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豆人》这款横版的小游戏对于70、80后的游戏玩家来说并不陌生。可以说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情怀。
在八十年代,老外们对《吃豆人》这款游戏的喜爱程度甚至已经到了着魔的状态。在当时,只要玩的屌,就能成为妹子膜拜的对象。
当时每个人都梦想着成为一名优秀的吃豆人,有玩家还因此写了一本《吃豆人》的游戏攻略,结果这本攻略销量竟惊人的达到了170万份,着实狠狠地赚了一笔。
而且,就这么一款简单到“智障”的游戏到现在都还能看到它的身影。
比如2015年上映的一部看似有些怪诞的电影《像素大战》,就讲述了一个外星生物化身成为经典的游戏角色形象,试图入侵地球的故事。这部影片无论是电影海报还是影片中都充斥着对于经典游戏《吃豆人》的致敬。
还有经典剧场版动画《山T老夫子》。更是直接将《吃豆人》这款游戏给植入了动画剧情中,简直一模一样有没有!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么一款只会“吃”的小游戏火了这么久呢?接下来就跟欧喵一起来看看《吃豆人》的发展史吧!
游戏诞生背后的故事1980年左右的日本,电子游戏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有着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和问题,那就是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是暴力题材的,几乎没有一款游戏是老少皆宜、男女通吃的。尤其对于女性游戏玩家来说,基本没得选。
出现这一项现象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当时街机厅基本都是男顾客的天下,而鲜有女顾客前来,机器上搭载的不是《拳皇》、《街霸》类的格斗游戏,就是《恐龙快打》、《三国战纪》类的清版过关。当然,也有不少搭载《战国之刃》和《1945》的STG游戏。
这也使得街机厅的环境极为“脏、乱、差”。不仅地面上随处可见丢掉的烟屁股,昏暗狭小的空间里,也随处充斥着浓重的烟味和弥漫着暴戾的“*伐”气息。
因此岩谷彻刚开始也被要求做一款射击游戏,但是他却将这一切看在了眼里,总希望能够改变这种现状,于是坚持把吃豆人定义为卡通、滑稽有趣的游戏,制作出了一款既能够吸引女性玩家,又适合家庭娱乐的游戏,这也是后来《吃豆人》成为一款风靡全球的游戏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吃豆人》的形象灵感来源于一个披萨,据说,当时正为吃豆人(PAC-MAN)形象设计发愁的岩谷彻,点了一整份的披萨外卖。在吃披萨的时候,一低头,刚好看到一个缺少一角的披萨,于是黄色的吃豆人形象应运而生。
然而,在一次采访中,岩谷彻说出了不为人知的一层思考。吃豆人(PAC-MAN)的形象还来自于汉字“口”,这一点主要跟日语中“口”的笔画有关,熟悉日语的人可以去研究下哈,欧喵就不多做介绍了。
你所不知道的吃豆人相信广大80后在红白机上都有玩过《吃豆人》,但它最早其实诞生于街机。玩法很简单,玩家控制黄色的吃豆人吃光画面中所有豆子就算过关,期间会有四只小鬼阻挡玩家的去路,如果吃下个头比较大的豆子,玩家就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掌握游戏的主动权——吃掉小鬼。
而小鬼也不是傻傻的等着被吃,在这一段特殊的时间内,它们会变成统一的颜色,并迅速逃离。如果很不幸被吃豆人追上,它们就会变成一双眼睛,飘回“重生点”并在等待一段时间后,重新开始活动。
还有一点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就是在游戏开发时,南宫梦的社长曾要求将《吃豆人》中的所有幽灵都设计成一种颜色——红色,他认为这样的颜色更为显著。如果幽灵都是五颜六色的话,玩家们有可能把它误认为是小豆人的同伴。
还好岩谷彻没有听取社长的建议,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才有了我们所熟知的《吃豆人》。
吃豆人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据美国媒体统计,吃豆人的形象曾经是美国知名度最高的游戏形象,高达94%。也因此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录,成为了“最成功的街机游戏”。
作为里程碑式的游戏,虽然现在吃豆人已经不像当初那么火爆了,但是在他的粉丝心里却是永远不可替代的。
结语今年是《吃豆人》诞生的第40周年,这个靠着“吃”发家和火起来的“吃货”,已经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整整陪伴着玩家们走过了40个春秋。
从街机,到各式家用游戏机,从最初的《吃豆人》再到各式衍生的游戏作品。吃豆人的形象,已经成为了电子游戏史上最为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欧喵真心希望这个爱吃的家伙,牙口可以一直好,并且可以陪伴玩家们一直走下去......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