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十分钟不仅仅是两段学习过程中间的“放空”,对孩子们来说更是一段玩耍、想象、思考、移动和社交的“复合”时间。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静 编辑顾佳贇
11月7日,课间十分钟,在北京市海淀区北医附小的操场上,几个孩子正在扔沙包
市民徐妍(化名)的儿子2023年9月上小学一年级。对于小学生和家长来说,从幼儿园到公立小学,需要适应一整套新的生活节奏。最近,徐妍发现了一件自己不理解的事——除了喝水、上厕所,学校不准孩子们在课间十分钟走出教室。
“老师说,课间不能‘窜班’‘窜楼层’,不能跑不能跳,不能大声说话。一些家长其实也担心这样做对孩子健康不利,只能放学后带孩子在户外多跑跑,缓解视力疲劳。”徐妍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跳皮筋、丢沙包、打弹珠等课间游戏是我们‘80后’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然而这一代孩子却被课间‘圈养’了。”
“课间‘圈养’,指课间采取某种方式将学生限制在教室或学校某个地方,变相挤占学生休息时间,限制学生课外活动。” 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研究院院长薛海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课间‘圈养’不符合素质教育初衷,学校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劳逸结合,在课间、午间走出教室,合理休息。”
好处显而易见
课间十分钟休息的意义何在?
很多人认为“在学习间隙休息时,大脑是无所事事的”,2021年期刊《细胞》发表了一篇脑科学研究成果,颠覆了这种传统认知。研究者使用高灵敏度的脑磁图观察年轻人学习如何用非惯用手打字时的神经活动:经简单练习后,参与者短暂休息,然后继续练习,如此反复,研究者发现大脑在每段休息时间里都会高速“模仿”练习时的神经模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课间十分钟休息对学生身体发育、成长发展有诸多好处,不但可以缓解视力疲劳,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防止大脑缺氧,减少久坐,防止肥胖。反过来,课间十分钟不让学生活动,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严重的还会造成心理问题。
薛海平认为,课间十分钟不仅仅是两段学习过程中间的“放空”,对孩子们来说更是一段玩耍、想象、思考、移动和社交的时间。通过课间游戏,孩子们学会了宝贵的沟通技巧、谈判、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技能对以后的工作生活都大有用处。
家长的“折腾”
学校明知道课间十分钟的好处,却依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李美(化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李美的儿子今年就读于某小学二年级,之前一年级的整个学年,李美都在“死磕”这十分钟。
李美先与班主任商量“课间不能出教室的规定能否改改”,班主任回复“课间才十分钟,要上厕所、喝水,还要收拾下节课的东西,根本没时间离开教室”。班主任甚至感到很惊讶,说“大部分家长对学校规定没有异议”。
此后,李美打了张贴在校门口的督学电话反映情况。“督学态度非常好,答应和学校聊聊。一个月后我再给她打电话,就没有第一次热情了。她回复我学校的方案不太好让他们改,回复的口径越来越官方。”李美回忆道。
到了一年级第二学期,李美直接给当地教委打电话反映课间被占用的问题。经区教委与学校沟通,学校拿出了“每星期一次午饭后让孩子们去操场玩20分钟”的解决方案。
“虽然只有每周一天,也是很大进步。但我和孩子确认过好几遍,班主任并未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布学校新规定,因此没人敢出教室玩。”李美说。
二年级刚开学,李美直接在政府投诉小程序上向当地教委投诉,理由是“学校没有落实教育部50号令(《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根据2021年6月1日公布的相关规定,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李美收到的回复是“学校领导很重视,给他们一些时间”。“措辞依旧诚恳,但就是不改。”李美说,“我很生气,也很失望,还担心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折腾”一年多,并没有找回“十分钟”。李美的朋友因为接受不了课间“圈养”以及学校的一些管理方式,把孩子转学到了其他地区一家民办创新型学校。“我不想让孩子被训练成学习机器。”李美的朋友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打造“十分钟空间”
相比大多数学校的课间“圈养”,一些敢于课间“放养”的中小学正在将课间十分钟当作课题来研究。
位于门头沟的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以重视体育而闻名,这里的学生体能素质突出,北京体育大学多次来这里选苗子。哪怕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这里的学生也每天坚持课间、午间有序去操场活动。
“到了课间,我们会把学生‘赶出教室’,学校每天15时30分后的课后服务时间也用来进行户外体育活动。”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校长徐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们只有一个250米操场,初高中42个班的学生在操场上自由选择打球、跑步、做操,一派热闹景象,谁都不能闲着。课间哪怕时间紧张,也要出教室呼吸下新鲜空气。我们鼓励各年级学生在操场跨年龄交流,这对他们社会情感发育都有好处。”
再如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学校新,场地大,走廊宽,学校每一层还设有中庭花园。学校利用优越的硬件条件,想方设法让课间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嗒嗒球、下棋、赏花……课间十分钟成了孩子们的趣味时光。
杭州市春晖小学五年级班主任齐传鹏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把构建“十分钟空间”当成课题来研究。“鼓励孩子们走出教室,不一定非要去大草坪大操场,现在有的学校教学楼楼层高,下楼就花费好几分钟,我推崇的是因地制宜,走出教室马上就能到花样运动区、自然探究区等等。”齐传鹏说。
花样运动区有跳绳、踢毽子、磁吸飞镖等器材,不定时更新;自然探究区,是教室和走廊的文化、绿化小景观;还有阅读区,摆放孩子们爱看的课外读物。春晖小学利用学校的闲置公共空间重新开发,打造开放共享、灵活自主的“十分钟空间”。
2022年9月1日,重庆,黔江区黎水镇竹园村小学二年级学生在课间读书
让学校敢于“放养”
调研发现,学校之所以采取课间“圈养”方法,最直接的理由是避免发生校园安全事故。
在校园安全事故中,学校方的责任往往边界不清。储朝晖分析,观察近些年校园安全事故的处理过程可以看出,遇到校园意外事件,在调查之前,家长和舆论首先怪罪学校,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也往往先处理校方,这就使得学校内部“为了不出事,干脆不作为”,牺牲孩子的课外活动,关在教室里保安全。
薛海平表示,目前我国学校安全治理法律制度体系是由多部法律法规共同组成的,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有专门的校园安全法。“制定一部综合性、针对性的学校安全法,能更有效地推动学校安全治理的制度化与法治化,为安全事故的权责划分提供法律依据。”
薛海平建议,法律条文应尽可能考虑到课间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学校安全所涉及的实际问题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由于学校安全事故的特殊性,需要合理区分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应承担的责任,包括对教师的免责情况加以明确细化。
“课间十分钟从一个侧面对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提出了要求,学校和政府的责任边界也要划清楚。”储朝晖说。
过去几年一直坚持课间“放养”的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如何做好学生的安全保障?“只要不断细化管理,做起来并不难。首先是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对低小年级,老师就要把走廊操场的巡视工作做细致……方法有很多,我们也在不断探索,但不能因为害怕发生安全事故就因噎废食。”徐骏说。
来源: 新华社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