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海埂入画来“刚”强筑就“花园村”

美丽海埂入画来“刚”强筑就“花园村”

首页休闲益智多米诺村更新时间:2024-04-24

滇池南岸有个花园村!果不其然,进村沿路金色的向日葵已经结满硕大的瓜子,错落有致的乡野民居沿着青石板路铺陈开来,家家户户门前的各色雏菊竞相绽放,滇池的风吹过村庄,花香袭人、水波荡漾、树浪飘逸,好一个美丽的花园!

美丽乡村图景 晋宁区融媒体中心 宋光旭 摄

“大姐,这就是最近很火的花园村吧!”第一次走入海埂村,笔者还不太确定。“哈哈,咱村外号太多了,花园村、花香村、雏菊村,说的就是我们海埂村,不过外号多那还得是咱们姚*……”话音刚落,一个浑厚沧桑的嗓音打断了笔者思绪,“你们是来村里采访的吗?不好意思,脚受伤了,走,坐着侃。”这位黝黑的汉子露出灿烂的笑容说道。一行人搀扶着他下了车,街道宣传专干忙介绍“这位是渠东村党总支*姚云刚。”我们跟着一瘸一拐的*走进民议亭,开始了我们的采访……

“整宿整宿睡不着”——“刚*”15天巧拆320余亩大棚

“当了22年的*,还没啥事能让我慌的,只这一件,真是让我心打鼓,整宿整宿睡不着。”当问起村庄建设遇到最大的困难时,姚*感慨地说道。

海埂自然村隶属于晋宁区昆阳街道渠东村,是滇池南岸的一个传统村落,过去,村民主要靠打渔、种植为生。为了推动滇池水质的持续好转,市区在2020年8月相继发布了滇池流域重点水域实施暂定为期十年的渔业禁捕决定,不能继续打渔了,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转为依靠种植花卉、蔬菜等传统经济作物。2022年2月,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把保护滇池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省市区作出推动滇池临湖一侧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部署。毗邻滇池的渠东海埂村首当其冲,作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示范村,拆除低端大棚势在必行。

“说实话,拆大棚说着简单,办起来真是难,这里产出的是‘真金白银’啊,村民不理解也不支持。”但为了滇池的保护治理,为了村庄更为长远的发展,姚*斩钉截铁地表示,“干,我们必须干!”怎么干?这位经验丰富的基层党组织*想出了一个“笨办法”。

“村组干部是哪些,大家都知道,党员是哪些,公示栏上也都有,‘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和干部’,我们要以身作则带头干。”2022年4月,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动员话语掷地有声。“我是*,我有7亩,我带个头,明天见分晓!”第二天“老姚的大棚拆了”成了村里面口口相传的“动员令”,也引发了一场“多米诺”效应,第三天,7名村组干部的大棚拆了、19名党员的大棚拆了,6户村民代表的大棚拆了、169户村民的大棚拆了……

但推进的过程中也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不理解,甚至误解。“最难的时候,村民可是从村头骂到村尾呢。”对于不肯拆的“钉子户”,姚*也不犯怵,带着村干部耐心上门做工作,一次入户不成功,就两次、三次、四次,直到村民理解支持政策,自愿拆除大棚。“我做事又不是为自己,我出于公心,把道理给他们讲清楚,不怕他们不理解!”在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连环“攻势”下,不出两周,海埂村320余亩低端大棚全部退出,原本被白色塑料薄膜覆盖的土地逐渐显现出它原本的样子。

村民房屋美化改善 晋宁区融媒体中心 宋光旭 摄

“建设美丽乡村刻不容缓”——“拐杖*”日均3万步抢工期

“拖沓进度一天,村民收益就慢一天,矛盾出现的可能就多一分,必须马不停蹄”,大棚拆除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成为了姚*的心头大事。项目工程建设涉及项目多、范围广,需要对213栋民居进行“青瓦白墙”风貌改造;硬化村民反映强烈的入村道路、机耕路,铺设污水管网,绿化公共区域,改造停车场等,通过提升村庄、田园、湿地等整体景观风貌,植入婚纱摄影、主题旅拍、创意农业、乡村文创休闲等业态。“该做之事压力再大也要干,乡村振兴怎么干,我们渠东村必须要做出一个样板!”为保障美丽乡村项目顺利开展,姚*牵头制定了项目实施任务书,明确工作重点和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集聚村组干部力量抓落实抓推进。

