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社兴 陈国全 通讯员 李虹明 胡丹青
“5次。”说到今年以来深圳舰城共建活动开展的次数,深圳舰副政委蒋辉很确定:“深圳市党员干部来舰上参观见学3次,中小学生来开展夏令营活动1次,加上这次‘我的家乡我的舰’主题宣传活动,一共是5次。”
停顿了一下,蒋辉又赶紧补充道:“这没算深圳市的领导逢年过节来慰问。”
蒋辉在深圳舰上分管双拥共建工作。他告诉记者,来往密切、朴实无华、务实高效,是深圳舰城共建活动的特点。让彼此的精神相互契合、共融共促,是深圳舰城共建活动的重点与精髓。
当一艘战舰遇见一座城市,意味着什么?
对这个问题,蒋辉如此回答:意味着一份荣誉、一份责任、一份牵挂,更意味着彼此精神激荡交融契合,以及由此产生出的无穷动力。
回到家乡的深圳舰挂满旗向家乡人民致敬。徐 广摄
深圳很远,深圳精神很近
驻地离深圳有多远?深圳舰主炮班的主炮兵苏文晨曾想过这个问题。
新训结束后,上舰前一个小时,他才知道自己分到了深圳舰。兴奋之余,他给远在山东淄博老家的父亲拨了一个电话。父亲郑重地叮嘱他,“那是个大地方,好好干”。苏文晨知道父亲听岔了,当时他没作解释。苏文晨说:“那时我也不知道自己具体在什么地方,距离深圳究竟有多远。”
驻地离深圳究竟有多远?苏文晨现在大体知道了,乘坐航班在空中得飞一个小时,坐高铁需要4个小时左右,普通列车则需要10多个小时。不过,他还是不知道深圳这个“远方的家乡”具体是什么样子。
“你有没有深入接触过深圳?”面对记者这个问题,大多数舰员有着几乎相同的回答:“随舰回深圳举办开放日活动期间去过一两次。”深圳舰副政委蒋辉甚至没有去过深圳,他告诉记者:“多次受到邀请,都因训练太忙错过了。”
虽然训练忙,没有时间“常回家看看”,但对“深圳精神是什么?”舰员却都能说出一连串答案。尽管每个人表述有所不同,内容上却几乎没有漏项。显然,“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务实进取”等等,常被舰员挂在嘴边。
当记者问到舰训、深圳舰精神时,同时接受采访的锅炉班长吴升、内通班长王康、导弹发射班长刘涛、文书兼通信员陈海坡一起开了口:“千斤压不倒,逢难勇争先……”刹那间,他们就把接受采访的小会议室变成了朗诵室。
似乎一直都是这样,一切都自然而然。接受采访的战士,有一句话使用率很高,说这话时底气也特足,那就是:因为我们是深圳舰。
锅炉班长吴升说:“上舰后,不知不觉间就开始接纳舰名所蕴含的精神。能感觉到自己眼界在提升,这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这种精神。”
感到眼界提升的,不仅仅是吴升。
朴实、憨厚、不太善于表达,是深圳舰机电部门技师、一级军士长魏军给人的第一印象。以前,他的妻子在深圳打工。这使他成为舰上为数不多对深圳比较了解的官兵之一。他回忆说:“南山西丽那片当时还很偏僻,只是一所大学的主校区。后来一年一个样子,变得很繁华,高楼林立,企业众多。”
只不过,他印象更深刻的是深圳舰航迹的延伸。“作为锅炉技师,我曾在舰船出访欧洲4国时在战舰甲板上站过坡。”
魏军的话平实而简约。但是,让他说出这些话的背景一点不简单。短短几十年时间,深圳从小渔村发展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是铸就深圳奇迹的根源。
短短十几年里,深圳舰不断刷新人民海军的纪录,首次穿越三大洋,首次横渡南印度洋,首次通过好望角,先后出访20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神州第一舰”。
历程的相近或许带有偶然性,成就上的类似却发人深省。深圳舰副政委蒋辉说:“舰城两种精神的相互激荡,赋予了深圳舰更加高远的发展眼界,也使得深圳舰在以前、现在甚至是以后闯劲更大,自信心更足。”
魏军还记得那些感谢信。
那一年,深圳舰远赴亚丁湾,共为45批390多艘中外商船护航,总航程3万多海里。各国被护船舶纷纷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谢意,有的船员列队向深圳舰官兵挥手致敬,有的用油漆在甲板上刷上醒目的问候标语,深圳舰累计收到80多封感谢信和330多段通过无线电发来的感谢电。
谈及这些,魏军情难自禁:“如果不来深圳舰,可能我现在满眼都是柴米油盐茶。是这个时代给了我平台和精气神,让我可以和战友一起,用行动诠释大国海军的责任与担当。”
无岸的漂泊叫流浪,有家的漂泊叫守望
尽管已经过去了一天,深圳舰战士单锐超还是没从那股兴奋劲儿里走出来。
