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曝光网络算命骗局,某算命App称通过AI面部识别看脸相可以帮人“算命”。然而记者上传了一张宠物狗的照片,结果显示该宠物狗的“读书运很好”“一生财运也好”,并且“做事有能力有主意”。另外,在这些App上,消费者要获取感情、事业等其他详细报告还需另外付费(据1月23日央视新闻报道)。
近年来,早已消弭的街头算命占卜骗局开始在网络上死灰复燃,甚至“紧跟潮流”,打起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的“算盘”。这些App、小程序标榜自己充分利用大数据人脸分析技术,有复杂的算法和庞大的数据库做支撑,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然而实则是用一些老套的通用话术编出一些“哄人开心”的命运结果,利用消费者的迷信,诱导其购买会员解锁运势报告,甚至以“退煞”“解灾”等名目诱使用户购买高价转运物牟取非法利益。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5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宣扬封建迷信。我国刑法第266条明确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值得注意的还有,此类软件和应用存在极大的信息泄露隐患和法律风险。消费者上传面容、掌纹照片、出生年月等个人信息长期保留在这些软件的数据库中。然而此类软件安全性低、内部监管混乱,个人信息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信息泄露,甚至牵连出新的信息贩卖和网络诈骗乱象。
与游戏、娱乐等软件不同,算命软件上线“活动”,不但助长封建迷信的不良思潮,还容易成为非法牟利、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工具,而且其借助高科技的伪装侵害行为更加隐蔽,涉及范围更广。相关网站、电商平台、监管部门、司法机关都应承担起应有的职责,遏制这一乱象。
根治上述网上算命骗局,还要从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上下功夫。我国电子商务法第27条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要求申请进入平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提交其身份、地址、联系方式、行政许可等真实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建立登记档案,并定期核验更新。可见,平台对入驻的经营者负有资质审核的义务。有偿算命软件出现在平台,这就需要平台切实承担起对入驻经营者经营业务、资质审核的主体责任,对于传播封建迷信,非法牟利的网络经营活动应当一律禁止,对于已经上线经营的,应当立即将其下架。
同时,针对已经发生的网上算命诈骗案件,司法机关应当严格依法予以查处,并将相关案件信息与行政监管部门及时沟通,让疏于审核的平台也受到应有的惩戒,更好地压实平台的审核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堵住网络迷信活动源头,堵住此类非法经营的源头,消除个人信息被泄露和侵犯的隐患。
作者:何慧敏
来源: 检察日报正义网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