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白金大神愤怒的香蕉走心回答,写网文小说,怎么才能提高水平?

起点白金大神愤怒的香蕉走心回答,写网文小说,怎么才能提高水平?

首页休闲益智愤怒的香蕉更新时间:2024-05-07

愤怒的香蕉,真名曾登科,男,出生于1985年5月16日。又名“爆炸的榴莲”、“神奇的果冻”,网络作者。橙瓜见证·网络文学20年百强大神作家。

著有《异域求生日记》(发大纲完结)、《隐*》(完结)、《异化》、《赘婿》。《隐*》已在台湾出版繁体实体书,书名改为《*手之王》。

愤怒的香蕉作为网络作家,他的号召力是极强的,读者非常认可他作品的质量。2018年5月愤怒的香蕉更是凭借《赘婿》夺得了起点男频月票榜第一。没错,就是更新最多的那个月份,额十五章。蕉姐当时宣布要争月票榜,然后就没有其他书什么事了。毫无悬念夺得月票榜第一。恐怖的粉丝支持力度充分展现了其商业价值。

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

以下为大神回答:


我应该是网文圈最喜欢跟人讨论写作的作者之一,这不是因为我有多厉害,仅仅是因为我是理科思维的,理科思维的人需要讨论,偶尔也能通过讨论来提高自己,文科思维的则不用。

或者说通过逻辑来写作的需要讨论,通过直觉写作的就不需要,我在之前一篇谈天赋的回答里提到过蛤蟆,譬如蛤蟆(起点白金大神流浪的蛤蟆)就是通过直觉来写作的,他虽然爱抬杠,但其实并不需要用抬杠来提高自己。

我在网文早期,大概零二零三年的时候,就喜欢在翠微居、爬爬大陆、龙空跟人讨论写作,我在翠微居上印象最深刻的是喜欢跟一个叫白面的作者分析他的开头在当时这个作者的每个开头都让我觉得非常惊艳,惊艳的是YY起来特别自然,我们经常讨论这个。

后来起点付费做起来,翠微居在内的一些站都做不下去了,我也喜欢在龙空上跟人聊写作,再到自己写出来了,偶尔出门旅游经常跟说梦辩论好几天。

现在说梦去过他的小日子了,偶尔遇上蛤蟆、天瑞这样的杠精,还会长时间的辩论,我记得有一次蛤蟆跟我住一个屋,他早上六点的飞机,晚上不睡跟我争到凌晨三点还是四点,包括早几年起点年会,在海南的一个酒店大堂,我跟天瑞辩论小说作品到底是“传递核心论”还是“人物核心论”,辩论到晚上十二点,一些作者在周围围观,说你们别吵别吵,我们说没吵……

而我们至今见面,也总会因为文学问题杠上几小时。

我大概是在赘婿开书的时候离开的龙空,当时是赘婿比较火,很多人把很多幼稚无知的看法推到我的面前,他们不是要讨论书,而是洋洋得意想表现自我,有的在表现中露出来的看法在我看来还不如一个小学生——绝大部分作者写出成绩后几乎都会离开龙空,大概原因也是这样。

后来很多人提到一个网络浮躁,各种言论幼稚化的问题,一个朋友还来问过我对龙空的看法,我说了很多,他还发到龙空去了,我说这不是龙空一个地方的问题,是整个网络的大趋势。

我在当时可能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幼稚化的大趋势,但是看人的心理和*看了这么多年以后,我慢慢的有了一些更深入的想法,它其实涉及到人最本质的心理需求。

马斯洛把人的心理需求分成五个层级: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

这五层心理需求上,基本来说,后两项是高于前三项的。

在过去,我们学习知识,或者涉及到“追求写作指导”的问题,它满足的需求基本只到前三项。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知识?

因为我们想要把事情做好,我们在社会上做大部分的事情通常只满足我们的生理、安全和最基本的社交需求。

但尊重和自我实现,是某个事情完成得非常非常好,有巨大社会价值之后的附加值,通常来说它不是学习知识能够直接到达的反馈。

譬如我当年跟那个叫白面的小作者相互的讨论,还有跟其他作者的讨论,那是网文的初生期,我们都知道自己的文学素养非常差,但是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们以非常谦卑的姿态,去学习对方一点点的领悟,学习好了,我们接下来可以写得更好一点,但即便写得更好一点了,在文学这个大命题下面,那也是不值一提的东西。

因为这种心理,我们谁也不会在这个过程里,表现得非常牛b和不可一世。

在马斯洛说五层需求的年代,这五层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循序渐进的,我们通常是先解决温饱问题,然后安全问题,接着才有各种社交和人与人之间的爱,再接着你非常优秀,才会有尊重,然后你做了需要一辈子去做的伟大的事情——譬如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才会得到自我实现。

