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首席记者 郭春雨
在济南百花洲附近,有家“不贵书店”,2017年夏天开业,营业的这几年,没咖啡、没文创,也没有陈列精致的小点心,除了卖书,啥都不卖。
在营业的这几年,书店曾经接待过不少记者,还有一些来拍视频的自媒体人探店——这本身就是个挺值得探究的事。对于一个既不算大、也不算美,也没啥明星的普通书店来说,能吸引人的,就是他“活着”。
在“4·23”世界读书日前夕,记者来到这家书店,看“活着”的背后,一个书店孑孓独行的故事。
一个所有人都反对的书店开张了
从大明湖正门出发,顺着曲水亭街弯弯绕绕的石板路向巷子更深处走,就能看到不贵书店原木色的招牌。虽然环境好,但这实在不是一个开店做生意的好地方:不临街,不热闹,背靠着济南的老城保护区,年轻人不多,来的生面孔都是游客。游客当成景点看,门口探头看一圈,全是书——抽身就走了。
书店的老板是王树增,年纪不大,32岁,和想象中儒雅的书店老板毫不沾边:套头衫、运动服裤子,衣服前胸沾着一两滴油渍,头发也毫无造型可言。
在开实体店之前,王树增曾在一家民营医院做文案,用他的话说,是“白天‘摸鱼’,晚上卖书”:下了班就骑着三轮车出去摆书摊。选择卖书,一方面是比较喜欢研究选书这个专业,另一方面是摆摊可以补贴生活。
王树增选书有自己的坚持,很多书摊都在卖的一些热门杂志,在他这都找不到影子。相反,一些相对小众的书,他总摆在显眼的位置上,而且全是正版书。来的顾客聊聊书,加个好友,一来二去的,一群聊得来的书友就聚在了书摊旁。
摆摊的四年里,王树增跟城管打了无数游击,终于,在又一次被城管驱赶后,王树增想辞职开实体书店了。
了解他的朋友都劝王树增,别辞职,别开实体书店。原因是明摆着的事:玩手机的越来越多,看实体书的越来越少。开书店,靠的不是情怀,开门七件事,房租、水电、人工……样样都要钱,而王树增没有钱。
农村出来的苦孩子,不是名校毕业,也从来没进过高收入的大公司,哪里来的钱去“做情怀”?
王树增还是想开书店。他觉得自己有这个底气:摆摊的这些年,他加了很多顾客,顾客发展成朋友,朋友都支持他的卖书事业。为了让这些朋友能继续支持他的想法,他每天都在朋友圈里“碎碎念”:“我想开书店,我正在为开书店做准备。”“开了书店,能把书卖得更好玩。
王树增在朋友圈问朋友,你们有没有想开的店?
朋友在下面回答:羊汤店。
起名字也费了很大的功夫。在为书店选址的时候,王树增想过很多的名字,虽然地址还没选好,但已经让他自己感到极为激动。王树增又开始在朋友圈碎碎念:名字都寄托了当事者的一些愿望,比如说自己的名字“王树增”,就寄托了父母希望他长大能当上副镇长的愿望,因为他们镇的副镇长就叫这个名。
王树增说,自己想了好几个名字,但是总觉得缺点什么,“文雅的不够响亮,响亮的不够文雅”,因为爱听周杰伦的歌,王树增就想,干脆用周杰伦的专辑来命名:范特西书店。
王树增在朋友圈问:这个名怎么样?
有朋友在下面回答:像理发店,而且是*马特的那种。
日复一日地在朋友圈碎碎念,在所有朋友都知道王树增要开书店后,书店的地址定下来了,名字也定下来了。地址,就选在大明湖百花洲附近;名字,就叫不贵书店。
选址原因很简单,房东人好,房租要价低;书店名字起得也很随意,好而不贵的书,才是书店最大的竞争力。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看书是个好事,但开书店,却遭到几乎所有人的反对。即便是朋友们都默认了王树增要开书店,在装修的时候,有不止一波热心的市民过来劝王树增不要开书店:在这么个偏僻的位置,开一个没啥顾客的书店,你这不擎等着赔本关门吗?
谁都劝不动王树增。2017年五一过后,一个绿树阴浓的好日子里,王树增的不贵书店正式开业。
书店的姿态
书店开了,也活下来了,还是不停地有人问王树增:为什么要开书店?
