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不久前,某位家长在网上吐槽陪娃写作业之苦引起了无数父母的共鸣,以致一度有家长开玩笑说:“孩子的作业和考试,考验的全是父母啊,而且还是体力与脑力的双重考验”。玩笑归玩笑,但孩子的家庭教育确实是古往今来永恒的话题,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也成为了父母们人生中的一道必答题。
明朝时,有位状元郎也曾遇到这道终极考题,然而这位状元却以教科书般的家教理念,为这道必答题提供了完美的参考答案。那么,这位状元郎究竟是怎么做的呢?带着这个疑问,且让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去看看明朝状元的别样家教吧。
一、神童
青瓦粉黛,小桥流水,一座古朴大气的庭院坐落在青山绿水间,正是成化十七年状元郎王华的居所。庭院深处,一个半大的孩子正聚精会神的玩着象棋,却没提防门外突然出现了一个紧盯着他的身影,身法步伐宛如学生时代躲在教室后门偷窥学生动静的班主任。
这时,门“嘭”的一声开了,那身影走到孩子面前,一脸严肃的说:“臭小子,让你在家读书,你怎么偷偷玩起了游戏?” “啊……爹爹,你回来了”。那孩子惊得一跃而起,原来他便是王华家的“熊孩子”——王阳明。或许是看着父亲脸色不善,王阳明急忙解释道:“不是我不读书,而是父亲书房里的那些书,我全都会背了”。“吹牛!”王华一边说,一边顺手翻开一本书,续道:“你倒是把这本书背来听听”。
王华
谁知话音刚落,小阳明立刻流利的背诵起来,惊呆了的王华转而又抽查了好几本书籍,可每部书王阳明都能倒背如流。王阳明神童一般的表现让王华严重怀疑儿子作弊,但又没有证据,于是王华不放心地多问了一句:“平日里也没怎么见你读书,如何能背诵这许多的?”王阳明小嘴一撇,不屑地说:“天天听祖父在家吟诵这些,我听也听会了。”
原来,这一切都是家庭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王华点点头,不再说什么。王阳明眼见父亲不追究了,当即放心的回屋睡觉。可惜,王华不再过问并不代表王阳明成功过关,因为,王阳明还有母亲啊。
对于王阳明玩游戏荒废学业之举,王阳明的母亲早就一万个不爽了。当天夜里,趁着王阳明熟睡之际,王阳明的母亲悄悄的把这事告诉王华,老两口一合计,索性将王阳明的象棋扔进了河里。
第二天一早,王阳明才发现这起“惨案”,他悲痛之下,挥毫写下《哭象棋诗》,以此纪念自己最心爱的游戏装备。
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波去,士入三川逐浪流。炮响一声天地震,象若心头为人揪。
——明·王阳明《哭象棋诗》
有道是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王阳明哀悼象棋之际,他的父母却一边欣慰于除掉了这个耽误儿子的“祸害”,一边积极为儿子的深造挑选重点学校优秀教师。
二、学子
理想中的学校还真让王阳明的父母找到了。于是,12岁的王阳明在家长的安排下,背起书包走向学堂,正式开启了读书生涯。不过,入校读书的王阳明依旧不改他古灵精怪的秉性。在那个老师的话约等于权威的时代,王阳明却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并且质疑人们奉为圭臬的主张。
比如有一次,王阳明请教老师说:“老师,您认为天下第一要紧事是什么?”
塾师回答说:“那当然是像你父亲一样,读书做官啊”。
谁知小阳明却道:“不对,不是这个”。
塾师觉得很奇怪,他反问王阳明说:“那你说,天下第一要紧事是什么?”
王阳明昂然道:“做圣人!”