但是二十一世纪真的是一个伟大的世纪,从这个世纪开始,至少在中国,前两项已经不需要你过多的思考了,或者说,一方面是知识开始泛滥,另一方面是生存门槛降低,工作开始流水线化,导致你不需要那么多的知识去满足前两项需求了。

一切都开始异化,这个异化在互联网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这个异化就是:在2010年之后,人们渐渐熟悉了互联网,整个互联网提供的、以及人们索取的,除了最基本的社交需求,就是变态的尊重需求和虚假的自我实现。

后两者是假的,但是人们索取、人们需要,且人们发现:我们可以。

回到我所熟悉的网文领域吧,我们一开始跟朋友聊开头为什么好,想要写好网文,总的来说,学好了手艺,肯定我们才能满足温饱、安全,而在跟朋友的聊天当中,不提升自己的那一部分,也顶多只到社交的需求上,交上了好朋友。

但是慢慢的,大家发现,我给别人提出一个权威性的意见,这个对应的是尊重需求,人们追求这种被尊重的感觉,这是从03到10年一直在深化的一个过程,大家慢慢的开始抛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思考路径,大家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提出供参考的想法,如果是经过了这么一个时间段的人,应该都能看到网络风气的这样一种变化过程。

而与此同时,在网络上对于名人的批判,或者对一定“成功人士”进行批驳,很容易让人有一种自己高于了对方的幻觉,这个幻觉,属于自我实现。

这个也就是龙空上所有成名大神,都更容易受到批判的原因。

如果你认可大神的某个成就,虚心去学习他的技巧,你不说学不学的会,即便学会上,对应的也只是温饱和安全的需求,但是批判他,你立马就能得到自我实现。

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满足。

网络的出现,能够提供一些虚假的满足,这几乎就是网络二十多年发展的一个大路径。

中间有些比较典型的例子。

譬如哪怕我们把知识当成满足温饱和安全的手段,它也会有缓慢和快速之分。我以前说过,我这几年在网上长篇大论地谈写作,总是会把网文写作的过程分解得很细致,而且我不会告诉别人,就这么一点两点就对了。

而我们也经常抨击那些收费卖课的人,那么就会有一些很真实的回答,说你们这些大神都把写作说得这么难,人家说得容易,你怎么能怪我上当受骗呢?

也有人就说,你们大神很显然藏着掖着不肯说。

然而学习一个技巧,从来就不是一个秘籍一句话可以说明白的过程,我小学四年级就开始爱上写作,我学习了各种技巧,说锻炼文笔,就去模仿各种大作家,去学习这样的表达手法,那样的插叙倒叙,但我写出来的东西,就是不好看,也没水平,我就这样锻炼各种东西锻炼了十多年。

到我二十岁出头,看到村上春树说的“文字是思维不完美的载体”,我忽然就明白了一切。这就是最高标准啊,我当年学习某个手法,为什么表现出来的结果不行?

就是这个手法在运用的时候,它有没有帮助文字去更好的表达那个思维,既然文字只是载体,那么实际上思维的具现和传递到读者脑子里的这个过程,才是重点,而所有的手法,都要在当时分析,它是有助于这个传递的还是无助于传递。

就这样我把所有的手法都统一到一个目的下了,也就是说,“文字是思维不完美的载体”这句话就是我的“秘籍”,它就是道的核心,但我说了一百遍,几个人能够拿走?

如果我没有经过之前十年的困惑和思考,别人告诉我这句话就是核心,我会想,这不就是一句废话吗?

将我的思考过程和锻炼过程拿出来,对于某些人而言,也许就能节约几年的锻炼时间、思考时间。但是想要一句话就说明白?

想要速成,成功不了。

可是一些速成班就告诉你,它可以,它给你几项标准,然后告诉你这就是写文,然后你多付点学费,它甚至还亲切地跟你“指导”你的每一篇开头,你幻想着自己少做思考,就达到了温饱的结果……

这种手艺是假的,但是人们热衷于此,甚至还会到我面前说,你们说的复杂,他们说的简单,你们说要努力,他们说包签约,你们不能批评我们被骗……

不批评,成年人偶尔有善意,但大部分时候,尊重他人选择,嘲笑他人命运。

你看,虚假的温饱需求比真实的温饱满足更容易获得,因为真要练成一门手艺,你需要很多的思考和努力,而虚假的满足,你只要交学费,立马就反馈过来了。

在网文发展的过程里,龙空的幼稚化是一个无可遏制的大趋势,因为在当时,微博等一些大社交平台是首先幼稚化的,然后是整个互联网社会的幼稚化。

仅仅是因为人们发现:不通过努力,我们就能够获得尊重需求,能够获得“自我实现”。

人们发现,在互联网上,这样可以做到。

于是人们就开始欣然接受。

网络书评也是这样,一开始以思考性的居多,大家都把自己当成一个初学者,相互探讨相互学习,慢慢的,开始“指导”“批判”,譬如某些人就热衷表达“我认为就应该这样写”,作者是怎么想的,我不管,我也许不会写书,但我提想法,你要尊重,你要接受——哪怕不接受,你也要尊重。

