珠像极了僧人手中待穿的佛珠,即高贵又平凡,满足人们口福的同时,又极具观赏性,我不仅感叹先辈们的超凡智慧,更惊讶中华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少儿时,每到古历二月二这天,一大早,母亲就开始忙活,到麦囤里端一簸箕颗粒饱满的小麦子后,又在墙上拿下一串玉米棒子,续而从储存各种豆子的坛坛罐罐里倒出分量等同的豆子。那些五颜六色的豆豆,凝聚着父母辛勤劳作的汗水,当母亲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她微笑着束上打了补丁的小花围裙,一边往灶膛里点火,一边吩咐正在炕上和我剥玉米的哥哥给她当下手拉风箱。
在北方(甘肃陇东)乡村,厨房里的灶台和土炕是连在一起的,灶台和土炕中间有一木栏杆隔离。灶台前面有一口大铁锅,口径有50公分,深有35公分,锅底较平,无论是,煎.炸.炖.炒.煮,蒸馍馍,烙饼子全靠它了,后面的小锅,一般都是做汤用的,小锅距离炕边栏杆20公分远。这样的厨房格局,在过去六七十年代的乡村,家家都一样,不但饭做好了,炕也烧热了,一举两得,经济实用。我家炕上唯一一张芦苇席子,每逢到冬天,我和哥哥放学回家直奔伙房,第一找妈,第二争先恐后的爬上热炕,手摸着油光锃亮的席子,看着母亲捡菜和面、擀面等、温馨画面仿佛还在眼前。
小脚母亲跪在灶台上,用铲子不停的在大锅里翻炒豆豆,锅内有劈哩啪啦的豆爆声和铲子撞击铁锅叮当声,豆香味弥漫了整个窑洞,炒豆子是个力气活,母亲一边干活一边擦汗,哥哥歪着脖子,右手拉风箱,左手往灶膛里放柴禾,让锅煤子涂了个大花脸,熊猫眼,我顿时乐了,哈哈哈,哥看你都成敬德了,母亲笑着说:甭管了,吃豆要紧!赶快啦!这么香的豆子多馋人啊!在那个贫寒困苦的年代,食物匮乏,能吃上炒豆子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
等到豆子出锅了,出锅的豆子,红的像宝石,绿的像翡翠,黑的像玛瑙,白的像珍珠,特别诱人,我急不可待, 跳下炕,抓了两把放进口袋,我吃着嘎嘣脆豆子,欣赏着色彩斑斓豆豆,感觉这豆豆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食。
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二月二的中午,同学个个在书包里,口袋里装满了自家炒的各色豆子。下午是语文课,课堂上,老师神采飞扬朗读课文。前面同学认真听讲,可后排的部分同学交头接耳,打手势,同桌间互换豆子,此处偷吃豆的声音不绝于耳,个别调皮捣蛋的男生用豆子砸前面的女生。当时,只听教杆鞭打桌子的声音,啪,啪啪啪!老师发飙说: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是上课时间,偷吃豆子,搞小动作,一而再再而三,没完啦!我若再发现个别同学吃豆子捣乱不听话,就自觉滚出教室站到外面去……,等下课后,你们一个个把嘴巴撑大了往死里吃,没人管你们,哈,哈哈哈,哄堂大笑……
几十年过去,儿时的快乐,家乡习俗,妈妈的味道,老师的幽默,同学们的天真,时常浮现在眼前,有到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民俗文化传统需要更多人去传承,良好的家风需要血脉相传……
在即将到来的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我如同当年的母亲一样下厨房,炒上一盘红艳艳的花生米,再炒一盘黄黑混搭的油豆,打开一瓶红乌苏「新疆啤酒」,举杯遥祝家乡父老乡亲,老师,同学们健康平安,吉祥如意!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度过当下的难关。让二月春风驱散阴霾,让二月的春雷劈死病毒猛兽,让祖国人民在一片祥和气氛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让所有美好像风雨过后的彩虹一样多姿多彩。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