问的人多了,王树增就找人写了个告示贴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开书店是为了挣钱。
有客人来了,看见这个告示后扭头问王树增:那你挣到钱了吗?
王树增就回答:靠着这个书店,我买了房,找到了媳妇,还养了孩子。你说书店挣不挣钱?
王树增着重强调,“我靠着开书店,还买了车位,虽然没买车,但车位都十多万。”
书店挣钱,也不挣钱。虽然能让王树增安身立命,但书店多次都游离在撑不住的边缘,最近的一次撑不住,是要进30万的图书,王树增实在不知道从哪里找出这么多钱,觉得要撑不住的时候,朋友支招,店里搞了一波充值优惠,才凑齐了这笔钱。
一直到现在,王树增外面还是欠着一些钱,但也不算有亏空:毕竟钱都成了书,躺在仓库里。
不贵书店面积不大,扩张过一次,从45平扩张到了96平,但还是几乎没有能坐下的地方,凡是能看见的地方,全放着满满当当的书。
邀请记者坐下,王树增从柜台后摸摸索索地拿出俩马扎,绳子磨得毛边了,马扎边上都快包浆了:坐这,这行。
为了解决朋友来了没地坐的问题,王树增在门口放了一把躺椅,一把木椅。但这把躺椅基本上也没人坐,一方面是因为朋友们都习惯了站着看书、挑书;另一方面是因为椅子被占了:一只肥猫,长期以肚皮朝上的姿态盘踞在椅子上睡觉。王树增一边埋怨着这只肥猫长期混吃混喝的霸道,一边拿出一个小毯子,想要给肥猫盖上——当天有点下雨,担心猫着凉。
书店门外的躺椅,长期被大白猫占据
但王树增可不是个暖男,甚至都算不上好脾气的人。认识他十来年的顾客小墨说,王树增是被朋友当个“怪人”推荐给自己的,因为自己的脾气就挺怪。
“朋友说我的脾气挺怪,泉城路有个摆摊卖书的脾气也挺怪,你们俩肯定能聊得上来。”果然,小墨跟王树增从卖家和顾客的关系发展成了线下朋友的关系。小墨说,王树增有点旧时掌柜的拧劲和傲劲,有顾客来买书,想要还价,王树增摆出一张臭脸,宁肯几百块钱的生意不做,也不给人便宜一块钱。不为啥,就是觉得顾客还价“不尊重书,也不尊重自己。”
但王树增也并不真的那么在乎钱。收银台后面书架是显眼的“黄金位置”,王树增全放着小众书,经常是好久都没人买,但王树增就是不换。问他为啥,问就是“我就愿意这样摆”;卖文创、玩具、教辅的利润高,也畅销,王树增就是不卖,问他为啥,问就是“我就是不想卖”。
王树增说,自己并不爱看书,也没有这个时间看书,时间都用来去挣钱了。但看记者挑了两本社会学的书,王树增立刻转身去拿了一套《金枝》,语气诚恳地让人觉得这书绝对值得一读:“我没看过,但这本书绝对好。”
记者看了一下,《金枝》作者是詹姆斯·乔治·弗雷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也是神话学和比较宗教学的先驱。
小墨也觉得,王树增是“有文化、有情怀的人”,他选的书有品位,而且还很懂。他在朋友圈里推荐的书经常大获好评。“王树增是很有品味的。”
然而,在王树增那里,意义再次被消解。选择哪些书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便宜”。书不仅要好,还得便宜。不贵书店所售图书,价格一般非常低,有时甚至会接近正常书店的进货折扣,也就是定价的六折左右。
想要拿到低折扣,能靠多跑跑、加大进货量来打动出版商。“我是全济南、全山东、全国最便宜的书店。”王树增有点得意,“好而不贵,这是不贵书店的核心竞争力。”
不过,书店的意义可不止这些:媳妇李永华曾是王树增的顾客,俩人是在他骑着三轮车摆书摊的时候认识的,俩人以后店主和顾客的身份处了两年后走到了一起——媳妇都是书店给“找到的”。
媳妇都曾经是王树增的顾客
3万个顾客,3万个好友
记者问,书店的支出有多少?成本有多少?利润有多少?王树增通通答不上来,但他说自己学过了“经济统计学。”
记者问,你看过经济学的书吗?“没有”。
记者又问,你卖过经济学的书吗?“没有”。