2022年7月,在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姚*不慎将脚崴伤,为顺利完成工作,他强忍疼痛,坚持每天早出晚归,双夹拐杖现场监督工程质量,处理系列问题,抓工程进度,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如此,他还带领村组干部进行入户走访,收集民意,制定海埂村未来发展目标,以做好后续的业态植入。姚*崴伤后坚持工作半月后还是不见好转,再次去检查时,医院诊断是骨头断裂,且伤情比想象的要严重很多,必须立即做手术。此时正是项目实施的关键期,姚*心里很是放心不下,他及时组织安排,把紧急重要的事提前做完后立即赶到昆明医院做手术,在医院住了4天院,还没有出院的情况下又匆匆赶回到工作第一线上,继续投入到海埂村的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中。打开这个“拐杖”*的微信步数,每天都是3万步以上,在村民们注意不到的琐碎细节里,微信步数却忠诚地记录着他走过的每一步。没错,在海埂村的村头巷尾,时刻都能看到姚*的身影,他行走困难,双手拄着拐杖,却一刻不停地带领村组干部全力推进项目落实。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项目工程终于于9月份接近尾声,村内青石路四通八达,小桥流水潺潺,村民房屋美化改善,青瓦墙和滇池蓝相互呼应,群众的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

美丽的鲜花与刚毅的身影 普娅婷 摄

“心里有数才不慌”——“有数*”为民谋利很靠谱

“闲置房屋是325间,租金暂定是120元/平/年,这部分租金农户获利配比是90%,还有利益联结的推广机制,推广佣金可达3%……”说起硬件基础完善后的业态植入,这位“硬汉”突然变得“细腻”起来,一桩桩、一件件如数家珍,每个数据精准有说服力。姚*带头引入的昆明解乡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经理李总坐在一旁笑言:“怪不得人家说你是‘有数*’,你还真是记得一点误差也没有!”

“有数*”之所以有数,一方面来自于对海埂村的一清二楚,在“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中,姚*积极邀请区农村局、区文旅局等行业分管领导、业务骨干,针对海埂村人口情况、经济基础、产业现状、地形地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础党建情况,制定发展实施规划,进一步厘清海埂村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困难,为海埂村的蜕变埋下伏笔。

另一方面来自于他对项目的了如指掌。为了保障海埂村乡村旅游市场良性发展,姚*带领村党总支摈弃“等、靠、要”的思想,多次带村组干部到腾冲“花园里”“深闺里”等项目进行考察学习,实地了解外地乡村发展的运营模式。2022年下半年,党总支牵头成立“清渠东聚”公司,由总支*担任经理,“两委”班子成员作为成员,制定“四个统一”原则——统一IP运营、统一接团分客、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结算账目,用系统思维统筹村庄长远发展,避免无序竞争损害整体利益。为了巩固本村乡村旅游取得的现阶段成果,在村级活动室设置游客服务中心,制定接待服务规范、清洁卫生规范、安全保卫规范、监督投诉奖惩办法、公厕保洁、停车场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同步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内容,充分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确保集体资产不因主观原因产生损失。

如今,村里的发展渐渐步入正轨,机器人餐厅、乡村民宿、乡遇奶茶、大理风味餐厅、水上烧烤……一大批旅游业态正在慢慢植入。“下步我们将以‘解乡愁’为主题,通过‘管理公司 村集体 农户’的模式经营发展,融入云南各地的特色风味。这片草海区域将配置建设荷花池、垂钓塘、教育体验基地等相关业态,真正实现‘青山与绿水常在、生态与发展共赢’。”提及未来,姚*信心满满。

“云南电视台的记者到了。”街道宣传专干挂了电话,向姚*说道。“小雷,你先过去指挥停车;小李,安排村民带镰刀、棒槌,准备带记者过去收瓜子;搀我起来,我最了解情况,我给他们介绍介绍……”这位刚*话语不紧不慢,身体一瘸一拐,在青石路上慢慢行进着,美丽的鲜花与刚毅的背影相映成趣,这个“刚”强筑就的“花园村”又将走向新的明天。

云南网通讯员 普娅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