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游戏之三——弹弓
文/祁河
小时候,看着大娃拿着弹弓练习瞄准、射物,满世界的寻鸟、打知了,很是羡慕。
稍大些就跟在电工老魏的大儿保平、刘大夫的小儿小为后边,学俩哥的样子自己制作起男孩最爱的耍活儿之一——弹弓了。
最初是寻院子里高大的槐树或榆树,爬上去折砍差不多合适的树叉。锯截多余树枝,剥除湿滑树皮,等不及晾干,在两个平齐的叉头上凿刻出凹槽,拴上早已准备好的皮筋、皮兜,一把虽然粗糙,但可爱的弹弓就弄成了。
那时住十一道巷,老省委的雍村家属院。院子很大,几乎横跨建国路与和平路之间,南边紧靠城墙,院内又分成若干大小不同的小院、平房,以及花园、草坪和树林。这就使弹弓这个伙伴有了用武之地。那树上的麻雀、房上的瓦松、电杆上的瓷葫芦及地上的蚯蚓、簸箕虫,还有不知谁家的猫狗,就成为射击的对象。
后来觉得木头作的弹弓实在不美气,笨拙的不便携带,就开始学着用铁丝挝弹弓架子。先用老虎钳铰一截粗硬的铁丝,由于力气小往往直接铰不断,就用钳子夹住拿榔头猛砸两下,再轻轻一掰便断了;然后敲直,挝成弹弓架子。而两只拴皮筋的耳朵,则要借保平家的尖嘴钳子才能顺利挝成。同时寻得妹妹们绑辫子的塑料头绳,缠在弹弓架上即美观又好拿,常常别在腰间,不时向寻下的目标放上一弹。
这时,弹弓的皮筋已由女娃们跳的那种黑皮筋,换成弹性更大用橡胶手套铰成或自行车用的气门芯。子弹也由随意捡的石子,换成用黄土和泥搓成、晒*泥丸,有时还会到修车摊踅摸几颗滚珠。保平哥说钢弹儿能穿透琉璃只打个小子,就像华清池五间亭窗子上留下子弹打的窟窿一样。但我没胆试,害怕打烂人家的玻璃被老师或大人日撅。
为了能够练就百步穿杨的功夫,我们跑到坑底下的树林,在土崖下支起砖头瓦片当靶子。偶尔能找到几个罐头瓶,盛满自来水,每当将水瓶打爆水花四溅,就会赢得小伙伴们的一阵欢呼。
而真正能打下来麻雀、斑鸠就不容易了,记得我没打下过来一只,但打下来过一只笨手笨脚的野鸽子,小为哥如平时弄麻雀一样,用泥巴裹上烤熟后一群小伙伴给共产了。
上中学后,老师怕伤人和打碎玻璃,不让同学带弹弓进学校。不知谁发明了用女生扎帽盖的圆皮筋,套在大拇指和食指上,弹射纸子弹的把戏。课间你射我一弹,我偷袭你一下,打中也无多大妨碍,最多吓人一跳。慢慢地又学会了用铁丝做纸弹弓枪,很快便流行起来,男生几乎人手一把。有的忍不住手痒,上课时也偷偷互射,不免失手,打中女生就被告发。
班主任姜老师并没有简单地批评或一味地没收,反讲起《左氏春秋传》中晋灵公奢侈荒诞,从高台上用弹弓射人,以此取乐,最后被臣子*死的故事。另外,汉武帝有个宠臣叫韩嫣,这个"挟弹王孙",依仗着权势和有钱,竟然用黄金做弹丸,没事上街打鸟,一帮穷孩子跟着去拣。一时长安流传"苦饥寒,逐弹丸"的童谣。终因飞扬跋扈,得罪了太后被*身亡。
她还让同学们了解:弹弓作为冷兵器,早于弓箭的产生。《吴越春秋》中说:"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唐代《北堂书钞》中记载一首原始歌谣《弹弓》:"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但古时的弹弓与你们玩的样子差别很大,威力也要大得多;样式与弓箭基本一样,只是在弦中装了个包发射弹丸的皮兜子。甲骨文的"弹"字,就是弹弓准备发射弹丸的形象文字。在古代弹弓不仅是打鸟和娱乐工具,也是军队的一种装备和江湖中侠客镖师使用的暗器。后来被威力更大的弓箭代替,弹弓兵器的功能就弱化了。
以往只知《西游记》中二郎神杨戬,除了使用三尖两刃刀外,出神入化的武器还有"弹打鋋罗双凤凰,降服九头虫的"弹弓。此外,隋朝大将长孙晟也是玩弹弓的高手,成语"一箭双雕"就出自于他。没想小小的弹弓,还有这么多的说道。
也并非姜老师教育的原因,班上玩纸弹弓枪的人少了。随着兴趣的转移,男生们开始玩开更高级的火药枪了。但对历史和语文的偏好,却影响着我的成长,爬开格子——玩起了码字的游戏。而现在的弹弓又升级换代,还有了带瞄准镜和连发的那种,甚至还有了正式的规则与比赛,但玩弹弓的孩子们似乎比原来少多了。
郝小奇,笔名、 祁河 ,曾任市委副秘书长、西安日报社长。高级编辑职称,现任黄土画派艺术报执行总编。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