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一封“绝笔家书”见证信仰的力量——寻访展茅“翁氏四姐弟”的红色足迹
翁世俊家书
舟山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翁文戈的家中,珍藏着这样一封家书:
“时局发展不允许我住在家里,因此,只好不听你话离开家中,请你别记挂,别气恼,请你保重身体。我已投入有意义的生活,我人虽小,但已懂得了许多道理,做了对得起民众的工作……”这份家书,出自时年14岁的少年翁世俊(翁文戈的舅舅)之手。
时隔八十余载,这封家书的个别字迹已模糊,但少年豪情,仍力透纸背。
这是翁世俊写给父亲的“绝笔家书”。几个月后,他英勇牺牲在黄杨尖上,成为舟山抗战时期年纪最小的烈士。
4月6日,“追光·沿着红色足迹出发”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采访组走进普陀区展茅街道,循着家书中少年炽热的革命理想,追寻信仰之光的伟大力量。
重访翁家岙老屋,感悟“星火之光”
在展茅翁家岙,曾有一幢小小的石头平房。这是翁世俊烈士和“翁氏三姐妹”的家。八十年前,恼羞成怒的日寇,一把火将小屋烧成了断壁残垣。
时光匆匆,踪迹难觅。时至今日,翁家后人仍在努力寻找老屋的原址。
4月6日上午,记者走进“海岛保存最好古村落”翁家岙。一幢幢古色古香的石头平房,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小径旁。
“四五年前,有几个年轻人陪我来找过老家。他们告诉我,从翁氏宗祠向外看,左边的一块区域可能是我们原来老家的所在地。但确切的位置没法确定了。”今年85岁的翁婴囡老人告诉记者。翁婴囡的父亲名叫翁世杰,是翁世俊的大哥。
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在定海洞岙区开展活动,共产党员、定海县洞岙区署指导员楼童生和政工队员徐长海先后去展茅地区开展抗日工作,常住在翁百文(翁世俊之父)家中。
每当楼童生和徐长海聊起革命思想,尚显稚嫩的翁世俊,总是在一旁静静听着,张着大大的眼睛,认真思索着。革命思想犹如星星之光,点亮了翁世俊年少的心灵。耳濡目染下,他深受教益,抗日救国的觉悟日益增长。
那年,年仅13岁的翁世俊毅然放弃学业,投身抗日救国斗争。他离开家庭,参加了中共定海县工委领导的洞岙区署工作,担任文书职务。在党的教育培养下,迅速成长为抗日政工队的一名战士。
利用自己年龄小、不会引人注意的优势,翁世俊经常扮成牧童,在险恶的环境下,机智勇敢地躲过敌人的关卡和搜查,搜集情报和送信联络,活跃在洞岙、蒲岙、勾山、大展等敌后游击区。
有一次,翁百文担心小儿子的安全,在翁世俊回乡执行任务时,将他带回了老宅。两天后,趁父亲不注意,翁世俊再次偷偷离家,并留下了最后一封家书。
几个月后,日军调集兵力开展围剿,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区长楼童生和翁世俊、董千里、陈庆恒在黄杨尖山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四人在黄杨尖纯阳寺被日本吉野部队发现,鬼子三路合围,将他们包围在黄杨尖山腰。敌众我寡,他们英勇战斗,壮烈牺牲。当时的翁世俊,年仅14岁。解放后,人民政府批准追认翁世俊为革命烈士。
翁世俊等四烈士黄杨尖牺牲地(资料照)
“翁氏三姐妹”书写巾帼传奇,接力“革命薪火”
展茅柴家村长山顶,穿过蜿蜒的山路,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静静矗立于常青松柏间,庄严肃穆。碑身形似两把宝剑,直刺蓝天,中间一颗红五星熠熠闪光。
一旁的展茅革命史迹陈列室里,翁氏四姐弟的照片紧紧挨在一起。左上角是翁世俊,大姐翁芝英、二姐翁敏、三姐翁世宁围着他。黑白照片上,三姐妹一色干练的短发,坚定的眼神。
“现在不是哭的时候,我们要把气和恨都出到鬼子身上去。”1941年10月,翁世俊牺牲的消息传来,已于1940年参加抗日政工队的大姐翁芝英这样劝慰家人。三姐妹立志接过弟弟的那份使命,坚定信仰之光,接力“革命薪火”。
“从1943年起,翁氏三姐妹相继住进了我家……”展板前,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金仲治向记者讲起了三姐妹在岱山的抗战故事。
