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行为,两种联结

两种行为,两种联结

首页休闲益智方块果汁更新时间:2024-10-09
我的早餐

刚来美国的时候,早餐成了我头疼的问题。

马里兰州大农村的便利程度远比不上中国的小县城,方圆几里地一个商店都没有,更别提出门右拐就有的豆浆、包子、油条和豆腐脑了。无奈之下,我也吃起了面包和牛奶。因为它们方便买到、花费时间少,微波炉里稍微一热就可以解决早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早上我像程序设定好的一样,打开冰箱,拿出面包、导出牛奶,放到微波炉里分别加热,咕咚咕咚,吧唧吧唧,十分钟内解决早餐,然后赶着去工作。面包和牛奶已经成了我的习惯。

直到有一天和朋友聊天,谈到早餐的问题。他说,早上你真的想吃牛奶和面包吗?我愕然。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说实话,面包和牛奶并不是我理想中的早餐,仅仅是因为我养成了早上吃它们的习惯

我又开始思考早上吃什么的问题。我在大中华超市买了包子、小米、玉米糁、蛋糕等等,甚至专门买了一个小煎锅来煎鸡蛋。之后,每天早上醒来,我砸吧下嘴里的滋味,思考吃什么,然后开始折腾“理想中”的早餐。如今,我的早餐取决于我想吃什么(当然也是在有限的几种食材中做选择),换句话说,我选择做什么样的早餐取决于我的需求、我的渴望,或者说取决于某种早餐对我的价值

我的早餐演化史中,有两种行为。一种是习惯性的行为(habitual behavior),一种是目标导向的行为(goal-directed behavior)。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两种行为,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球球的果汁

球球是一只勤勤恳恳的猕猴,因为肚子胖的圆嘟嘟,所以大家都叫他球球。他的工作是每天乘坐贴身轮椅去一个降噪房间里,盯着电脑做任务。他的报酬是苹果汁、葡萄汁、芒果汁等各种口味的果汁。周一到周五,每天工作两个小时,周六周日休息。

电脑屏幕上左右两边分别呈现不同数量和颜色的小方块,球球经过几天的学习,知道红色、蓝色分别代表苹果汁和葡萄汁,方块的数目代表果汁的滴数。当球球把目光从屏幕中间移动到左边或右边时,对应滴数和口味的果汁会通过一个铁质的吸管喷入口中。

球球需要在不同口味和数量的果汁中做出选择

球球喜欢苹果汁,清甜利口。但同时球球也口渴,他想得到更多的水。球球要在不同滴数的苹果汁和葡萄汁间做选择。球球都要在脑子里想象,一滴苹果汁和两滴葡萄汁哪个更有价值?两滴苹果汁和六滴葡萄汁哪个更有价值?...... 当葡萄汁足够多时,球球选葡萄汁,因为可以大大缓解口渴。当面对一滴苹果汁和两滴葡萄汁时,球球选一滴苹果汁,因为葡萄汁的滴数不够多,而苹果汁的诱惑又太大。也就是说,这时的球球,每次做选择时,都要比较两个选项对自己的价值,这里的价值是由需求决定的,因此,他的行为是由自己的需求或目标驱动的

经过几个星期的训练后,球球对所有的选项组合都已了然于胸,他发现了一个省力的方法。六个蓝色方块对两个红色选两个蓝色,一红一蓝选一红,一红两蓝选一红...... 球球不再思考,两个选项一出现,他就知道哪个是最优的。训练过度的球球,他的选择行为不再由选项的价值驱动,而是由选项组合的视觉刺激驱动。也就是说,球球现在的行为是由刺激(视觉)引发的

两种行为,两种联结

总结之前两个例子,目标导向行为是人们以当前的需求为目标,比较不同行为能收获的价值,然后执行价值最大的行为。个体通过行为-结果联结来推测哪种行为能最大化地满足当前的需求。目标导向行为对行动的结果敏感,如果行动的结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个体会很快调整行为模式。

