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这篇文章主要是展示了屈原两种想法的激烈斗争,最终内心不愿向黑暗屈服的想法占了上风,屈原为了追求内心的节操不被污染而毅然投江的故事。但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这个故事的话,我还是忍不住要问:难道屈原真的不是被渔父逼死的吗?!为了形象的展示一下我的感觉,我做了这个图表示一下我看到的场景:
闲话少叙,直接看看渔父是怎么把屈原逼死的。
“屈原既放,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在奔腾咆哮的汨罗江边,一位披头散发,不人不鬼的屈大夫摇摇晃晃地走着,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就这样,心口被楚顷襄王*一万把刀子、孔乙己附体的屈大夫出场了,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地,遇见了生命当中的“那个他”。
于是乎,一场宫斗大戏开始了。一上来,渔父就用宫廷剧中反派常用的口吻挖苦我们的屈大夫: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呦,这不是三闾大夫大人吗?现在怎么沦落到这(zhei~注意拖长音)种地步了?”您瞧瞧,多贱的开场啊!那屈原这火爆的小脾气能忍得了吗?于是屈大夫展开第一轮舌尖上的反攻(bgm起):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是怎么反驳的呢?用现代话讲就是:“你懂个鬼啊,我这叫墨水中的一点白,污泥潭里最美的一朵莲花,他们看我和他们不一样,就让我暂且先来这里。”想了想,觉得不符合孔乙己的风格,便说:“再说了,免官不能叫放逐,免官!...读书人的事......能算放逐吗?”
但是渔父依旧接着嘴欠的风格,非要击垮我们男主和马其顿防线一样——看似坚强实则脆弱的小心灵,于是乎,宫斗round2,action!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这里的“哺其糟而歠其醨”意思就是“吃了酒糟再喝干净酒”意思和“淈其泥而扬其波”一样,就是让屈原和众人一起醉,一起同流合污。所以通俗来讲,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其实就是:“人家牛逼的人都改变世界,改变自己呢,就你在这儿装高调。你要是这么牛逼咋来我们这旮沓混了?”气人不气?气人不气?咱都觉得气更别说那个坚守自己“苟余情其信芳”的屈大夫了,这已经不仅仅是往伤痕累累的心灵上捅刀子了,这简直就是把刀子拔下来,夸张地夸这刀真做工真好,看半天再给人家插回去的感觉啊!屈原此时可能已经要吐血了,但是强忍着即将喷涌而出的血液,还是争辩道: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屈原说:“人家洗完澡的人都弹弹帽子和衣服上的灰才穿(洗完澡不用换一套衣服的吗?!),我宁愿跳进这江里面去,也不能让我这么高尚的节操,蒙受世俗的尘埃!”看看,已经激动成这个样子了,这一不小心就会做出冲动的傻事了。若是渔父就此罢手,还尚可挽回一条可怜的生命,但是..........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不屑地笑了笑,走了......走了!!!走了!!!边摇着船边说:“清水能洗缨,脏水能洗脚。”然后就不搭理屈原了!这谁受得了啊!要是我在那种情况下,不是追*渔父就是跳江自尽啊。我想,当时的屈原一定是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总之据说这就是屈原投江前的最后一段记载...........大型凶*案现场的既视感。
但是话说回来,就算是屈原自身的两种想法的对抗,那呈现出来的场景也是诡异的:屈原一个人被免官放逐,去到汨罗江畔散步,结果想起来自己的遭遇就生气,然后心里的另一种声音告诉他:“我屈某人的节操可是很纯粹的!”另一种声音就吵:“节操有什么用?还不是被放逐?”结果两种声音吵吵吵,就越来越愤怒,最终,叭地一下跳江。但是在旁观者眼中:屈原走走走,步伐越来越愤怒,叭地一下跳江了......
最后,还是要说屈原这个人不仅非常有才华,而且非常忠君爱国,秦军攻破楚国都郢的那天他跳江自尽,虽然留下了非常头疼的高考必背篇目《离*节选》,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点点就讨厌他,毕竟他也不知道未来发展出了高考这么个玩意儿。而且作为补偿,还给了三天假期不是?
不仅仅是《渔父》,楚辞当中的大部分篇目都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如果沉在江下的屈大夫看到人们捧读他的文章,体悟他的思想,一定会比在端午节那天能吃到粽子欣慰地多吧。
作者:刘东宇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