记者再问,王树增有点急眼,“没看过但我懂,因为我是从实践里得出来的经验。”王树增的实践,就是他的微信。他有7部手机,3万多个微信好友,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手机接单、回复顾客咨询。手机24小时待机,消息永远不停。为了能带好这些手机,王树增专门找了个电脑包装手机,平时7部手机就一字排开,王树增看着不像书店老板,倒是很像修手机的店主。
“微信少了,消息会爆,顾客的信息回复不过来。”王树增说,之前因为信息回复慢曾经引发顾客不满,因此自己只好拿着一堆手机,分不同的微信,让自己尽可能地多看到顾客发来的信息。
“现在收入主要靠网店。”王树增说,线下实体店的收入还是不能支撑支出,但是自己绝对不会关掉实体书店,理性的解释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我就不关,不挣钱我也不关。”
在王树增3万多个好友中,很多都是陪着王树增一路走过来的朋友。小墨说,自己还记得不贵书店刚开业时的模样,“跟我们想象的书店不一样,挺破的,跟个书摊一样,”书架从地顶到天也装不下,像要溢出来似的,狭窄的过道堆着成捆成箱的书,一抬脚就可能踩到。有的地方干脆胡乱堆积成一座小书山,一旦碰倒,整个书店就乱套了。
到后来,书店扩建,收拾,有了一些名人过来题字,书店慢慢就像一个“想象中书店”的样子。
不贵书店发展到现在,依然是个小书店,但是却成了大家伙一起买书、聚会的地方。与其说是书店,不如说是个寄托,“因为喜欢同一本书,我认识了好多朋友,我们线下也会一起聚会。能够因为喜欢而聚在一起,觉得这种感情很珍贵。”
来买书的顾客都成了好友
读者龙哥是王树增的读者,也是他的朋友。他是德州人,只要有空,就跟媳妇一起买16.5元的火车票,聊着天到济南玩。不贵书店是俩人必去的地方,即使再忙也要去站站。
“我现在都对人说他是我表弟,但其实他不是我真表弟,我跟他是县西巷南头海底捞的柳树下认识的,当时他在那里摆摊,我去旁边媳妇公司接她买了本书,可能因为都长得丑,后来我们就互相看着顺眼,他找我做设计、画画。”龙哥说,俩人成了朋友后,就经常互相搭把手,王树增骑着电三轮带他去站点运书,俩人当苦力一点点把书搬回来。当时王树增租的房子里全都是书,没处下脚,晚上就在书的海洋里睡觉。看着王树增从摆地摊到开书店,再到扩大书店、开网店,走上正轨,这个过程赋予了不贵书店很多超乎卖书的意义,“书店不卖咖啡饮品不卖周边文创还能赚钱,做到这样的济南独一份。”
因为这种一起走过来的日子,不贵书店在很多顾客心里,是“大家的书店”,也因为只卖书的这份纯粹,一些作家、文化名人、报社的编辑、大学的教授都成了不贵书店的常客、朋友。朋友带朋友,顾客也都成了朋友。有时候朋友来买书,王树增要出去送货,就直接让对方给看着店——反正这是大家的店。
老板王树增在店里整理图书
书店里挂着一幅字:“济南第六好书店”,王树增说这是自己起的,但是“前五”是谁,王树增说了好几个大书店的名字,然后又有点得意地补充,“反正大家只记住我是第六。”
有意思的是,年轻人因为看视频,也加入到了不贵书店。新招聘的店员小晨,今年夏天才大学毕业。在看B站视频的时候刷到了不贵书店的探店视频。来济南玩的时候,小晨就找到了书店,“我就问老板你们招人吗?老板说招人,我就留下来了。”
小晨说,以前自己挺不喜欢看书,但现在觉得书挺好看,她拿出一本《霍乱时期的爱情》,隆重向记者推荐,“你一定要看这本书,太感人了,我看得都哭了。”
在网上书店、电子书、短视频以及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冲击下,不贵书店的纯粹能撑到什么时候?
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有一点可以确信:只要王树增的3万多个微信好友在,不贵书店就能一直运营下去。他说:“来不贵书店的都是朋友了,书店光当红娘都成了好几对。”
郭春雨工作室出品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