大数据技术、隔空触摸屏、AR试衣装置等诸多科技和发明成果,让这个自认为“还算见过世面”的大学生士兵眼界大开。
就在前一天的“我的家乡我的舰”走进深圳舰主题宣传活动中,他作为士兵代表去深圳大学作报告,还受邀参观了腾讯公司的滨海大厦。
回来后,他将所见所闻一一讲给战友听。对那些错过听他讲述的战友,谁来他都会再讲一遍。
“虽然不能人人都去现场,但人人都在受鼓舞。”深圳舰政委陈永强如是说。
军地共同参与这次主题宣传活动,只是深圳舰城共建活动的一个缩影。对深圳舰官兵来说,舰上的大小会议室挂有深圳的宣传画板,通道里建有介绍深圳市的文化长廊,每到一地都会依托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深圳市宣传片,还有在两地举办的一些面对面座谈交流与联谊,这些都时时丰富着大家对深圳的了解与认知。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性城市”“魅力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尽管没有长期深入的实地接触,官兵仍然渐渐爱上了这座城市。
在深圳舰上,一级军士长刘隆武“绝对不是一般人”。按他的说法,他带出的骨干个个都有冲击相关专业第一名的实力。作为深圳舰的第一代士兵,他在舰上一干就是20多年,从列兵一直干到一级军士长。
午餐后、午睡前的间隙,他抽空去看了下徒弟胡彪。胡彪中午值班,边值班边背着一些装备的参数。“他身上有我以前的影子,很有希望。”刘隆武说。
对徒弟关怀备至,对两个女儿刘隆武却“很少能管上”。大女儿今年15岁,一直不太跟刘隆武说话。“她妈生她时,我在海上训练。长这么大我没抱过几次。深圳舰成了我的家,我却一直是家的过客,基本上帮不上忙。”说到这些,刘隆武怅然若失。
在舰上,很多官兵都是如此。当问起是否后悔时,他们瞬间就扬起了头:“为了家乡和亲人,为了寸土不失、寸水不让,这一切付出都值得。”
什么样的家乡和亲人才配得上这样的守望?深圳舰官兵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依托“拥军微实事”平台,深圳市设立“爱军习武成才基金”,持续开展现役官兵职业技能培训;
紧贴官兵需求,深圳市集中采购云端电子书库和教育软件,使每一名深圳舰官兵都能通过智能终端下载最新书籍和学习资料;
自2001年以来,深圳市每年接收1名深圳舰转业干部及其家属和子女的随迁工作,为深圳舰战斗力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谈到在深圳受到的礼遇,舰上的导弹兵程凌云提起来就开心:“事情很小,却足够温暖。”
去年,他随深圳舰回深圳参加舰艇开放日活动。活动间隙,他和几个战友换上便装出去转了转。返回时他们打了辆出租车。到了油轮母港,得知他们是深圳舰舰员,出租车司机坚决不收车费。催着让收,出租车司机急了:“平时你们在海上漂泊保卫大家,这次也让我为你们做点事。”说完,驾车疾驰而去。
程凌云告诉记者,他喜欢“漂泊”这个词。“因为,无岸的漂泊叫流浪,有家的漂泊叫守望。我们是为爱漂泊,这样的漂泊有目标、有意义。”
有一种共建姿态,叫面向深海犁波斩浪
26岁的主炮兵黄雅哲曾和战友讨论过舰城共建的话题。他的观点是“战舰创新共建活动,首先是要本职建功、守卫和平。”
黄雅哲是一名深圳籍士兵。从小到大,他随大人搬过4次家,对深圳的多个街区都很熟悉。生于深圳长于深圳,他秉承了这座城市敢闯敢*特点,在很多事情上都有自己的见解。
他喜欢了解先进武器装备知识,别人看电视他读书照样能“很快进入情况”。入伍时是机电舱段兵,干了4年半后,他竟然选择了转换专业,成了一名主炮兵。
采访期间,这位身材修长、长相英俊的中士头脑反应很快。问他换专业后训练成绩如何,他笑了笑:“打得还行,实弹射击成绩从来没低过‘优秀’!”他对记者讲:“最大的期盼是早日具备执行大项任务的能力。眼下最紧迫的事,是跟着服役期将满的班长练好过硬本领。”
其实,黄雅哲不是第一个思考如何创新舰城共建形式的人,他也不是第一个认为“‘本职建功、守卫和平’是战舰与城市共建的主要内容”的人。几乎在深圳舰城共建活动启动的同时,这一观念就渐渐形成并扎根于深圳舰官兵心中。
那年接舰,包括刘隆武在内的100多名经层层考核选拔脱颖而出的舰员,首次看到新舰的信息化操作平台后“直接懵了”。
当时刘隆武他们已经知道是接深圳舰,只不过命名入列仪式还没有举行。他说,“当时没多想,就想着必须对得起这身军装,对得起深圳舰这个名号”。工作日,他们整日整夜泡在厂房里向工厂师傅请教。休息日又前往数十公里以外的某军校求教。
3个月后,他们全部通过专业理论和实操考核。经过接装试航,深圳舰正式命名入列。看着前来参加命名入列仪式的深圳市领导脸上同样写满自豪,刘隆武暗暗下定决心:精武强能,争取更大的荣光。
