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爱情故事》里关于新干线的画面,你还记得吗?就是在片头。日本人以新干线为傲,也有关于新干线的各种绘本和视频。中国也以和谐号和复兴号为傲,这是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象征。而我每天接触到的并不是新干线、和谐号、复兴号,而是3号线和5号线。没错我都不知道地铁是什么号,网上搜了下也是只有型,没有号。
遥想当年第一次坐地铁还是因为在上海参加中级口译考试。当时杭州还没有地铁,并且听闻杭州地质不宜造地铁,容易坍塌。而确实后来造地铁的时候是有发生塌方事故。致哀。之后是没有再听闻此类事故了。这背后是否有什么巨大的利益纠葛呢?(最近看《狂飙》有点入迷了)
现在地铁成为了我每天通勤的工具。地铁方便安全、省心省钱、冬暖夏凉,不怕风吹日晒,又节能环保,还能走路健身,放空心情也好,看手机刷剧也好,闭目养神也好,都是理想的场所。总之好处是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
之前从开车转到坐地铁是因为亚运会要绿色出行的契机以及交警天天抄牌的压力,之后习惯了也就坚持下来了。此外,坐地铁还是能体会到每天的一点变化。每天同行的人会不同,即便大家都不交流,低头看手机居多,但是偶尔抬头观察下 ,也觉得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故事,可以想象下是什么故事,很有意味。
另外虽然坐乘的线路每日相同,但是还是能找点新意的。
比如转乘的线路上,一开始好几次我是看着指示牌先电梯到一楼,走一段路再电梯坐到底下。后来我每次都听广播里让下楼去转乘,就又往前走了一小段路,才发现果然有楼梯可以往下走的,之后就都改走楼梯来节约时间。
我发现地铁的规划也是门大学问。之前每次下楼梯换乘都是跟另外一股往上走的人流冲突了,往下走的人流就慢慢的只变成了一条一人走的细线。而等着终于走到了,地铁刚好开走了。这样我就很郁闷。最近几次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我猜测是将到站的时间进行了微调。都是往下走的,没有人往上走。而走到后,又基本刚好赶上来的车。这样人流在地铁站里不会冲突,而等待停留的时间也最短,大大增加了通勤效率。
地铁站下来后到公司的线路上也是可以有所改变的。比如一开始是借共享自行车,后来因为需要经过的红路灯变多,增加等候时间,另外也可能碰到最近的点位没空位还车导致实际时间拉长,所以最后就改用步行。因为改用步行,那步行的线路就更加的灵活了,可以穿街过巷,可以看不同的风景,甚至可以顺道买东西,这都不错。
路上需要的时间还是比较固定的,比起开车和坐公交相对更可控。不过想要节约个5分钟的时间出来还是有可能的。不要带包或者用透明塑料袋装东西的,就可以不过安检机。走路变成跑步,或者自行车,坐扶梯的时候就在扶梯上快走。步行路线换成最优路线,加快步频。还有就是卡在所有人进来前把轿厢电梯占住赶紧按关门键走掉。(如果自己有闲心也可以做那个拖后腿的人,将即将关门的轿厢电梯再摁开,然后慢慢走进去。)甚至于在选择坐哪个车厢的时候也是可以为下车后的换乘路线做最优化,也就是选择离下车后离换乘路线的楼梯口最近的那个车厢。
就这样我成了个地铁通勤的老油条。从一开始匆忙到心里有数。一开始觉得坐地铁看手机头晕,现在站着都能不拉扶手,还能低头看手机。(当然了这个不好,我有时候也是都趁机休息的。)最后希望地铁里播放的广告视频等能更新得频繁一点。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