这中间也有个很典型的东西,如果说龙空的幼稚化是不可避免的,在网文发展过程里有一个首先摆明车马追求尊重价值和自我实现的东西,那是一个叫做“龙枪虎豹骑”评书贴吧。

我们知道网络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评书的机构,做到今天,有新的有老的,新的有艾尔天空,老的安迪斯晨风他们做的都不错,而是像安迪斯这些,他们是懂写书的,有一次作协要宣传《赘婿》,请安迪斯晨风写了一个评论,我看得心惊胆寒的,我跟作协的老师说,他把我的想法写得这么清楚,我会不会被和谐啊……

我们搞写作的,自己以前也喜欢做排行榜,我们一般是做的推荐榜,即使有排行,通常也是希望这个排名来表达自己对网文的喜好的某种看法,就是“因为我自己是喜欢这种类型的,所以我把某某书摆在了前面”,如果有跟我同样爱好的读者,就可以看这个书单。

“龙枪虎豹骑”这个评书贴吧以前没什么很大的影响,现在也没有了,他们搞出来的评论经常被骂,我、三渣……好像烽火也骂过,我还在写过一篇骂龙枪虎豹骑的回答,以前删除掉了,后来回来骂卖课的,听说一个卖课的在抖音还是哪里编排我,这人以前就是“龙枪虎豹骑”的成员,所以我又把那篇回答恢复了回来。

为什么骂这个贴吧的评书贴呢?

因为这个贴吧,基本是由一些完全不会写书,但是学了几句文学词语,相互追求尊重价值的人组成的,他们的评论,对作者而言没有任何价值,对读者而言谈不上某种系统性的审美或者是对网文的爱好,他们唯一追求的,是通过一个看起来像样的“榜单”,来显得自己很懂文章,然后再通过贴吧内部的相互吹捧,来获得虚拟的尊重和自我实现。

这是很可怜的一种行为,但是对作者来说,它评论你的书,你就像是看到了一坨……就是很恶心的感觉,因为你一眼就看出它是个草包,它的评论,回应的价值都没有,但是它胸脯挺得很高,不知所谓的术语堆得很多,就充满了一种“大家来看看我夸夸我,快快快……”的这种迫切感……

当时网文圈的幼稚化还没有那么严重,它是首先出现的一个靠抱团取暖来获得自我实现的一个小圈子。

而到后来的龙空,推荐评论区就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但凡是对火书的推荐,下头的评论倾向,一定是以批判居多的,越是火书,大家越是热衷批判。一些比较怀旧的龙空书友也谈论过这些现象,但是为什么呢?

究其根本,还是认可一本书你最多也只能获得一个社交价值的反馈,但批判一本火书,你获得的是一种虚拟的尊重价值,而批判一个成功的作者,你获得的,甚至有一部分的自我实现,因为,“在这个认知上,我比他牛啊”。

人的心理弱点,会拉着人,往轻浮的方向去走。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网文作者“谢绝一切写作指导”呢?

一方面,因为人们对*的索取,越来越直接了。

没有手艺、信口开河,不在乎作者的想法,就抛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就想要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首先在文章里通过YY,爽一爽,爽完之后,通过批判作者,再爽一波,再之后,发个问题,我觉得网文质量越来越差了,作者为什么不虚心地接受我的看法呢?再来爽一波……因为这样的行为,其实是越来越多了。

我其实热衷于跟所有能听得懂话的人讨论或是辩论,有的时候我甚至跑去问一些科班研究者:我现在有这么一个疑惑,你们那边有没有人有过研究,有什么样的说法或者成果……

到早几年,读者问我为什么不接受意见,其实我写了一些很长篇大论的东西,早些年经常写,就是把我对每个环节的考虑和写作想法列出来,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如果要讨论,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思路能不能走得更好,如果不行,你是不是看到了什么不行的理由。

但是我所见到的绝大部分意见,他们都不理会我想了什么啊,他们不是要探讨,而只是抛出自己的想法:我不管你怎么想的,我就觉得这样好……你自己觉得这样好你就自己去实现嘛。

而另一个方向是,网文发展其实越来越系统化,越来越深入了。我曾经回答过这样的一个问题。

我们是从网文发展的初期就过来的,看完了整个过程,又再去对比以前的一些老文章,我们才会发现,网络文学的整个大盘,在这些年来都处于一个系统性提升的过程里。

文学的发展其实有两个模式,一个是天才的出现,一个是系统性的进化,譬如刘慈欣,他就是天才,他的出现将整个中国的科幻推到了世界顶尖,但并不代表科幻界系统进化了,而网文,这些年它一直都是系统性的进化,在变得更加好看,只不过因为怀旧的光环,或者是某些心理反馈的需要,大家热衷于信口开河,热衷于批判,为什么?

