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反应训练(PRT)介绍——Lynn Koegel
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州的两位科学家罗伯特.凯格尔和琳.柯恩.凯格尔等人采用ABA原理研发开发的一套基于应用行为分析的自然干预模式,称为关键反应训练(PRT);PRT建立在应用行为分析(ABA)中涉及到的早期有效技术之上,并融合更高一层的动机策略,能够有效帮助自闭症个体建立各种重要功能性技能。
在PRT发展的早期阶段,PRT被称为自然语言教育法,因为PRT一开始是用于自闭症儿童主动语言训练。但随着日常训练研究的深入,他们逐渐发现PRT不仅适用于语言领域,还适用于诸如社交、认知等其他领域。如今,PRT已走过了三十余个年头,被美国科学界与政府有关部门评为自闭症干预中最具有科学实证的方法之一。PRT理论基础是ABA, 在二十几年的实践中,PRT 又汲取了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情景教育方法有关内容。相对于DTT而言,PRT更强调在自然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中训练自闭症儿童,强调尽量安排普通儿童加入到训练过程中发挥示范与强化作用。
目的
通过设计创造一种特定的环境来鼓励自闭症儿童说话与交流
操作要求
家长对儿童周围环境、生活规律和喜欢物品有较好的了解
实际操作举例
(1)利用日常生活环境。家长可以把儿童喜欢的东西放在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儿童必须开口要求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
(2)创造激励性条件。家长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但故意遗漏某些用品,如把玩具放在小房间里但不提供进门的钥匙等等。实际上家长是有意遗忘一些东西,以激励儿童主动要求大人的帮助。
(3)给儿童选择的机会。当家长给儿童以选择的机会。
(如:你要玩飞机还是火车?)儿童往往更有可能说话。这时,家长可以加以肯定,给予奖励并适当扩展语言。
PRT家庭训练技巧
1、指令简短清晰
一般来说,自闭症孩子对于来自大人冗长模糊的要求往往不容易理解。所以,家长的指令应该简短清晰,才会有较好的效果。在发出指令时,家长还应该根据情况适当地调节自己的声音。当家长在与儿童交往(如提问题、发指令等),首先要确定儿童是在注意着自己,(例如儿童的眼睛是看向家长而不是看自己的手指)然后,就可以使用简短清晰的指令,帮助儿童产生正确的反应。
举例:
(1)老师给孩子一个小鼓并发出指令“敲敲” (2)孩子不理解指令,拿起小鼓摇晃 (3)再次发出指令“敲敲”并辅助(拿着孩子的手去敲)孩子敲敲 (4)老师再次发指令“敲敲” 孩子自己完成“敲敲”。
说明:我们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语言只有两个字“敲敲”,没有其他的了。
家长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在第二步:当孩子不理解“敲敲”是什么意思,拿着小鼓在晃动时,就着急了,然后就会对孩子说:“你这样子是不对的,你应该要把小手放在小鼓上敲一敲,发出咚咚的声音才是敲敲。”
事实上当我们在解释那么多,孩子并不理解我们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刚刚讲那么一长串话,在孩子耳朵里是嗡嗡嗡一串声音,甚至因为我们讲太多,孩子会特别的厌烦,这时孩子的注意力就有可能不在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指令一定要清晰、简洁。
2、穿插训练新旧技能
家长要在干预中为孩子创造成功机会,在教育过程中必须穿插训练新旧技能,使孩子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得以保持和提高。换言之,要让孩子先有机会使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在此之后慢慢引入新的知识和技能,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避免因为贪多求胜所导致孩子学习动力的消减。
特别说明:
(1)新旧技能之间不该是孤立,而应该是有联系、有衔接。教学设置都是有序列和系统性,新技能一定是旧技能项目的延伸。
举例:想教孩子说句子,首先要教会孩子命名。指令是“这是什么?”孩子能给物品命名之后,再根据孩子能力设置下一个项目。
例1: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把苹果递给孩子,孩子能够主动命名说“这是苹果”。
例2:对于能力好的孩子,下一个项目就是教“和”字句,把两种孩子认识水果(如:苹果和香蕉)分别拿在手里,一只手先伸出去,孩子说“苹果”然后家长说“和”,让孩子跟着仿说“和”之后,快速伸出另一只手,孩子命名“香蕉”。这样子做先让孩子理解在教他(她)“和字句”,当孩子理解之后,再教孩子泛化表达,拿出各种物品给孩子练习。
(2)新旧技能穿插是根据孩子能力和每时每刻情绪来决定。
每个孩子能力不同,那么新旧技能穿插也不一样。孩子能力弱,就多一些旧技能;孩子能力好,就适当增加新技能。如果孩子今天情绪很好,就适当加大新技能学习;如果孩子今天情绪不好,旧技能就多一些。
3、培养对外界事物与人多方面注意力
(多重线索加工能力)
自闭症儿童通常过度注意外界事物或某个方面而忽视其他,这种选择性注意,使他们常常对外界事物和多样性不能给予关注与适应。例如:一个自闭症儿童可能会按照大人指令去拿一个杯子。但当大人把大杯和小杯以及白杯和白碗放在一起,要孩子去拿白色小杯子,孩子往往会不知所措,甚至会因为被搞糊涂而大发脾气。这就要求家长在训练儿童时要注意给予有关事物多种形式指令。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多的形容词来要求儿童注意事物多种形式,并对此有所反应。这种教育机会在生活中可以说比比皆是。如果家长能注意训练儿童去注意事物多种形式,儿童就能够对事物多样性有恰当的反应。与此相应,他们对社会环境和周围人们也会有更多注意和关心。