“狂妄!狂妄之极!”塾师气得白须乱颤,转头就找家长王华去告状。
换成别人家,遇到这事只怕早就对孩子一顿家法伺候,可王华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打不骂,还奖励了王阳明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在王华看来,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王阳明不是一身傲气吗,那就让社会来打磨你的棱角吧。
三、旅行
王华这番教育孩子的小心思,王阳明毫不知情,此时王阳明正在收拾行囊,准备迎接这场充满期待的旅行。
公元1486年,王阳明出居庸关、山海关,一路游览到塞外。在此期间,王阳明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同时考察各地风土人情,算是上了一场实景模式的探索体验课。壮美的山川险隘激发了王阳明经略四方之志,而塞外的长河落日更是引发了王阳明忧国忧民之心。几个月的旅途结束后,王阳明回到家中闭门不出,将这次旅行的所见所闻结合自己的思考,写成了一篇《平安策》。
文章写好后,王阳明委托父亲转交给皇上。王华抓住这个机会,苦口婆心教育王阳明说:“你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实在是极好的,但想要送达天听也得有平台啊,如今你爹我可以帮你做这件事,可我帮不了你一辈子,未来你若还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非得先有科举功名不可”。或许是王华的一席话触动了王阳明的心境,又或许是状元家的血脉里流淌着科举的基因,总之,曾经狂傲不可一世的王阳明,就此踏上了科举之路。
四、科举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从来都不是一条坦途。
二十二岁那年,王阳明参加科举,不幸落第。三年后,不服气的王阳明再次走上科举考场,却不幸再次落榜。听说王阳明屡战屡败后,不少围观群众带着幸灾乐祸的笑,窃窃私语道:“你们看,状元家的孩子也落榜啦”。这些闲言碎语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也传到了王华的耳中。
为免儿子被舆论困扰,王华主动化身为心理咨询师,他慈爱地对王阳明说:“不要紧的,这次不中,下次必然就中了”。
谁料王阳明却说:“世人皆以落第为耻,而我偏偏以落第懊恼为耻!”
后世之人提起王阳明,总是离不开他高深莫测的“悟道”。其实,所谓的悟道,或许便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心胸宽广地活着吧。
五、悟道
弘治十二年,王阳明终于金榜题名,成为了父亲王华的同事。
当时朝中文官集团风头正盛,王阳明轻轻松松地当上了刑部主事,随后授兵部武选司主事,可谓是春风得意。然而好景不长,正德元年,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集团卷土重来,将文官集团打压得支离破碎。王阳明目睹刘瑾专权的跋扈,愤而上书为文官集团说话。
好心的官员提醒王阳明说:“当初文官集团掌握话语权时,人人对宦官喊打喊*,你怎么不上奏啊,现在风头变了,你这时候上奏会惹祸的”。
王阳明傲然道:“正是因为当初人人敢说话,我便无需锦上添花,如今朝中万马齐喑,若我还不说话,那就真的连一点正义的星火也没有了”。
话虽如此,但王阳明的上奏依然触怒了刘瑾,结果王阳明就此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还连累了父亲王华被赶出京城,贬为南京吏部尚书。赴黔途中,王阳明又遇到了刘瑾派来暗*他的锦衣卫,幸好当时恰好有艘商船经过,王阳明便假装落水而亡,然后抓住商船舰板暗中逃生。这才侥幸活了下来。躲过刘瑾的暗*后,王阳明悄悄去南京看望父亲,他本以为自己这次一意孤行,断送了父亲的前途,必然要挨顿痛骂时,王华却轻轻地对儿子说:“你做得对!”
一瞬间,王阳明所有的愧疚,委屈,郁闷统统烟消云散,他终于明白了父亲的一番苦心。原来他眼中胆小怕事、守旧古板的父亲多年来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让他少走弯路罢了。这次父子畅谈后,王阳明终于放下了所有的心结,此后他在贵州龙场专心悟道,写下了光耀思想史的“教条示龙场诸生”,中国思想界的天空下,一颗璀璨之星正冉冉升起。
若要说王阳明成功的秘籍是什么,想来他的家庭教育必然不可忽略。严谨好学的家风培养了王阳明渊博的学识,而父亲王华的教育理念更是充分尊重了王阳明的真性情。一代心学大师,就在这样别具一格的家庭教育中,孕育而生了。
参考资料:《明史》、《明朝那些事儿》、《王阳明大全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