去年,深圳大学35周年校庆,专门邀请刘隆武去作事迹报告。胸前挂满军功章的刘隆武觉得自豪极了,他对记者说:“深圳市之所以给予舰员这样的礼遇,是因为我们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
第一代深圳舰士兵仍在纵横海疆,新一代官兵已经紧紧跟上。这是深圳舰实习舰长潘兰波的作息时间安排——凌晨两点半入睡,六点五十起床,中午休息一个小时。
“这样我就有更多时间去研究打仗。”对潘舰长这句话,很多官兵说“我信。”《战争论》《战争艺术》《二战史》……潘兰波对记者一口气说了11个书名。其他书名记者没有记住,但记住了他说的一句话:战术指挥官一定要有战役指挥官的素养。
今年8月,改装后的深圳舰再赴远海,参加实弹对抗演习。强电磁干扰、恶劣暴雨天气条件下,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新型导弹破空而出,将“来袭导弹”打得凌空开花。
战舰犁深蓝,新潮逐浪高。
深圳舰,这艘经过4年现代化改装后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战舰,正在广阔水域加速前行,背负着家乡人民的希望,去履行先锋战舰新的使命与任务。
(采访得到周演成、陈润楚等协助,特此致谢。)
深圳舰官兵向参观市民介绍舰上武器装备。徐 广摄
“神州第一舰”迎来家乡人
■解放军报记者 王社兴 陈国全
银灰色的深圳舰静静地停泊在军港内。秋天的湛江,迎来了一年中最怡人的时光。
“这么短时间,舱面打理得这么整洁!如果不是官兵提醒,很难注意到舰上一些部位还有弹药发射时留下的轻微灼痕,很难看出这是前一天刚从海上训练归来的战舰。”深圳市杰出青年代表黄耿参观深圳舰时言语里满是钦佩。
黄耿是10月31日登上深圳舰参观的6名深圳市杰出青年代表中的一位。这些受邀参加海军组织的“我的家乡我的舰”主题宣传活动的杰出青年代表中,有企业家、军转干部,还有深圳大学的学生。他们是今年深圳舰迎来的第5批“家乡人”。
刚刚进港,马上又要出海训练,这是深圳舰的常态。在这个间隙适时穿插共建活动,是舰城双方的温情互动。这次军地双方共同参与“我的家乡我的舰”主题宣传活动,只是深圳舰城共建活动的众多内容之一。
和其他战舰与命名城市一样,深圳舰驻地与深圳市之间的地理距离并不近。但自从深圳舰命名入列的那天起,这艘战舰就与这座城市血脉相连、精神交融。
第一艘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战舰,第一艘满载排水量超过6000吨的战舰……面对这艘被誉为“神州第一舰”的战舰,什么样的支持与举措才能让它在大洋之上勇往直前?什么样的作为才能对得起深圳舰这个响当当的命名?军民双方用一连串务实行动作出了回答。
20多年来,深圳市持续进行科技、智力、文化拥军,舰城双方广泛开展“你为长城添砖瓦,我为家乡添光彩”军地共建活动,建立起重大节日走访、执行重大任务慰问等常态化交流机制。深圳市从党委政府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工商团体到大中小学校,从各级干部到广大群众,纷纷投身其中。
20多年里,先锋城市与先锋战舰携手奋进,引领转型发展潮流,绽放出绚丽的军民共建之花。首次穿越三大洋,首次横渡南印度洋,首次通过好望角,远赴亚丁湾护航……随着一次次重大任务的完成,深圳舰被国际海事组织授予“航运和人类特别服务奖”,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战舰与城市精神互励,几乎每一艘战舰与命名城市都在发生同样的故事。回望过去,很多的故事已经发生;凝视当下,更多的故事正在发生。
在距深圳舰泊位数百米的地方,一艘去年刚命名入列的战舰停靠在码头,舰内数处崭新的命名城市图片图板格外醒目。在距深圳舰泊位数公里的另一艘战舰上,一场“情系浪花白、共筑深蓝梦”军地联谊活动两天后如期举行。在距深圳舰泊位数千公里的宁夏银川黄河边,退役的银川舰现在每天都要迎送很多家乡人。在家乡人努力下,它退役后回到了家乡——地处西北内陆的银川。
是什么让舰城共建活动如此充满活力?深圳舰舰长曲云鹏说:“因为每一次靠岸,都是一次力量的加注和血脉的互通。加注的除了燃料,还有家乡那种让官兵倍感振奋的精气神,以及家乡人那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上舰参观的深圳市民在互动区领取个性明信片。徐 广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