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前青塘村:一个粽子的“多米诺效应”

临县前青塘村:一个粽子的“多米诺效应”

首页休闲益智多米诺村更新时间:2024-04-25

图①为青塘粽叶香民俗文化节带动全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图②为央视综合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滚动热播《青塘粽子的故事》,青塘粽子名扬天下。

图③为前青塘村建起青塘食品有限公司带动全村粽子产业快速发展。 刘生锋 摄

第一块骨牌倒下,其余的骨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效能越来越大,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多米诺效应”。临县安业乡前青塘村小小的粽子就产生了类似的效应。

历史上的青塘村有过一段光辉岁月。明代成化年间,王氏家族迁至青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立起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并在青塘留下了宏伟的建筑,那时候的青塘是富庶的代名词。历史上的青塘也是“天之骄子”,受大自然的馈赠,村中有一“海眼”,水资源十分充足,涵养了大片茂密的苇子,苇芦萋萋、粽叶离离。但几经历史沉浮,青塘村日渐式微,最终归于沉寂。

穷则思变!没出路?怎么办?找!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前青塘村将目光瞄向了400多亩的苇子地,决定在粽子市场上闯出一条新路。

张新勤成为率先“吃螃蟹”的第一批人。他成立了临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采用本地纯正无污染的优质糯米、黄河滩枣和甘甜的青塘水制作粽子,包出的粽子口感香滑、色泽鲜美,“青塘粽子”的名号逐渐打了出去。

“名气越来越大,销量越来越好。这两年,几乎全年无休不停工。”张新勤说。从年销售5万个到月销售50万个,从季节销售到全年销售,从主动找销路到排队上门买,一个个粽子经过20多道传统工序的加工煮制,从青塘出发,走向全国。

厂子办起来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一个个小小的粽子带来了初步的“多米诺效应”。

贫困户首当其冲成为粽子的受益者之一。村党支部*张新文介绍,青塘公司吸收当地近百名工人,30多户贫困户带资入企,村委还投入产业扶持资金,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分红。

粽子的发展势头吸引了人力、资金等要素的迅速聚焦。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村办厂或成立家庭小作坊,粽子厂的工人“摇身一变”自己当起了老板,一时间,全村粽子加工作坊遍地开花。

这不,热气腾腾的粽子刚出锅,刘继兰便打开手机,开始了直播带货。“给自己打工,比以前强多了,而且就在家里干,自在!”想起以前四处打工的场景,刘继兰感慨道。

如今,走进前青塘村,空气中散发的是粽子的清香,耳边传来的是煮粽子的“咕咕”声,大家围坐一起,一边包着粽子一边讲着关于粽子的事,处处都是粽子元素,前青塘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粽子村”。

转变了身份,改变了命运,小小的粽子让全村人脱贫奔向小康,这是粽子的第二个“多米诺效应”。

产业不仅要做起来,更要强起来。2020年5月30日,县领导与青塘粽子加工户围坐一起,讨论产业如何可持续发展,村民自己给出了答案:制定统一加工标准、严把加工质量关、提高环境卫生意识、维护品牌声誉……同年8月24日,青塘粽子扶贫车间项目正式开工,建成后年产量可达5000万个。据统计,2021年,全村粽子加工作坊共有102个,全村粽子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纯收入达3000万元左右。青塘芦苇系列工艺品、青塘“粽叶香”民俗文化节、青塘小石磨系列产品接踵而来……

粽子的“多米诺效应”在加速,正由分散经营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正朝着“南有嘉兴、北有青塘”的宏伟目标出发。

日益兴旺的粽子产业,让前青塘村的辐射力、吸引力显著增强。家住大禹乡刘家庄村的杜红梅跑到前青塘村包粽子,凭借着娴熟的技术,月工资能达到5000元。“家里的生活改善了不少,还舍得给自己买东西了!”杜红梅说。临县“湫水印象”电商企业、春长石磨油坊、临县祥和淀粉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纷纷入驻。

“我们的目标是辐射带动安业乡乃至全县发展粽子加工业,让青塘粽子成为临县的致富产业,推动临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张新文说。

粽子的“多米诺效应”还在如火如荼地持续。它让村民看到乡村振兴发展的希望,进一步挖掘乡村发展潜力,从而推动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释放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依托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村子办起了百亩鱼塘、水上乐园、农家乐、红色旅游开发等,致力于打造集养鱼、垂钓、水上乐园、民俗文化体验、水果采摘园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2017年前青塘村被命名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村。2021年旅游人数突破150万人次,仅旅游产业承包费增收50多万元。

由一个粽子开始,从局部到整体、从分散到集约、从横向到纵向,前青塘村在变化中前行,以全新的姿态,重塑往日的荣光,“多米诺效应”还在继续......未来可期,前青塘村充满了无限的想象!(记者 张文慧 通讯员 吴丽娜)

吕梁日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