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嘎嘎……”一棵一抱粗的大树应声倒地,一名采伐工挥舞着手中的油锯,密林中传来林业工人粗犷爽朗的笑声......这些场景会时常浮现在林区人的脑海中。让我们走近林区务林人的创业史,以做备忘,相信岁月的水不会把人们对这些伐木的记忆冲刷得日益斑驳。
林区木材生产中,从原始的伐木斧、伐木锯,逐步发展到油锯,伐木工具也是在不断进化发展的。1958年甘河林业局建局初,采伐方式是带间隔皆伐,伐木工人夜以继日的劳作,在局址西南的山上留有八条宽100米,长1000米的伐带,八个采伐带南北横山而卧,西南山也得名八岱山。建局初期,基本还是靠弯把子锯、大肚锯伐,大斧子砍的作业方式。当时都是原始森林,两人合抱的大树很多,林业工人采用“大肚锯”伐木。一把长1.5米的大锯,两端各有木把手,两人对面拉着一道锯,站立、平身一来一往锯割,俗称“拉大锯”、“扯大锯”,伐木工在雪地里伐木,先用双脚除去树根周围的灌木、杂草和积雪,两人手拿“大肚子锯”弯下腰身或者干脆跪着,在平坡上采用坐式采伐,在斜坡上采用单膝跪地式采伐。采伐时不平端,贴着树根来回拉扯着大锯,树倒后用长柄斧去掉枝杈运下山。1951年开始推广“朴永禄弯把锯采木法”,伐木时,由一人手持弯把锯操作,在平坡地用坐式,斜坡用单膝跪地式,伐双丫树或搭挂树可用站立式。弯把锯使用灵活,携带方便,有效地降低了伐根,但当时伐木工人安全意识差,作业时不打场子,不清理现场倒木,有时会出现伐根过高浪费资源和自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我的爸爸他就是个老油锯手,油锯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林区人对油锯的记忆是很深刻的,那时的伐木工都是带着狗皮帽子,使用的油锯都是草绿色的高把的051,或者是柳州生产的,或者是长春生产的,很简陋却很实用,油锯代替了“大肚子锯”和弯把子锯,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站立着伐木,导板“导航”着锯链子旋转,伐木就轻松了很多。1985年以后,甘河林业局购进了大批J50油锯,这种油锯相比高把的051油锯马力更大,旋转速度更强,大大提升了伐木效率。那时各林场采伐要三人一组,一名锯手、一名支杆工,一名打道工。后来变成了两人一组,一名油锯手和一名支杆工。锯手负责油锯操作技术,支杆工负责打安全道和用支杆推到树木。1987年,甘河林业局科技人员研制成功伐木支杆器,解决了长期使用肩杠支杆的劳动方式,提高了安全系数,降低了劳动强度。
林区集材方式经历了人、畜力集材,以机械为主、蓄具结合集材,全部机械化集材和机械、人、蓄并举的阶段。记忆最深刻的是冰沟集材、铁木轨双滑杆、牛马套子集材和拖拉机集材了。冰沟集材就是先在集材道开出一条宽40至50cm的沟,两边培雪,高一般是30cm,将雪融化或浇水冻牢,使沟底光滑,将原木放到沟内,用绳子拴住一头。人一推大木头滚进滑道里,扬起一片雪雾,哧溜溜地滑下山去,木头在冰雪槽道摩擦声打破森林的安静,很远都能听到木头滑动时哗哗的响声。铁木轨双滑杠集材就是用小径木垫底,铺上钢轨,用道钉固定。滑杠用桦木,按轨道宽开两道槽,槽内镶上铁板,抹上机油。作业时,将两根滑杠横放在轨道上,将原木顺轨道抬到滑杠上,用棕绳捆牢,人推着下着木头下山。牛马套子是由两根七八厘米粗的硬杂木做成的类似于马车、牛车的辕杆,在靠后边的一端横着的木杆上凿一个卯,再找两根十几二十厘米的立木凿上榫,一般用小型拖拉机的轱辘,这样就可以组合成一副套子了。用牛马套子拉原木在林区俗称“倒套子”,将高山上或密林深处采伐的原木,拉运到易于机械运输的“楞场”。那时牛马套子工都唱套子号子歌:爬犁下山喽!人小心哟,马听话呀,慢慢走哟,别滑坡呀……到了1962年,甘河林区开始是用拖拉机集材,俗称“爬山虎”,主要是苏联生产的KT40、60,也有少量的东方红拖拉机,1964年林业局购进一大批J50拖拉机,提升了集材效率。进入90年代,根据资源分布在高山陡角难以作业的情况,使用高山集材机,装车采取了装载机,节省了劳动,避免了资源浪费。甘河林业局从1959年全面开通森林小火车,将木材从林区运往各换装地(国铁、码头)为主,由林业局下属的森铁处管理。不仅运输了大量木材,而且在旅客、物资运输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2年,森铁线路全部拆除,森铁木材运输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蘑菇头,就是抬杠,用生铁打成60公分铁钩,上边直尾巴带个钩,就做成了掐钩,上端用铁丝套一个铁环,套上绳扣,用结实的桦木做成的抬木杠头叫尖杠,把尖杠横穿的绳扣里就可以抬木头了。刚来林区时,我们就靠着卡钩上楞和装车的,上楞装车时一个人喊号子,其余的人接号子,动作是哈腰、挂钩、挺腰、走步、上跳板、放下。跳板知道吗?就是用大木头锯成厚厚的板皮,搭在运材车上,工人就抬着木头走上跳板,一根根地将木头抬到运材车上。别小瞧这种笨方法,那时候我们喊着号子,迈着大步,一条条木龙就这么下山的。后来大家在劳动中也学聪明了,发明了‘捅钩’,用生铁打成一个10公分铁箍,铁箍是空心的,上边在焊上一个有弯度的钩,选中直的桦木杆套在铁箍中,‘捅钩’就做成了,用两个结实的圆形木头分别搭在运材车上,叫‘爬杆’,两个人用捅钩扎在木头的首尾的圆心,使劲在爬杠上滚木,这样比抬快的多。后来实行原条作业就不一样了,林场都使用了绞盘机装车,开始用单架杆,后来改成双架杆,不仅提高了装车速度,而且还很安全。
“广厦亿万间,等这儿的木材做门楣;铁路千百条,等这儿的枕木铺钢轨。”诗人郭小川这样赞美林区和林区工人。六十三年光阴荏苒,征途如虹,林区与新中国同行,老一代务林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伐木在共和国崛起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永远镶嵌在林区人的脑海里。
文字:隋海涛
编辑:刘亚男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