批判这个东西不高尚,就显得这个人高尚,批判这个东西水平不够,潜在的话语往往是自己的水平很高。

水平高去看传统文学不就行了嘛?文学经典那么多,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都读完了?

而在系统性的进化当中,网文的水是越来越深的,它其实已经不是以前那种,随便一个外行人都能参与进来,提出一个看法和创意的时候了,它对很多东西的表达其实已经有了门槛,对各种YY手法的处理也早不是以前那种可以随便看懂的时候。

但因为网文对受众是极其友好的,优化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让大家更方便看懂,也更容易看懂,所以往往就让人低估了它在通俗方面的成就——能做到这么好嚼,这么好吸收,当这不是功力吗?

但大部分人,确实就看不懂这种“功力”的所在,那么连这种入门要求的价值都不懂的,提什么意见呢?

社会浮躁了,提意见的方式浮躁了,提意见的目的性更加轻浮了,再加上整个网文系统推进了,那么这些意见,当然就很容易的跟作者脱钩了。

或者换一个说法,作者需求意见和指导,是要将这些东西放进日常写作里去的,当大部分的意见变成信口开河、彰显自我的时候,这些具体的意见,其实对作者是没用的。

有的读者会天真地幻想:我只要是有看法,当然就是需要参考的。其实不是,最真实的意见,只体现在订阅数据的波动上。

而一个人,他如果看着YY书,爽了,再通过批评YY书来爽一波,他的批评看起来很高大上,实际上就是假的,甚至可以说,但凡打着高大上旗号的网文指导,都是没意义的,它只说明这个人完全不懂网文的核心。

真正懂网文的人,只会谈论怎么写得好看,怎么吸引人,类似我这样的文青,也会在强调一万遍吸引人之后,建议作者可以考虑加入一点自己的东西,甚至不加,那也是没关系的。加了、加好了是惊喜,不加是本分。

如果某个读者真的全心全意向往这些高大上的东西,他其实就不会看网文了,因为所谓的经典名著已经非常多了,现在也很便宜,这个人利用高大上彰显自我,而作者如果也真的以为他很真诚,去写了那些高大上的东西,他其实是不会看的。这几乎是所有的网文作者,都必须拥有的辨认能力。

这里不是说没有有价值的写作指导,只是因为上头的两个因素,已经越来越少了而已。

总结和引申:

社会发展,以及互联网发展的这么多年,基本已经去掉了过去满足温饱需求和安全需求的难度,知识的泛滥以及前两种需求的轻易满足,导致绝大部分知识,其实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

知识原本最大的作用,是让人在生活当中运用起来,面对各种事情时用的,但是如果不是生活中可用,知识的价值,就只剩下拿来装b了。

而从大的角度上来看,互联网这么多年来的浮躁,基本上对应的也就是用各种方法向人出售虚假的尊重价值和自我实现价值。

在提问中也不忘让自己获得快感,在回答中着重于让自己获得快感,在所谓的写作指导中着重于“体现自己的了不起”(就如同曾经的龙枪虎豹骑),而在汲取知识的过程里,也指望迅速地折现,相信带有笃定快感的回答……

这些倾向,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难以顺利的原因。因为真正的知识,汲取起来往往没那么快乐,能让你满足和快乐的知识,它更容易成为一种知见障。

但无论如何,社会发展了,我们可以轻佻地对待知识,是一种幸福的体现。

同时也需要警惕。

人们回答问题、看问题,往往追求爽、追求信息茧房、追求知见障,但已经无法将知识融入到我们的具体生活里……这是整个互联网的大趋势,在这个趋势里,相对较好,却也不可免俗。但事实上,不能融入我们生活的知识,通常不是真正的知识。)


结束语

非常感谢您阅读以上内容,大神说的没错,在当今社会,我们确实面临着信息泛滥和真假难辨的挑战,人们追求快速满足需求的倾向也日益明显。

然而,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往往需要耐心学习和实践,在生活中才能发挥作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那些能够真正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的知识,而不是被轻率的信息所迷惑。

希望通过这篇内容能够引发您对于知识、文学和网络发展的更多思考。如果您对这些话题感兴趣,欢迎继续关注我的更新,我将会继续分享更多有趣的内容。谢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