习惯性行为是一种不经过大脑思考的习惯性动作。在刺激和行为无数次的依次发生后,刺激和行为之间已经形成了非常强的连接,刺激的出现就足以引发动作。因此,习惯性行为通过刺激-反应联结来触发行为。习惯性行为允许人们快速地做出正确选择,节省脑力资源。

习惯性行为对应刺激-反应联结,而目标导向行为对应反应-结果联结

从球球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目标导向行为在学习的初期占主导地位。随着学习的深入,个体会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出最佳的行为模式,而这种最佳行为模式可以在该任务中获取最大化的价值。也就是说,在学习的后期,习惯性行为占主导。

目标导向行为和习惯性行为并不是对立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当人们面对不熟悉的状况时,其行为往往以目标为导向。而当一种状况反复的、一模一样的出现时,人们的行为会趋向于习惯化。而当习惯化行为的结果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时,人们会重新返回价值导向的行为,再次思量不同行为的结果,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如何区分习惯性行为和目标导向行为?

如果你是一个观察者,你看着我早上打开冰箱,拿出牛奶和面包。你看着球球选择了他最爱的苹果汁,你能知道我们的行为是习惯性的?还是目标导向的吗?

不能。

除非我告诉你我脑子里在想什么。但球球没法告诉你,他是猴子他不会说话,你只能通过他的行为去推测。因此你需要另外的行为测试来判定猴子的行为到底属于哪一种。

我们知道,习惯化行为是由刺激驱动的,而不会思考行为产生的结果,而目标导向行为则会根据行为结果灵活调整行为。因此,改变行为的结果在短期内就只会影响目标导向行为,而不会影响习惯化行为。

结果贬值测试(outcome devaluation test)是科学界公认的区分两种行为的标准实验。

举一个简单的小鼠例子。行为箱里有一个铁杆,小鼠按压会有糖球奖励。经过训练后,小鼠每次进入行为箱都会疯狂按压。如果在进入行为箱之前,给小鼠一大盒子糖球让它吃个够。如此一来,糖球对小鼠来说价值就降低了,因为它已经吃腻了。这就是结果贬值的操作。

小鼠压杆的devaluation测试

还有一种常用的贬值手段,是让小鼠把糖球和疾病联系起来。比如,每次小鼠吃完糖球就给它来一针LiCl,让小鼠恶心难受,重复几次,小鼠就把这样糖球和疾病联系了起来,糖球对小鼠也就没有了食用价值。

然后,我们把小鼠放进行为箱。

如果小鼠按压控制杆的次数大大减少,那就说明小鼠的行为是目标导向的行为,因为压杆的结果糖球已经对它没有价值了,小鼠及时得调整了自己的行为。

如果小鼠依旧疯狂按压控制杆,那就说明小鼠的行为是习惯性行为,因为它压杆时根本没有考虑糖球已经没有了食用价值,它只是在做一个控制杆引发的习惯性动作。

目标导向行为受贬值测试的影响,而习惯化行为不受影响

再用球球举个例子。球球爱吃苹果胜过葡萄,实验前,我们让球球把苹果吃到吐。当球球面对代表香蕉的红方块和代表葡萄的蓝方块时,如果球球依旧频繁选择苹果,那么球球的选择行为是习惯性的。反之,则是目标导向的。

训练期间猴子学习不同形状对应的食物。贬值测试时,先让猴子吃某一种食物吃个够

总结

习惯化行为的形成允许大脑高效、迅速、节能地处理频繁出现的问题,而目标导向行为则是人们处理新问题时的惯用策略。

其实两种行为是操作性条件化的两个过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反射)里,动物看见控制杆,然后按压控制杆,获得奖励。习惯性操作只聚焦控制杆和按压动作,而目标导向行为更关注按压和奖励之间的联系。

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我将讲述介导习惯化和目标导向性行为的脑区和神经环路,欢迎关注。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