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记不清是多少年前守着家里的电视机睁大眼睛看恐龙了,记忆里的大片不多,但是《侏罗纪公园》可以算一部。斯皮尔伯格的确是个非常伟大的导演,那个时候用特技做出的恐龙并没有印象中的吓人,原始森林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它们的形象很深入人心,导致现在我对于这种6000万年前的动物还是格外的亲切熟悉。
最有意思的是,虽然大量运用电脑特效,但导演竟然借恐龙的基因工程对现代科学提出疑问“科学是不是可以让人类自以为是全世界的主宰,可以支配自然而超越自然?”
导演给出的答案是“否”可以看出影片体现了现代西方在经历过二十世纪以来对于科学的反思和对科学局限性的认识,科学不能成为人类狂妄自大的借口,但也不能否认科学的伟大。
因为科学的发展,我们才能够看到6000万年前的恐龙形象。
这些年来,生物技术进展如此迅猛,现在能否造一个真的“侏罗纪公园”出来?
这个问题很显然是吃饱了撑的才问的
从影片假想现实肯定不行
毕竟电影中本身就存在一些设定上的缺陷
编剧的基本设想是,琥珀可以保存蚊子化石,如果蚊子恰好吸过恐龙的血,就能从恐龙的红细胞中提取出DNA残片,将这些残片整理成完整的片段,然后注入鳄鱼的受精卵中,最终发育成恐龙个体。
这种想法很绝妙,因为现如今已知最早的蚊子琥珀化石是来自1亿年前的白垩纪
根据“分子钟”推测,蚊子可能起源于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还来得及遇见大部分著名恐龙。
而且与哺乳类不同的是,恐龙的红细胞是有核的,所以从血液中提取DNA会更加容易
原著作者迈克尔早在1991年就构想出这一切,很值得佩服啊
可惜他猜中了开头,没猜中结尾…
DNA分子虽然以稳定著称,但是寿命也并非无限
在漫长的岁月里,可能遭遇各种风险:
还原、取代、断裂、解旋、溶解流失甚至被细菌吃掉…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不会是大家想看到的结局
恐龙化石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且恐龙的品种又包含很多种,因此,很难保证这些少量残片能够拼出一种完整的恐龙基因组,就像是一盒拼图只要肯花时间,早晚拼的出,可如果是一百盒拼图混在一起,那就太难了。
电影中的科学家使用了很多鸟类、爬行类动物的基因来填补,这也是个好办法,不过考虑到我们对自己的基因了解都不完全,要分析恐龙的可能也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
就算是退一万步说
我们有了一天完整的恐龙DNA,也不能说是百分之百把握让它活过来
比如,DNA不等于细胞,没有细胞环境,DNA不过是一大堆分子
电影中的科学家将恐龙的DNA注入鳄鱼卵中,但是裸露的DNA注入细胞后是留不住的,就算是不被降解也会在细胞分裂时丢失,因此,必须人工修饰加上各种核蛋白,制造人工染色体,才能够长远留存。
其实,《侏罗纪公园》作为我们的恐龙启蒙电影,它构建出来的科学蓝图,很多时候都无法实现,应该说是在一定时期内无法实现,但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抬头看看天空中飞向的鸟儿,想象一下它们祖先当年有多么英俊。
虽然现在我们有些事情无法实现,但是不代表今后不能实现
《侏罗纪公园》让很多小孩子从小了解了地球上原有的霸主
美国电影理论家约翰·巴克斯曾经评价过科幻电影的作用:
“无论它在社会学重要性如何,科幻电影仍是一种激起美感的基本手段,它是原子能时代的诗,是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现在是何物和将会成为何物的警句…正如40年代的流行音乐世人更多地联想到那个时代的躁动和时尚,而不是它自以为附丽的文学,科幻电影这样的现象,或许终会有一天被人们视为,比其他艺术门类更完整的代表着产生它的这个年代的历史性烦忧。”
其实小时候看的时候并没有想这么多,更重要的还是看了影片中的恐龙,影片的主题就是:恐龙的灭绝是大自然的选择,既然大自然让恐龙灭绝,人类统治世界,那么至少说明大自然认为恐龙和人类不适合共存。
如果人类企图违背大自然的规则,大自然也会对人类进行惩罚,恐龙的事情是电影中的一个映射,现实中我们人类确实干了不少破坏环境的事情,而且已经受到了惩罚,有些也正在受着惩罚,很耐人寻味。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反正我觉几年后重温这部影片确实很值得。
自然界是在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变化,永恒不变的是变化
我们不应该改变自然界的规律,就像是侏罗纪公园,并不是不帮助动物,而是给它们一点空间,生命会自己找到出路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相信地球是活着的,它会清楚一切让它感觉到危险的事情,物种,且行且珍惜啊!
所以对于能不能重建一个“侏罗纪公园”这样的问题,相信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如果一部电影充满了娱乐性和知识性,能够启发全世界的想象力,还能够带着观众走入其中深度思考,那么它就是一部难得的佳作,一部电影承载了一代人的文化记忆,不但能够寓教于乐,而且历久弥新,这也是它成为旷世经典的最大原因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