金仲治的爷爷曾任岱山西和乡(岱西)乡长,地下党*和上级派来的联络员以及各条战线的工作人员经常住宿在金家。
1943年3月,地下党组织为了沟通南北海上交通与开辟舟山北区和岱山抗日救亡工作,三东地委*吕炳奎派定海特派员詹步行(化名王步行)到舟山,领导开展定海北区工作。为了发动群众、充实岱山抗日力量,组织上又派翁芝英、翁敏、翁世宁三姐妹到岱山开展地下工作。
在詹步行领导下,翁家三姐妹不分昼夜走访盐民及进步的保长和士绅,在当地全力兴办学校,同时积极开办盐民夜校,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在西和乡办起了七所盐民子弟小学。
翁氏姐妹任教的学校是同志们和进步群众的活动场所。她们通过办校联系和发动群众,联络、接待和掩护地下党的干部,并利用各种关系收集敌伪情报,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她们的任务。
“直到今天,在岱西镇说起翁氏三姐妹,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还记得。大家都亲切地叫她们‘大翁老师’‘二翁老师’‘小翁老师’。”金仲治笑着说。
在翁婴囡老人的记忆中,自己的三个姑姑都是大忙人。“那时候我还小,不知道姑姑们在干嘛,只知道她们总是到处跑。有时候,她们还会带一些受伤的陌生人,躲在我们家里和父母教书的学校宿舍里。长大后我才慢慢知道,他们都是积极参与抗战的同志们。”
黄杨尖下路下徐如今已成网红打卡地。记者采访时恰逢小学生在春游。 摄影 记者 陈永建
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点亮“希望之光”
八十年前,黄杨尖山上,四烈士血洒黄土地。这里的青山永远铭记革命志士的拳拳报国之志。
八十年后,黄杨尖山脚下,沈家门第四小学的学生们排着长队,走进路下徐春游。孩子们大大的眼睛里,映出路下徐的白墙绿树,映出展茅明媚的春天。
穿过粉刷一新的红色小瀛洲牌楼,沿着宽阔的村道,两边民居都是统一的白墙黑瓦,农房的外墙上是色彩明亮的油彩画,一些农具、老四件等物件被巧妙布置在农房外墙。绿树掩映间,精品民宿群落、酒坊、书坊,让人眼前一亮。
“看着一个落后的村庄,一点点变化成现在这样,心里很欢喜。自己家建新房也没有噶欢喜。”看着一拨拨游客进出,黄杨尖村党总支原*闻亚珠喜上眉梢。她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展茅街道坚持产业创新,打造路下徐沿线乡村业态,整体布局村庄里各条道路和五个景观段,串联路下徐乡村文化脉络,积极盘活闲置农房,有机整合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销售、餐饮、休闲等三产服务业,实现农旅文商深度融合。
目前,黄杨尖村路下徐已建成2A级景区村。去年10月至今,黄杨尖村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0万元。
田园综合体、“最美公路”螺塘线……黄杨尖山脚下的展茅,新业态新模式一一亮相,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铺陈。过去两年间,展茅累计接待游客97.5万人次,年均增长62.2%,实现旅游总收入1.1亿元,年均增长36.5%。
乡村旅游多点开花的同时,展茅街道加快工业转型步伐,扎实推进海创特色工业小镇建设,鱿鱼市场新落户的11家企业完成主体工程、附属工程建设,现全部投入生产。炜驰集团、正山紧固件等一批新建智能数字化企业已全部进入生产阶段,海欣海洋生物肽、华超海洋生物科技、烽顺现代智能冷链物流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近两年,展茅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累计实现54.4亿元,年均增长5%。
在展茅革命老区,从烽火岁月的“星火之光”到接力“革命薪火”,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点亮乡村振兴“希望之光”,跨越几十年的追光故事,从未间断……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