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年四季的产生,是地球运转轴心倾斜的结果,这使太阳在空中的位置相对地球来说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四季的科学划分也应该依据天文现象而定。
以北半球为例,春季始于春分点,通常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春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夏至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它是夏季的起点,这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秋季从秋分开始,即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秋分时,太阳又一次直射在赤道上。
冬至是冬季开始的标志,它通常在12月22日前后,这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白天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日。
夏至,廿四节气之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是太阳北行的极致,这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夏至这天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夏至过后太阳高度逐日减低。
但对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各地来说,夏至过后,太阳光照仍在增强。
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民间还有夏至“消夏避伏”、“清补”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