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方读书丨末世、基因、业报——读《发条女孩》有感

九方读书丨末世、基因、业报——读《发条女孩》有感

首页休闲益智发条忍者更新时间:2024-05-09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九方先生的神秘学小屋”,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有趣的神秘学知识~


读后感不涉及关键情节的透露,请放心阅读


最近顶着现实生活的各方面压力,忙里偷闲地读完了机核网某期电台节目推荐的科幻小说《发条女孩》,食用之后意犹未尽,特来分享一波感悟。

记得那一期的机核网电台的内容是关于“赛博朋克”这一主题的。乍一听《发条女孩》这书名,我还以为这是本讲在钢铁丛林之中跟人造人女孩谈恋爱的媚宅作品,便带着玩味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不料想,刚读完第一章,便被故事独特的世界观所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晚上花一个小时读个五六章,到今天总算是看到了故事的结局,合上书,抬起头,满足地吁了口气。

《发条女孩》

我这人有些“穷讲究”,在做“考据”(其实也就一玩票水平,远没有正经的考据党那样严谨啦)的时候我会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力求详尽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及其所处的背景;但在阅读的时候,我会尽量让自己回归作为一个读者最纯粹的状态,不去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去考察作者的创作经历,单纯地享受作品给人带来的心灵体验。

在读《发条女孩》时我便是如此。直到读到小说的最后一章的最后一个字之前,我对与这本作品相关的信息、作者本人的生平经历都一无所知,甚至连作者姓甚名谁都没记忆下来。我就像一个饿了两天的尼特,跌跌撞撞地出了门找了家餐馆,稀里糊涂地点了份炒菜,将其狼吞虎咽吃下了肚,然后摸着圆鼓鼓的肚子,觉得刚才那菜真不错,方才想起来要谢谢厨子。

那么,简单介绍一下做出我们这道《发条女孩》的厨子吧:保罗·巴奇加卢皮,70后美国老大哥,当代科幻界新秀作家,2005年开始在科幻小说界崭露头角,作品斩获奖项无数,《发条女孩》算是他的小说处女作。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位巴奇加卢皮先生(以下简称皮先生)在大学期间主修东亚研究,毕业后又在中国旅居过一段时间,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带有浓厚的东方背景。

老大哥看起来还蛮亲切的

而这一特点在《发条女孩》中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阅读《发条女孩》时,你能感觉到皮先生为了写好这本书在泰国文化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无论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众生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还是贯穿全文的泰国佛教思想等方面,都给人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感觉,不会让人产生一种登场人物是白人披着亚洲人外皮,在挂名“曼谷”实为纽约的舞台上尬演的违和感。对一个美国作家而言,这算得上是一个不小的加分点。

回到正文上,来聊聊《发条女孩》作品本身。

我在前文提到过,《发条女孩》出现在机核网介绍赛博朋克小说的节目里。但实际上,比起赛博朋克,《发条女孩》应该被称作“生物朋克”,虽然她也具备诸如大型垄断企业、贫民窟生活、暴力的蔓延、社会秩序面临崩溃等赛博朋克元素,但小说着重强调的内容还是人与基因改造动植物与自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计算机或者信息技术的元素很薄弱,没有像其他赛博朋克小说世界观里人人都可以“脑后插管”那样的高科技。

故事一开场,就是主人公之一(提前剧透一下,文中大致有四位主人公)的安德森(外资公司主管)在曼谷街边的水果摊上挑选水果的经过,没有电子支付、没有AR/VR投影,也没有酷炫的机器人店员,除了涉及几个生僻拗口的疾病名称外,安德森和水果商贩之间的互动跟我们过去90年代逛菜市场时的情形别无二致,但很快皮先生就将他这本小说的卖点抬了出来——一种叫做“茅果”的奇异水果,以及安德森口中那些涉及基因工程的只言片语,这两样东西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让读者接触到了《发条女孩》世界观: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基因改良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界,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把食物链玩崩啦~过去很多物种都灭绝了,现在掌握着基因改良技术的大企业垄断着世界的粮食贸易balabala……

近年来赛博朋克无疑是ACGN领域的热门创作主题

就这样,让读者一边在从安德森对于“茅果”的溢美之词里获取关于世界的信息,一边在脑海中构建起逐渐清晰的世界观,进而激发起对于稍后情节的兴趣,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写作方法比很多小说一来便平铺直叙地介绍世界观“...A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far away...”显的要高明很多。我就是被这一点所吸引,才有了想要继续读下去的*。

继续阅读下去,之后的章节带给了我更多的惊喜:小说情节是以POV的手法展开的——老实说我还是第一次学到这个专有名词:POV(Point of View),简单来讲就是采用多个视角讲述同一个事件。百度词条有非常详细的解释,而我个人倾向于将这类写作手法等同于“群像剧”,印象最深的同类型作品是《无头骑士异闻录》《忍者*手》……糟糕,一不小心又说过头了(扶额)。总之,这种多视角多主人公的写作手法能够尽可能地借不同主人公之手给出关于整个世界各个部分的细节,例如:

借助安德森的视角,我们能够了解到这个世界正承受着因为转基因技术的滥用而导致的变异病毒灾难,但人类似乎毫无悔改之意,靠基因改良技术发家的粮食垄断企业依旧横行霸道,伺机将魔爪伸向泰国的粮食市场;

借助华人难民浩森的视角,我们能够了解到这个世界残酷无情,肆意滋长的歧视与敌意以及底层人民的痛苦与挣扎;

借助曼谷执法者“白衬衫”的队长贾迪与其下属坎雅的视角,我们能够了解到故事中泰国腐败的政治状况,看似繁荣和谐的“天使之城”曼谷的内部实际上早已是千疮百孔,各方势力暗流涌动,觊觎权柄。

借助发条女孩(基因改造人)惠美子的视角,我们能够触及到小说想要表达的最为深邃的内容:人性、自然、宗教、灵魂——人类改造自然的行为究竟算不算是自然本身的一部分?如果一个生物的基因和行为模式完全由人类所设定,那她究竟是否拥有“灵魂”?人造人的存在究竟是人类文明的进化,还是堕落?