举例:
(1)准备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物品,然后把这些物品放在桌子上或地垫上。
(2)对孩子发出指令“帮我找一个红色的三角形积木” 。
因为干扰物很多,所以需要孩子认真地去观察要找的物品特征,找到颜色、形状和准确物件,这样来练习孩子对物品多方面注意力。
4、分享控制权
PRT既强调儿童有选择活动内容和奖励项目机会,也强调训练者必须进行一定的控制,从而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引导。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可以看到两种不尽如意的情况。一种情况是有些家长为儿童安排好一切,儿童只能听从指令。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家长什么都由着儿童。分享控制权就是要防止这两种极端。家长要知道,自闭症儿童与人们一样,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特别有动力。例如:“儿童说玩积木”,家长应该把积木给儿童玩,甚至与儿童一起玩积木和谈论与此有关的事。这样,儿童不仅在玩耍中学习,而且还渐渐明白他们使用语言的重要性,从而在今后增加了使用语言的动力。但另外一方面,自闭症儿童往往会做带有自我刺激性重复动作和刻板行为。在这些情况下,家长就不能由着儿童,而应实行必要控制,如把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有意义活动上。
举例说明:点数教学
家长原本是用积木块来教孩子点数。当家长发出指令“点数”后,发现孩子对积木块不感兴趣,注意力而是放在旁边小汽车上。这个时候,家长如果坚持使用积木块话,孩子配合度肯定会很低。因此,家长需要将积木块撤掉,把选择玩教具的主动权分享给孩子。
孩子选择小汽车,家长把小汽车拿过来,用这些小汽车来教孩子点数。这时候就会发现把积木块换成小汽车之后,孩子的注意力就集中了,配合度也明显提高了。
5运用有条件奖励方法
这种方法目的在于,使孩子意识到要拿到自己想拿的东西,就需要付出努力。同时家长要成为教学的主导,通俗点来说,就是家长要注意及时奖励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技能和为此所做的努力,且不能有意无意地奖励不恰当的行为。如果家长能够系统地、一致地运用有条件奖励方法,久而久之,孩子就有可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6、充分运用自然奖励物
运用自然奖励物,就是使儿童的行为在自然后果中得到奖励。例如:在想打开门而自己又开不了门的情况下,他如能说开门,就有人帮助他把门打开。这便是自然奖励应用的例子,因为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和行为结果之间存在着逻辑联系。他如果说了开门,只得到大人口头表扬,这样行为和行为结果之间并不存在着逻辑联系,这是人为的奖励。如果儿童的行为技能经常得到自然奖励物,儿童就比较容易适应将来的自然环境。当然,在有些训练项目中,特别是在训练初级阶段,家长用人为奖励物品,如:“食物”等来提高儿童参与训练兴趣是有必要性。要注意,如果家长不能经常用自然奖励方法,只会用语言或食物等去奖励目标行为,长此以往会影响儿童语言和行为持续发展。
7、奖励儿童合理努力
合理的努力是指儿童必须注意家长的要求,儿童的努力必须与所要求技能相联系,以及这种努力必须是在一定时间内做出。根据PRT的要求,既要奖励儿童达标的技能和行为,又要奖励儿童的努力,以提高儿童学习动力。例如:在语言教育中,只要儿童开口,即便发音错了也应予以奖励,然后逐步引导发正音。在训练初期,儿童表现往往不能达到家长所期望指标。即使儿童已经有了一定进步之后,他们的技能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为了帮助儿童保持学习的兴趣,训练人员要注意不断地奖励儿童的合理努力,并通过渐进的方式达到目标。如果训练人员要等到儿童做出比较完美技能才给予奖励,就会无意中打击了儿童学习兴趣和动力。实证文献表明,奖励儿童的合理努力对提高教育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特别说明:自闭症孩子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很难一步到位,通常在教学过程中要经过多次反复学习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而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挫败感,为了增强孩子自信心,应该对孩子的每一次努力尝试给予奖励,即使没有完全达到目标,也要给予奖励。
小结
在PRT发展的早期阶段,PRT被称为自然语言教育法,因为PRT一开始是用于自闭症儿童主动语言训练。但随着日常训练研究的深入,他们逐渐发现PRT不仅适用于语言领域,还适用于诸如社交、认知等其他领域。如今,PRT已走过了三十余个年头,被美国科学界与政府有关部门评为自闭症干预中最具有科学实证的方法之一。PRT理论基础是ABA, 在二十几年的实践中,PRT 又汲取了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情景教育方法有关内容。相对于DTT而言,PRT更强调在自然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中训练自闭症儿童,强调尽量安排普通儿童加入到训练过程中发挥示范与强化作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