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的90后,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非遗传承人?

非专业的90后,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非遗传承人?

首页休闲益智非遗王者更新时间:2024-06-07
前言

“最迷古代小青楼,巨树旁栽攀阁楼,楼下紧邻小湖水,潺潺细声润无忧。青砖红瓦养心静,四面碧草滤心情,这种感受它地无,惟我中国盛此景!”,谈到“非遗”,大多数人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平日里接触的并不多,尤其是90后年轻人,“非遗”的话题较为陌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大部分人可能仅限于其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值得敬畏却不知如何深入了解。但,其实,“非遗文化”早已经活跃在了年轻一辈的社交圈中。

提及“非遗”,必不可少的话题便是“传承”,身为90后一代,又是非专业出身,我们该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传承人?以下仅从个人视角,发表个人看法。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两个常出现的文化遗产概念,即“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区别

“物质文化遗产”强调的是“物”,“物”是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表现形式,重于“物”而非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强调的是“人”,以人为核心,强调物质之外与人相关的技艺、经验、智慧、民俗等,只要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旧能够延续。

“物质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不可再生的,为固态形式,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活态形式,可再生,可延续,“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便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称为“活的文化化石”。

于维护方式而言,“物质文化遗产”不可再生,故而注重的是固态维护,以修复和维护为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的是“人”,更注重传承性和创造性。

虽然两者存在本质区别,但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态形式也间接反映出了每个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及生产方式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便需要借助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来进行研究或再创造。

白话文便是,“物质文化遗产”讲究的是“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倡的是“人”,物与人的区别,简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具有灵活性,因为“人”可控。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哪些内容?

有朋友可能要提问了,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吗?答案是:yes,“唐诗风采,艳丽卓目,啧啧有音,飘扬千古,宋词情调,优雅芬芳,伴歌清唱,飞远流长,元曲悠扬,轻快舒畅,随歌而行,飘扬四方。中华文采,经典永藏。”,有时候你不经意间接触的某种礼仪、舞蹈、诗词、美术等都有可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类,根据百科资料归纳,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1. 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2. 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3. 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4. 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5. 传统体育和游艺;

6. 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果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过接触,那么应该清楚,每个地区都有属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且种类不一,同一个品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不同的展现形式,比如这几天我们正在度过的“端午节”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类,而属于“端午节”非遗项目就有15个。

所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属性,具有灵动性与可控性。

年轻人学习非遗文化的渠道?

了解完“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与含义后,接下来,年轻人,该如何学习非遗文化,有哪些是针对非遗的渠道呢?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许多有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一直不绝于耳,越来越多的平台也在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宣传非遗文化,学习的渠道也非常多元。

·PC端渠道

如果是要学习纯理论知识,需要科普非遗文化,推荐专业网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比如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非遗百科、光明网非遗频道等。

·书籍

书籍往往比线上浏览更让人记忆深刻,如果喜欢纸质版阅读,推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科全书》、《百心百匠》书籍版。

·电视/综艺&短视频平台

近几年无论是央视还是互联网平台,均有针对传统文化推出系列节目,其中也不乏非遗文化嵌入其中,如果是想寓教于乐的形式学习非遗文化,那么电视综艺节目、国漫以及头条号、抖音、西瓜视频、腾讯文创等短视频平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推荐综艺《百心百匠》、《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手造中国》、国漫《秦时明月》、《历师》等。

·游戏

后浪们对于游戏的接受度更甚于理论渠道,许多游戏中便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以场景化的形式展现,更容易让人记住历史典故及文化内涵,如果是喜欢游戏的同学,可以通过玩游戏的形式了解,比如《故宫:口袋工匠》、《绘真·妙笔千山》、《云游敦煌》、《王者荣耀》等,里面也涉及到了不少非遗文化知识。

·文创类App

文化类产品较为垂直,文创类垂直领域也不乏好的App,里面涵盖了不同的文创产品及传统文化科普知识,如果想看通过产品的形式了解非遗文化,推荐移动端App:“东家”、“时代记忆”、“华作天成”、“文物加”等平台。

平台和形式多元化,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传承人,首要任务是学习,而以上渠道,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应需而定。

年轻人该如何传承非遗文化?

回到开篇的提问,身为年轻一代,该如何传承非遗文化,成为合格的传承者呢?

这个问题,仅从个人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技巧,“用心、走心”便是最好的传承,文化的发展更需要的是关注与参与

1.有资源有能力者

有能力有资源者,可合理利用自己的优势将“非遗”产业化,众所周知,大部分“非遗项目”已经濒临危化,单纯靠传统的传承方式并不可取,非遗文化与新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才是“非遗”该走之路,有心者,可将“非遗项目”进行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是最佳的传承方式。

2.资源或资金不足者

资源或资金都不足,这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现状,想为非遗文化尽一份力量,却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有心”,比如平日里的简单知识科普或学习、线下文化活动的参与与宣传等,有心者,尽自己的能力,做力所能及之事,这便是对文化传承的最佳敬意。

3.自媒体创作者

互联网浪潮下,最不缺的便是自媒体创作者,无论是前几年的图文时代,还是现在正在爆发的短视频时代,创作者将越来越多,如果你刚好想为非遗文化尽点力,而你又是自媒体创作者,那么,便以“宣传者”的身份做好传承人的角色,拍摄或制作非遗类主题的短视频或撰写非遗话题相关的图文,或以举办主题交流活动的形式将非遗文化宣传至线上线下,用自己擅长及年轻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将非遗文化进行更丰富更多元化的展示,本着“年轻人更懂年轻人”心态传承文化,致敬经典。

结语

于年轻人而言,文化的传承,不在于能做得多成功或者影响力有多大,也不在于能做多少,做得规模有多大,年轻人对文化的传承贵在用心、走心。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圈层抓起,以小见大,让周遭的人一步步了解非遗文化,总有一天可聚沙成塔。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信国家的力量,相信平台的支持,在国家大力宣扬传统文化的情况下,各大平台对非遗的扶持力度只增不减,而在这些优势之下,相信后浪们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传承非遗文化,承遗风古训,传文化薪火,文化传承文明,让遗产不再遗憾。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成熟之处,还请见谅,同时,也非常欢迎对非遗文化传承感兴趣的盆友参与互动交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