惠美子为了躲避白衬衫而从楼顶跃下,原文中对这段追逐战的描写相当精彩

跟随这些主人公的视角读完这本书,大有“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感叹。由于细节极其丰富,皮先生笔下的世界有一种别样的真实感:化学能源枯竭,石油燃料成为上流阶级的专属,人们不得不用以巨象和扭簧为代表的机械能作为主要动力;植物锈病和人体能够感染的变异传染病恰如潜伏在人类身边的阴影一般,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基因改良技术成为关键技术和稀缺资源,负责配给能源的卡路里公司和基因改良技术的农业公司掌控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和财富;全球变暖,海平面持续升高,城市的命运全部系在不断被海水侵蚀的巨型水坝上;而在城市里,腐败早已蔓延至各个阶层,“环境部”和“贸易部”两头巨兽彼此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全然不顾城市所面临的外部威胁……

这些场景虽然被设定在23世纪,但它们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真实,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仿佛百年后就会变成现实。由此产生的那种透过纸面传入脑髓的压抑感,正是末世题材小说的醍醐味。


除了设定精彩外,文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同样发人深省。在文中,皮先生借助吉布森——一个接近神明的科学家——之口,表达了很多叛逆且激进的观点,很触动人心。跟大家分享其中一些文摘:

吉布森哼了声:“就在人类开始航海的时候,就在我们开始在非洲宽阔的大草原点火的时候,生态系统就已经遭到了破坏,我们不过是加速了这种现象罢了。你所说的食物网不过是种怀旧之情,别无其他。自然。”他面露厌恶 ,“我们,就是自然。我们对自然做出的每一点改动都是自然本身,我们这种挣扎求存的天性就是自然。我们就是这样,世界是我们的,我们是这个世界的神。你们唯一的问题就在于不愿意彻底发挥潜能, 彻底服从自然。”


……“人都会死。”医生不屑地摆了摆手,“但如果执着于过去,你现在就会死。我们现在都该成为发条人才对,让人免疫疱锈病要比保护上一版人类容易得多。只要从现在开始,我们的下一代就都可以完美地适应新环境,你们的孩子将从中受益,但是你们这些人就是不肯适应环境,你们紧抓着所谓的人性不放,然而你们现在对人性的理解,不过是过去千年来和环境一起进化而出的产物,可你们现在偏偏这样顽固,偏要拒绝进化,偏要故步自封。”


……吉布森颓下身子:“啊,你当然不是了,可你们永远不会有用不到我的那一天。我们那些猛兽和瘟疫生来就是这样,无穷无尽,从不是什么可随意驱使的木头机器,它们有自己的渴求,有自己的进化需要。它们必须变异,必须适应环境,所以你们永远都离不开我。我要是死了,你们要怎么办呢?我们已经把恶魔放到世间,而你们的守城墙不过是我的才华,自然已经变了,虽然现在自然的的确确属于我们,但等到那一天,我们被自己的造物吞噬殆尽,那该多有诗意啊?”


聊完了《发条女孩》的优点,再来聊聊她的不足。有很多读者诟病《发条女孩》剧情拖沓、逻辑不能自洽。这一点我不能苟同。《发条女孩》剧情的格局确实不大,但她并不拖沓,人们所谓的“拖沓”感其实是受到小说POV的写作方法的影响,同一主人公的行为由于频繁的视角切换而被打断,让读者产生了剧情“停滞”的错觉。但如果你真的完完整整地读完了全文,你就会发现,所有人的行为都像是倾倒的多米洛骨牌一般前后联系着,不断铺开、扩散,最后共同构成了城市命运终点的图景——“因果报应”,皮先生通过小说中主人公们行为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完美地诠释了泰国佛教中的“业报”思想。当结局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时,读者就像是分段爬完了迷宫的小白鼠被拎着脖子提到半空中鸟瞰迷宫全局一般,看着迷宫中各个主人公的命运因为因果而交错,螺旋上升,最终抵达戏剧冲突的最高潮。这种豁然开朗的阅读体验,足以一扫剧情“停滞”给读者带来的疲惫。

当然,我也不能一直吹《发条女孩》的彩虹屁,这本小说逻辑有所缺乏的问题也的确存在,特别是小说后半段临近结局的部分……但因为开篇咱说过不剧透关键剧情,所以这次就不展开来聊啦,好奇的访客就自己去体验一番吧。

原作现在在网易蜗牛读书上就有~可以每天免费阅读一小时

最后说句题外话。不知为什么,在读完小说的结尾后,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跟本小说全然无关的角色——《奇诺之旅》之中的奇诺

在我脑海形成的画面里,奇诺独自一人坐在废弃公寓的顶楼的阳台上,赤脚拨弄着淹没城市的汪洋,一轮新月从远处缓缓升起,海鸥鸣叫着从她面前的水面上掠过……末世、空城、小小的旅人,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大概就是我心中所谓“浪漫”二字的定义了吧。

《奇诺之旅》:经久不衰的佳作

九方先生的神秘学小屋,与您畅聊科幻、民俗、宗教、神秘学以及ACG领域的有趣话题,我们下期再见~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九方先生的神秘学小屋”,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有趣的神秘学知识~

| END |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